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24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印度能在莫迪的第三个任期内解决与中国的边界问题吗?


资料照:印度总理莫迪(右)与 印度外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在新德里。(2023年12月5日)
资料照:印度总理莫迪(右)与 印度外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在新德里。(2023年12月5日)

中印军队在加勒万河谷爆发暴力冲突已经四年了。今天,那个血腥夜晚的寒风仍在激起人们惨痛的回忆,清晰地提醒着人们中印边境的和平是多么脆弱。2020年6月,这片具有战略意义的喜马拉雅山区发生了几十年来最激烈的边境冲突,打破了四十多年来通过信任建立机制 (CBM) 艰难维持的相对平静时期。

信任建立机制曾是维持中印边境稳定的重要工具,但现在却支离破碎。尽管进行了多次谈判,但解决方案仍未达成。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莫迪连任总理后组成的新政府,审视其在紧张局势中能否取得突破。

哈德逊研究所研究员阿帕纳·潘迪(Aparna Pande)博士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印度认为,中国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而变得更加咄咄逼人。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和其展示实力的意愿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关联。”

潘迪强调,过去四年来,印度和中国的关系一直充满摩擦,但双方都不希望局势升级。双边贸易仍在增长,印度经济与其他国家一样,依赖中国产品。

潘迪说:“截至目前,我们可以预期,印度将继续执行现行政策,在与中国接壤的边境地区驻扎更多的军队,同时在印度大选结束后谋求与北京恢复外交对话。”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2024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关于边境问题的表态以及最近中国大使与外交部长苏杰生的会晤都表明,双方关系可能会有所缓和,前提是中国军队不会在边境地区再次入侵。潘迪解释说:“印度坚持认为,由于中国解放军自2012年以来的反复入侵,‘信任’已经被破坏,而中国则希望印度接受现状并继续前行。”

历史主张、战略利益和民族自豪感的相互影响凸显了边界问题的复杂性。潘迪强调,直到 2020 年,印度的反应仅限于外交谈判,军事反击有限。然而,自2020年4月以来,印度一直坚称中国在边境的行动扰乱了几十年的“和平与安宁”。印度的意图仍然是“恢复原状”,而中国对此表示反对。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强调必须彻底解决印度和中国之间长期存在的边界问题。这一声明是在边界紧张局势和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发表的。边界争端,特别是实际控制线(LAC)沿线的争端,一直是中印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障碍。莫迪在此前的任期内跟中国既有外交接触,也有军事对峙,尽管最著名的是 2020 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

莫迪的对华政策已经变得更加自信。他的政府采取了军事准备与外交接触相结合的方法。这一双重战略旨在保护印度的领土完整,同时通过对话寻求和平解决方案。苏杰生对解决边界争端的关注表明,莫迪政府可能会加强外交努力,可能包括高层会谈并利用国际论坛来解决这一问题。

莫迪的第三个任期可能会在中印边界问题上采取更加连贯和战略性的方针。通过强调外交渠道,同时保持强大的防御姿态,印度希望遏制中国的任何侵略行动。此外,印度可能会通过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平台,加强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联盟,以对抗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边界争端的历史背景

印度和中国之间长达2100英里的边界穿越了世界上一些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带。特别是在拉达克和阿鲁纳恰尔邦等地区,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荒凉的地貌,不论是在边境巡逻还是驻军都面临着极端的挑战。缺乏明确划定的边界线(通常称为实际控制线)导致印度和中国军队经常发生对峙。

历史上,两国在边界问题上一直保持着复杂且经常充满争议的关系。1962年的战争、加勒万河谷和洞朗等地的各种对峙和小规模冲突突显了这一争端的动荡性质。尽管这些地区荒凉无人,但这些事件突显了两国都认识到这些领土的战略重要性。

边界争端源于双方对实际控制线(LAC)的不同看法,双方都有各自的历史和地理主张。英国殖民时期的条约和地图留下了很多模糊之处,双方都根据自己的战略利益进行解读。中国对阿鲁纳恰尔邦的主张(北京称其为藏南)以及印度对目前在中国控制下的阿克赛钦的主张,是主要的争议所在。

近期发展和挑战

近年来,实际控制线沿线的敌对行为有所增加,事件升级为暴力冲突。2020年6月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尤其严重,导致双方都有人员伤亡。这类事件反映了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对抗,中国和印度都在努力在该地区彰显自己的影响力。

中国的战略目标包括削弱印度在其邻国的影响力,并牵制印度的军事能力。这从中国在印度周边国家进行的“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广泛基础设施项目中可以看出,这些项目增强了中国的战略杠杆。作为回应,印度加强了在实际控制线沿线的军事存在,改善基础设施并加强防御。

