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来自北京的顾客和一名来自香港的顾客走进了星巴克(Starbucks)。
一张椅子挡住了柜台和他们的座位之间的通道。哪一位顾客会把椅子挪开呢?
这并不是玩笑,而是一次心理学试验,目的是检验农耕文化历史留下的长期印记。
《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说,几千来,中国南方的稻农逐渐养成了在中国北方种麦地区见不到的一种相互依赖文化。
研究报告的作者们说,这些影响甚至在中国相对富裕的现代城市地区那些从未务农的人群中间存留了下来。
而且这些影响在人们日常生活行为中也可见一斑,哪怕是在当地咖啡馆里。
稻米理论
研究发现,在几千来以稻米为主要作物的中国南方,人们在星巴克把挡道的椅子挪开的可能性更小。而在种小麦的北方,人们更有可能把椅子挪开。
根据研究人员所说的“稻米理论文化”,种植稻米比其它作物更需要合作。比如说,种稻村庄的邻居们在稻田灌溉和排水时必须协调行动。
而且,由于种稻的劳动量是种麦的大约两倍,种稻的村民经常分担劳动。
并非研究团队成员的肯高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心理学专家安德鲁·瑞德(Andrew Ryder)说,几百年来,人们养成了“民间习俗、思维习惯和行为规范,这些一旦建立起来,你可能甚至都不去想它,不会想‘我这么做是因为我是稻农’。如果你真有在想,你会想,‘我这么做是因为我是好人,因为我从小就受到这种教养,因为学校就是这么教的’”。
挪动椅子
为了检验他们的理论,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心理学专家托马斯·塔尔汉姆(Thomas Talhelm)和同事们去了五所城市的星巴克咖啡馆。这五所城市是:北方种麦地区的北京和沈阳以及南方种稻地区的广州、上海和香港。
他们之所以选择这家西式连锁咖啡馆是因为它的一致性,这样可以减少有可能导致结果复杂化的环境变量。
研究人员在人流较大的通道上放置了两张椅子,椅子间距相当于人的胯宽。他们观察顾客如何通过这两张椅子。
在中国南方,几乎所有人都从椅子中间挤了过去。只有6%的人挪动了一张椅子。
而在北方,16%的人挪动了椅子。
塔尔汉姆说:“先前的研究发现,在像美国这样的独立文化中,人们遇到问题时,更有可能希望通过改变环境来解决问题。但是在像日本这样的相互依赖文化中,人们更有可能让自身去适应环境。”
他说,挪椅子而不是擦身挤过,这显示出更具独立性的心态。
研究还发现,中国北方人比南方人更有可能独坐。在周一到周五,在星巴克独自而坐的北方人比南方人多大约10%,在周末比南方人多大约5%。
现代化
塔尔汉姆说,通常有种理论说,“随着某地区变得更富裕、更现代化、更城市化,人们会变得更加个人主义化或者西方化,”然而研究结果与此不符。
香港算是中国最富裕、最现代化和最城市化的城市之一。但是即使是在香港,挪开椅子的人也很罕见,而且很少人独坐。
塔尔汉姆补充说:“在解释人们的行为方面,人们的农业传统似乎比GDP更为重要。”
研究人员还查看了人口密度、年龄、性别、气候和疾病存在状况。没有任何一个因素能够比“稻米对小麦”更好地解释研究结果。
这项研究也与塔尔汉姆和同事检测学生思维方式的一个不同类型的研究相吻合。他们在种稻地区和种麦地区之间发现了同样的文化差别,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来自种稻地区的学生跟来自种麦地区的学生也有这种不同。
稻米理论“流传了相当长的时间,”瑞德说,但“我认为人们并不一定预料到这居然是可以测试的。”
他提到,如今,采用不同做法的好几项研究正在指向同样的结果。
他还说,重要的是,这也提醒人们,中国在文化上并不是铁板一块。没有一个国家是这样的。
他说:“远离‘一个国家等于一个文化’的说法。”
接下来,塔尔汉姆要在同样有米麦之分的印度测试这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