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4:50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与北京角力 上海抗疫恐成“零容忍”政策破口?


中国官媒新华社发布的照片显示,第一批上海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康复后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改建的方舱医院出院。(2022年4月9日)
中国官媒新华社发布的照片显示,第一批上海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康复后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改建的方舱医院出院。(2022年4月9日)

上海一向被视为中国最发达、管理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但自从三月底爆发大规模的新冠疫情以来,却乱象丛生。观察人士表示,来自北京的军警和上海的地方官员产生了台面下的矛盾与冲突,让上海防疫之战成为地方和中央间的政治角力。他们说,种种证据显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坚持的清零政策在上海行不通,虽然上海不至于成为中共清零政策的破口,但极有可能透过数据造假来收场。

与北京角力 上海抗疫恐成“零容忍”政策破口?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8:48 0:00

上海4月9日新增本土新冠病例高达24,943例,自4月7日首度单日突破2万例以来,连三日创新高纪录。上海副市长宗明于4月9日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动摇,并将开展二次全员核酸检测,且实施分区分级的差异化防控,依风险程度采阶梯式分级管理,将上海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及“防范区”等三区。

根据官方统计,上海本波疫情自3月1日以来,已累计超过18万例感染者,当局正加快脚步,将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改建为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预计可提供5万张床位。

上海坚持清零 学者:中央体制僵化

在全球多数国家都已改采与病毒共存的防疫思维后,中国仍坚持“清零”政策和严厉的封控措施。上海此波疫情是继武汉两年前首度爆发新冠病毒以来,封控规模最大的一次。目前上海2600万市民足不出户,面对民生物资供应不稳和防疫乱象百出,市民早已怨声四起。另外,全面封城期间,极需透析或化疗等病人的医疗照护需求受到排挤,使其生命安全陷入险境。种种的次生灾害已经远超过奥密克戎(Omicron)病毒本身所带来的伤害,让上海市民的容忍度消耗殆尽。

除了指责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民们也纷纷发起自救。微博近期出现的“上海抗疫求助超话”至4月10日为止,阅读量已经超过6亿次。

现居美国纽约的独立学者虞平
现居美国纽约的独立学者虞平

针对上海的防疫成效,位于纽约的独立学者虞平表示,上海不乏一流的医学专家,许多专家早已就肆虐上海的奥密克戎病毒,做出“不封城”、针对污染源“切块式”、“网格化”管理等符合科学的“精准防控”建议,但中共政治体制僵化,并以少数领导班子个人的意志为圭臬,导致为了清零,付出极大的封城代价。

虞平告诉美国之音:“零容忍政策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它并不是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是从政治的正当性,从他(习近平)以前防疫作为政治资本这样一个基本前提来考虑的。”

虞平分析,这两年来,习近平动辄实施强行“休克式”的防疫方式,让举国停摆来控制疫情,相较于其他国家脱序的疫情,政治上非常得分。但中国有效防疫两年多之后,却突然出现大规模的阳性感染者,“阳性”二字彻底挑动中共的敏感神经,也让习近平惯性延续对新冠疫情的“零容忍”路线。

乱象背后 上海与北京暗中角力

观察人士指出,目前上海各区除了有外地的防疫团队提供对口支持,来自北京的军队和武警也进驻上海,协助防疫和维稳,并独揽大部分的防控指挥权,让上海地方官员的行政管理权处处受限,也暗中出现政治角力。

对此,位于纽约的时事评论员唐靖远分析,上海和北京的官场一向有“不一定同调”的惯性,尤其上海之前所实施的“精准防控”路线也达到一定成效。

所谓“精准防控”是一种小范围的、有限度的共存模式,介于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与病毒共存防疫,与北京一刀切的清零模式间。北京现强行介入为上海的防疫方针定调,更突击式地强制上海必须封城清零,地方和中央便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与冲突。

现居美国纽约的时事评论员唐靖远
现居美国纽约的时事评论员唐靖远

唐靖远分析,他观察到上海正以两种方式来软性抵抗北京的清零政策。一是少作为、甚至不作为的消极作法;一是反而采取极端的措施,例如把婴幼儿与父母强行分开,分别集中隔离,并放任民怨和不满直接喷向中央。

唐靖远告诉美国之音:“这两种方式(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牺牲了大众的利益,然后把矛盾与怒火都指向政策的制定者(北京),而不是政策的执行者(上海)。换一种方式来说,上海的这些官员、这些执行者们其实发起一种集体的软抵抗,对习近平发出一种无声的抗议,意思就是,你(习近平)非要这么蛮干,那你就自己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好了。”

孙春兰赴上海“拨乱反正”?

