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大家谈:于欢改判:法治的胜利还是维稳的需要?
引发巨大争议的山东高利贷逼债血案二审做出终审判决,山东省高级法院认定,被告于欢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不构成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决认定的故意伤害罪正确,但量刑过重,改判有期徒刑5年。从一审的无期徒刑到二审的5年有期徒刑,于欢的命运经历了巨大的改变,背后却是中国司法体制与民众舆论的激烈对撞。官媒欢呼“司法公信力回到正轨”,“公开是最好的稳压器”,但于欢案引发的巨大争议似乎余波未了,自媒体上仍然出现许多发人深省的疑问。为什么一审和二审判决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反差?中国法律和审判究竟有多大的弹性?如果不是出现汹涌澎湃的民意反弹,司法任性与错乱能否得到纠正?于欢的改判到底是法治的胜利,还是维稳的需要?
内容
-
2025年3月15日
时事大家谈:密集斡旋的一周,俄乌问题有无重大突破?
-
2025年3月15日
时事大家谈:中俄伊北京会晤 中国能解伊核难题?
-
2025年3月14日
时事大家谈:两会散场 习近平找到出路了吗?
-
2025年3月14日
时事大家谈:美乌提停火30天 普京如何接招?
-
2025年3月11日
时事大家谈:美财长称特朗普任内习不会攻台?
-
2025年3月11日
时事大家谈:两会闭幕 传“特习会”四月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