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05 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中国经济60年(6):私有化向何处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将60年。期间经历了风风雨雨,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挤身于世界三强之列。对中国的动荡和变化,转型和成就进行回顾,并对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剖析,希望有助于丰富人们对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了解。

在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初期,它曾将土地所有权赋予了农民。中国经济学者曹思源说,中国共产党在1946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中,向农民许诺要“耕者有其田”,在夺取政权后也实行了几乎是全国范围的土改。他说,这让农民实现了梦想。

“那么土地改革以后,就实现了农民千百年来的梦想,就是‘耕者有其田’。我们从历史资料上、从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农民拿着发给他们的土地证,是多么高兴。”

不过,在农村走向生产合作社化之后,农民又丧失了对土地的控制权。中国近代史学者章立凡在谈到这段历史时说,国民党政权也曾说过要实现“耕者有其田”,但是并没有真正实现;而共产党则利用这一点,对农民做出承诺,并因此在夺取政权时得到农民的支持;但是当它获得政权后,却违背了承诺。

“先是土改把土地分给农民了。但是很快又搞合作化,从初级社搞到高级社再搞到人民公社。实际上它又把土地重新集中起来。”

章立凡说,新政府没有遵守写进共同纲领中的诺言,也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维持私有经济成分。

“那个时候就是强迫性的,你不入(合作)社不行呀。说是自愿的,但实际上不是自愿的。资本家的产业也是一样的。说是公私合营,但实际上公私合营的定息是赎买,也只付了百分之50,但是到文革全都变成国营企业了。这个从产权上也是对公民财产的剥夺。”

在经历社会主义改造和公私合营后的中国经济结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国营与私营的“三七开”骤然变为“九一开”。中国经济学家曹思源引用的官方统计数字说,在1949年时,民营经济占据整体经济的73.8%,但到1959年时已经下降到11.4%,并且这个水平一直维持到文革末期。

国家通过农村合作化和公私合营将资源收归国有后,致使失去土地所有权的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工业也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失去了活力。随后经济造成的灾难将中国推向了崩溃的边缘。经过58到61年的“灾害”后,中共党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刘少奇和邓小平那时候主张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回归人性本源。

不过刘邓二人因此受到了批判。直到1970年代末,由邓小平推动的改革开放才使得中国经济模式再度转向。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将这样的转变称之为回归“人性本源”。他说,因为“人只有为自己做事时才是最卖力的;花自己的钱是会心疼的。”

中国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随后三十年来的经济成就令世人惊叹。但是,有个根本的问题政府却一直不愿触及,那就是“私有化”。

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陈志武说,国家拥有资源可以集中办大事,这在过去三十年中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不过,他说,这种集中力量的优势今天已经成了强弩之末,也就是说,资源公有制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瓶颈。

“在中国的经济经过过去30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快速工业化,快速追赶西方发达国家,快速进行大规模的方方面面的基础设施,到今天中国的经济达到这个境界了以后,这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正面的作用已经是到了顶点。”

但是,“私有化”在中国仍然属于政治上的“禁忌”。此外,中国经济转型后滋生的利用公权力“化公为私”的所谓“权贵资本主义”也使得中国经济模式进一步转型更为复杂化。

关键词:中国,建国60年,资本主义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