资料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
资料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4月2日前往上海坐镇指挥时表示:“上海要以更快的速度、更硬的举措、更实的作风,不折不扣落实已部署的各项疫情防控举措。”

唐靖远分析,孙春兰的一席话就是在批评上海不够雷厉风行,执行的力度太软不够硬,且防控措施打折扣。他说,北京已经观察到,上海各界对封城清零普遍有反弹情绪。孙春兰前来坐镇,就是摆明了,上海不能搞特殊化,没有所谓的因地制宜,中国的防疫政策全凭习近平一个人总指挥。

唐靖远说:“(中共)高层的内斗延伸到对上海整个防疫主导权的争夺。现在上海的防疫究竟要采用哪种模式,其实已经成为高层一个政治斗争的工具。因为不同的(防疫)模式会对整个高层的政治格局带来冲击。”

上海若成“零容忍”破口 该如何收场?

中国两年来靠着严厉的封锁政策来控制疫情,也成为习近平继反贪腐和精准扶贫外,第三项引以为傲的重要政绩。分析人士指出,对习近平而言,中国的有效防疫彰显了中共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因此,“上海一役”是习近平绝对输不起的战役。

旅美评论员唐靖远表示,中国官媒将清零模式与并病毒共存模式塑造为制度之争、治理能力之争,也是国力之争,所谓的“治理能力”就是反映习近平个人的政治权威,中共绝不容其被动摇。

唐靖远告诉美国之音:“习近平把清零模式与他自己的权力基础、乃至把中共执政的合法性,捆绑在一起了,变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防疫成效)也是他(习近平)争取在今年秋天二十大要连任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筹码。在距离开会只有半年多的时候,他不太可能自我打脸,承认我们(中国)清零是失败的,因为这个对他来说,等于政治上的自我毁灭。”

唐靖远认为,若“清零政策”在上海行不通,依照中共惯例,一定优先考虑加大封控力度与延长封城的时间,把整个城市和市民彻底封死在家里,以遏制病毒蔓延的势头。若疫情还是失控,届时可能集中控制出现症状的感染者,默许放任无症状的感染者,并加大力度宣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论述。

上海疫情将以造假收场?

旅美独立学者虞平则质疑,上海的官方疫情数据恐已开始造假,因为证据显示,上海没有书面通知阳性确诊者,仅以口头告知。在此情况下,虞平认为,就算清零政策在上海以失败作收,中央也绝不可能承认失败。他推测,届时最可能的结果是,中共再次通过数据造假的方式,默许与病毒共存,并宣称抗疫成功落幕。

虞平告诉美国之音:“它(北京)完全可以在某一个节点说,我们基本上稳定了,控制了这个疫情,所以我们可以宣布阶段性的胜利。这是中国体制下,特别是专制体制下,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它(北京)可以宣布阶段性的胜利,然后再说,大家恢复上班或恢复正常的生活,但是(私下)继续采取防疫措施。然后奥密克戎(病毒)在人群当中不断的流窜,最后也达到像西方一样。”

病毒学角度看上海疫情

位于台北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何美乡
位于台北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何美乡

上海封城进入第三周,北京的“清零”目标似乎越来越难实现,但持续封城恐对经济和社会造成更严重的破坏。位于台北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何美乡表示,疫情数据显示奥密克戎病毒所感染的病患,若具有疫苗的保护力,99.7%是无症状跟轻症。但根据中共的官方数据,中国还有超过五成的老年人,尚未完成两剂的疫苗接种,完成三剂接种的老年人则不到两成,这样的保护力非常不足。

何美乡表示,“清零政策”下的大规模封城应是为了争取更好的防疫工具或疫苗施打率有待提升的短期作为,若中共不改变防疫策略,提高人民的防疫力,就算挺过这一波疫情,也难保不会有下一波。

何美乡告诉美国之音:“在感染的人里面,年长者或是重症的人或是肺炎的比例是如何?把这个数字弄出来,也可以安定民心。我的观点是,不是我们要与病毒共存,而是病毒已经决定要与人类共存了。活在一个茧里面,这是不可能。”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