印度在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也是一个争议点。像达尔布克-休克-道拉特·贝格·奥尔迪(DSDBO)公路这样的项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快速调动部队和物资。中国的咄咄逼人姿态可以被看作是对印度基础设施进展的回应,这些进展威胁到了中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地位。

国际危机组织的高级分析师普拉维恩·东蒂(Praveen Donthi)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在当前的边界危机问题上,双方立场存在重大分歧,印度将边界和平与稳定跟两国整体关系联系起来。这一地区竞争现在也与美中之间的大国竞争交织在一起。”

新德里观察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马诺吉·乔希(Manoj Joshi)强调了当前局势的复杂性,他指出:“印度和中国就解决2020年中国在实际控制线的行动导致的东拉达克局势进行多轮外交和军事谈判的叙述比表面上看起来更复杂。”

尽管面临挑战,但也存在潜在的解决途径。高级外交接触、信任建设措施以及遵守现有协议可以帮助缓解紧张局势。两国此前曾同意落实禁止在边界使用武器的1996年协议,旨在维持和平并避免局势升级。

战略影响

解决边界争端对印度和中国都将产生重大战略影响。对于印度而言,这意味着确保领土完整并增强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地位。对于中国来说,解决争端可以帮助稳定其西部边界,以便集中精力处理其他战略重点。

减少军事支出和增加双边贸易将在经济上使两国受益。稳定的边界还将促进在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贸易和地区安全)上的更大合作。

此外,解决边界争端可能重塑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甚至缓解整个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它可能促进更大范围的地区一体化和在上合组织(SCO)和金砖国家(BRICS)等框架内的合作,进而实现一个更加稳定和繁荣的亚洲。

国内和国际因素

两国的国内政治动态也在塑造其外交政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莫迪的第三个任期可能受到国内对强大领导和国家安全的期望的影响。同样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虽然大权在握,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压力,需要展示力量并保护中国的领土主张。

在国际上,美中竞争及印太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影响着印中关系。印度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其参与四方机制,使其与那些跟中国存在紧张关系的国家保持一致。这种地缘政治的结盟既可以作为遏制中国侵略的威慑力量,也可以成为双边谈判中的复杂因素。

国际调解人或促进者的角色也可能非常重要。像俄罗斯这样在该地区具有战略利益的国家,考虑到与印度和中国的历史联系,有可能发挥平衡作用。像联合国这样的多边论坛也可以提供对话和冲突解决平台,以确保任何协议都能得到广泛的国际支持。

经济和贸易关系

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给边界争端增加了另一层复杂性。尽管存在紧张局势,双边贸易却保持强劲,近年来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已经接近1千亿美元,突显了印中经济相互依存的关系。

经济合作可以作为改善双边关系的基础。观察人士指出,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这样的倡议其实可以作为经济参与的平台,中国是其中的一部分,然而印度选择退出。贸易谈判、合资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都有助于双方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而激励和平解决方案的实施。

更广泛的区域影响

印度与中国的边界争端对地区稳定和安全有着更广泛的影响。南亚地区已经是一个存在多个冲突点的地区,如果两个最大国家之间的紧张局势得到缓和,南亚地区将会从中受益。尼泊尔、不丹和巴基斯坦等邻国密切关注印度与中国的动态,因为这会影响到它们自己的战略考量。

例如,作为中国盟友的巴基斯坦可能会认为,解决印中争端将改变其战略地位。同样,该地区较小的国家可以利用改善的印中关系来提升自身的经济和安全前景。如果印度和中国能够和平处理分歧,类似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区域组织可能会成为更有效的合作平台。

未来前景

中印边界争端的未来仍不明朗。虽然解决之路充满挑战,但和平解决的潜在好处是巨大的。莫迪的第三任期为印度提供了一个重新调整策略的机会,将外交接触与战略威慑结合起来。

分析人士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坚定的政治意愿、相互让步和持续对话。两国都需要优先考虑和平与稳定,认识到长期冲突不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国际支持和调解可以在促进谈判和确保任何协议持久且双方都能接受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印度前外交秘书顾凯杰(Vijay Gokhale)简洁地指出:“新德里对北京建立威慑力是值得欢迎的。但如果没有政治对话,误判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两者并不互相排斥。”

他表示,解决印中边界争端不仅会加强双边关系,而且有助于地区和全球稳定。这将使两国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应对其他紧迫挑战。国际社会,特别是在该地区拥有战略利益的大国,应支持和促进印中对话,认识到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和平对全球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尽管解决印度和中国边界争端的道路复杂而具有挑战性,但并非不可逾越。专家认为,凭借坚定的政治意愿、战略外交和国际支持,在莫迪的第三个任期内,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 16x9 Image

    贾尚杰

    贾尚杰(Sanjay Jha)是美国之音(VOA)中文部驻新德里特约记者。

评论区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管控经济舆论能否振兴经济、提升信心?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9:16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