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0:43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为化解民怨减少对生产生活影响,上海部分放松对一些社区的严厉封控


上海静安区居民排队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路上有人打着中共与中国的旗帜走过。(2022年4月1日)
上海静安区居民排队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路上有人打着中共与中国的旗帜走过。(2022年4月1日)

在全面封控导致生产生活陷于停顿十数日之后,中国商业和金融之都上海星期一(4月11日)出台首批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三区名单,试图在疫情持续飙升的情况下,通过分区分级差异化管理,部分放松对一些社区的严厉封控,一方面化解日益沸腾的民怨,另一方面减缓对该市生产生活的冲击和影响。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在星期一举行的疫情防控记者会上表示,上海最新一轮的全市核酸普筛,截至当日上午8时,共采样2512万人,其中结果异常者25,996人,另有部分混管阳性结果在复检中。

根据官方在记者会上的宣布,上海各区根据初步筛查结果和风险研判,已经划定首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7624个、管控区2460个以及防范区7565个。

根据市副秘书长顾洪辉的解释,封控区是指近七天内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民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需实施七天封闭管理再加七天居家健康监测。七天封闭管理期间,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管控区是指近七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民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需实施七天居家健康监测,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但每户每天可以在分时有序、分区限流的情况下至小区指定区域无接触式地领取配送物资。

防范区是指近14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民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需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群聚集规模。要求人员减少流动,避免聚集,而且这些区域内的居民原则上只在各自所在街镇范围内适当活动,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

“要避免因为个人违反三区防疫规定,影响整个小区;避免一人感染,全小区又被封控,”顾洪辉说。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超强、传播速度超快,而拥有2600万人口的上海人口密度又超高,因此上海本轮疫情反弹来势汹汹,尤其是无症状感染病例逐日飙升。

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星期天零时至24时,中国大陆全境新增本土病例1164例,其中上海占914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病例26,345例,其中上海占25,173例。

为了防止疫情蔓延,上海市政府曾对浦东、浦西两区先后实施为期四天的“分区封控”,同时在封控区内进行全员多轮核酸检测,要求“人不流动、足不出户”,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由于疫情持续飙升,上海市政府随后又采取“全域静态管理”,扩大全市范围封控管理,不仅造成市民在家连吃喝都难以保证的窘态,而且儿童一旦确诊就必须与父母分开单独送往儿童隔离点隔离,引发家长们的抗议和请愿;被送入隔离或医疗点的确诊病患抱怨居住和生活条件太差;而被要求足不出户的居民更是抱怨封控措施过于极端、没有道理、甚至不人道。

特别令人痛心的是严厉的封控措施导致医疗资源偏重因对新冠疫情,延误其他例如洗肾、癌症以及异地就医等重症患者的及时就诊,造成“次生灾难”的不断发生。

中国的互联网和社媒上近来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影像和留言,很多上海市民不仅抱怨封控措施,而且直接挑战和抱怨中国政府迄今为止仍在坚持的对病毒“动态清零”的政策。一些上海市民质疑,既然新冠变异株感染者的症状已经轻于流感,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不计成本、劳命伤财地封城呢?为什么不能参考一些中国医学专家的意见,与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与病毒共存呢?

纽约时报此前在报道上海疫情时指出,上海的疫情危机已经超越一个公共卫生挑战的范畴,并逐渐演变成对中国当局“零容忍”防疫政策的政治考验。

上海严厉的防疫封控措施不仅给全市市民的生活按下暂停键,而且也让进出上海的国际旅行近乎陷于停顿。上海疫情飙升后采取严厉的封控措施,让中国诸如浙江省宁波市和广东省广州市这样的都市也有样学样,强化对疫情的封控措施。这一切,不仅让市民生活陷入困境,而且给生产和国际贸易也造成严重的冲击。

中国欧洲商会星期一表示,它已于4月8日致信中国国务院以及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强调依赖大规模普筛和隔离的老办法,可能无法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带来的新挑战。

“目前采取的试图管控中国新一轮新冠疫情的措施正在对中国境内从后勤到生产整个供应链造成严重的混乱,”欧洲商会的信函说。

该信函还引述中国德国商会一个星期前做的调查显示,51%德国公司的后勤和仓储以及46%德国公司的供应链“因为中国目前的疫情而受到完全或严重的冲击”。

不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星期六和星期天再次前往上海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仍强调“动态清零”政策的重要性。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咬紧牙关持续奋战…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孙春兰在上海说。

被视为民族主义倾向严重的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星期天发表社评,也是力挺“动态清零”的政策。

“‘动态清零’是中国当前抗疫的最佳选择。疫情越吃紧,越要全面准确坚持‘动态清零’。值得强调的是,当前一些地方给人们正常生活造成困扰的,恰恰是没有落实好‘动态清零’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环球时报》的社评说。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