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领导人举行峰会之后,台湾学者认为,中日关系可以一时和缓,却不可能和解,不过台湾仍然应该审慎应对后续的发展。
台湾国策研究院执行长郭育仁表示,中日两国日前举行峰会之后,双方既各进一步也各退一步,关系是正常化了,但是并没有往正向发展。
他说:“最重要的议题几乎没谈:台湾问题、历史议题、北韩(朝鲜)议题。习近平访日有谈,可是没有结果。”
郭育仁还说,至于次要的问题:启动海空军事热线、东海油气田、军队互访、定期防务会议、日本终止对中ODA、中国解禁日本核灾区食品等,也都没有具体结论。
不过,郭育仁认为,中日峰会虽然没有具体进展,却已经构筑足够的沟通渠道和机制,当然也会谈到政治共识,势必涉及台湾问题,台湾对此仍然必须谨慎因应。
台湾国策研究院星期一(10月29号)举办一项名为“中日峰会与印太变局”座谈会,并邀请专家学者发表看法。
台日升温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暌违7年之后于上周正式访问中国,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外界一般认为,中日关系从此将走向新的时代。
台湾外交部日前表示,乐见中日关系改善,这有助于区域和平稳定。日方也重申,日中关系改善不影响台日关系,日本将持续强化、重视与台湾的关系。
台湾总统蔡英文上任之后,台日关系有所升温,日本驻台机构于2017年1月正名为日本台湾交流协会,台湾政府也于同年5月将对日交流机构“亚东关系协会”更名为“台湾日本关系协会”。
战略忍耐
与会的新台湾国策智库咨询委员董立文表示,中日之间的冲突已经结构化,领导人峰会只谈经济,避谈冲突,只能让双方关系一时和缓,不可能和解,未来只会再度走向妥协、冲突、对抗的循环。
董立文还指出,中日如果无法解决核心的战略冲突问题,安倍访中只是双方的战略忍耐,也就是中国暂时忍耐日本的历史问题及修宪动作,日本同意忍耐所谓的历史问题纠缠及中国梦。
董立文还谈到,未来中日之间最大的阻碍就是安倍政权的修宪意志,这也是中国将日本视为威胁的主要原因,所以接下来习近平是否能顺利访问日本还有待观察。
借鉴机遇
辅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接受美国之音采访表示,就历史经验来看,中日关系与台日关系是可以齐头并进,关键还是在两岸关系。
他说:“所以现在我们会担心台日关系会受到中日关系的影响,当然是两岸关系不好,我们会担心未来中日关系升温的过程里会压缩到台日(关系)。”
何思慎还指出,在目前中美对抗的情势下,日本也在摸索和中国交往,这样的模式可以给两岸带来借鉴,同时希望中日关系的改善也可以为两岸带来机遇。
图集:近年来中日关系(29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