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大家谈:习时代的去英语化:文化自信还是夜郎自大?
北京冬奥会举行在即,京津地区的地铁站名焕然一新,英语翻译几乎全部消失,代之以汉语拼音。各地铁站使用了40年的英文station一律以拼音Zhan所取代,甚至标志方位的East、South、West、North也全部变成dong、xi、nan、bei。去英文化的趋势不仅表现在直观的街区景观的名称上,而且也反映在文化教育的体制中。去年两会期间有官员建议不再将英语列为高考必考、义务教育必修的课程,结果去年9月教育部就在上海试点,取消了小学生英语考试。中国已如此强大,竟对国际通用的英语不屑一顾?去英语化一叶知秋,中国与西方的脱钩进程已经开始?习近平倡导四个自信,改革开放真的不堪回首了?
内容
-
2025年3月14日
时事大家谈:中俄伊北京会晤 中国能解伊核难题?
-
2025年3月14日
时事大家谈:密集斡旋的一周,俄乌问题有无重大突破?
-
2025年3月14日
时事大家谈:密集斡旋的一周,俄乌问题有无重大突破?中俄伊北京会晤 中国能解伊核难题?
-
2025年3月13日
时事大家谈:两会散场 习近平找到出路了吗?
-
2025年3月13日
时事大家谈:美乌提停火30天 普京如何接招?
-
2025年3月13日
时事大家谈:美乌提停火30天 普京如何接招?两会散场 习近平找到出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