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五香港政府和抗议学生的对话开始以前,街头的抗议活动规模已经大为减少,逐渐增加的是各种形式的民主论坛,其目的在于讨论、研究公民社会的运作。前几天一直被抗议学生围堵的香港特首办公室入口......
以色列宣布在东耶路撒冷争议区新建2600个住房单元,遭到欧美政府的批评。欧美各国政府批评此举阻碍了与巴勒斯坦人达成和平协定的努力。活动人士说,这片新社区会把一个犹太人社区带连接完毕,把耶路撒冷和附近的伯利恒分开。
香港占中抗议规模大为减小,香港学联和政府将在星期五举行正式对话。不过,美国观察人士表示,北京似乎没有妥协的意愿,香港抗议活动组成复杂,香港局势仍有一定危险性。
国际记者联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及其下属的香港记者协会(Hong Kong Journalists Association)对10月3日和4日分别在九龙的旺角和香港岛发生的“反占中”抗议者袭击记者事件表示强烈的谴责。
2014年9月底,香港爆发了要求“真普选”的“占领中环”运动。到今天为止,以学生为主体的示威活动已经持续了11天。然而,很多人对这场运动的诉求并不真正了解。什么叫“真普选”?它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的选举程序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北京警方又抓捕了一批支持香港民众要求真正普选的抗议示威的人士,并以“寻衅滋事”罪名刑拘了十几名艺术家和媒体人,其中诗人王藏被刑拘后还被公安抄家。
“话说香港民主”专题讨论的第三部分是:殖民统治下的香港民主。香港在1841年鸦片战争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两年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颁布了《香港殖民地宪章》,以作为香港法律的基本依据。香港的行政首脑是英国任命的总督,立法机构则是由官方委任的香港立法局。1884年,当局任命了第一位华人议员,也就是后来成为清末民初著名外交家的伍廷芳...。 参加今天《时事大家谈》节目讨论的嘉宾,一位是社会学博士龚小夏;另一位是美国之音中文部记者海涛。
“话说香港民主”专题讨论的第二部分是:一国两制下的“一人两票”。有七百多万人口的香港的选举法律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选举法律之一。在西方现代的代议制中,选民在法理上是绝对平等的。也就是不分贫富、职业、社会地位,公民在选区内投票,一人一票,选区的划分是地域性的。而香港的选举制度中则有“功能界别”、“一人两票”这类外界非常陌生的观念。 参加今天《时事大家谈》节目讨论的嘉宾,一位是社会学博士龚小夏;另一位是美国之音中文部记者海涛。
“话说香港民主”专题讨论的第一部分是:真假普选之争。参加抗议示威的民众为什么认为北京设计的特首普选是假普选?他们要求的又是什么样的普选?要求“真普选”是否违法?民众是否有对现行选举制度提出抗议,要求改变的权利?香港是否有“真普选”的条件?北京不敢让港人放手选举的原因是什么? 参加今天《时事大家谈》节目讨论的嘉宾,一位是社会学博士龚小夏;另一位是美国之音中文部记者海涛。
香港占中活动进入第11天。中国媒体仍然对此视而不见,不报现场新闻只发表评论?如果评论,这些报道的内容又是什么?今天媒体观察,我们来看香港活动和北京媒体。
香港民主示威活动星期五就将满两个星期,届时示威活动领袖奖与香港政府最高级别官员举行对话。示威者要求当局修改基本法允许特首直选,但北京及其任命的香港领导人反对这一要求。学生领袖对此次对话的期待值不高,而一些香港市民也对“占中”运动越来越失去耐心。
香港立法会议员何俊仁在接受美国之音记者方正专访时也提到,这次的占中运动是要清楚向外界表达香港民众要求自治和民主的声音,这是一次重要难得的机会。我们来听听何俊仁是怎么说的。
到底这次的香港占中运动是所谓的少数狂热份子所为,还是传达出多数香港市民的心声?下面我们来听听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香港资深媒体人程翔有什么样的观察和分析。
回顾这11天的占中运动,有支持的声音,当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这个星期《华盛顿邮报》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这是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世默撰写的文章,标题说“香港雨伞革命”无关民主,只是少数狂热分子,在冒称争取香港的自主地位。文章还指出,香港的未来并没有像街头显现的那样灰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点?我们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顾问熊景明教授来谈谈她的观点。
香港学联和政府对话的筹备工作讨论在星期二傍晚取得进展,双方原则同意在星期五展开对话,但是对话的议题和地点仍然没有达成共识,与此同时,街头的占领行动也进入第11天,美国之音驻香港记者海彦介绍最新情况。
香港政府和中国当局在香港占中民主运动中运用高科技手段采集数据,试图阻碍年轻人参加示威活动。在香港商业中心区的海军部地铁站入口,一个被昵称为”充电角”的地方,8名活动人士有秩序地排成一行,每个人都握着一部手机。
香港民主派的占中抗议运动进入第二个星期,香港政府已同意和抗议者对话,讨论政制发展的宪制基础和法律规定。香港民主党创始人李柱铭说,香港政府在北京压力下违反了相当于香港小宪法的《基本法》。
香港学联与特区政府定于星期五(10月10日)展开正式对话。不过,学联对于政府提出讨论政制发展的宪政基础以及宪制发展的法律规定这两个议题感到不满和失望,认为他们缺乏对话的诚意。学联促请政府面对香港现在的政治问题,而不是耍花招玩弄香港人。
香港学联与政府决定在星期五下午四时展开正式对话,地点有待确定,讨论的两个议题是政制发展的宪政基础,以及宪制发展的法律规定。学联批评政府提出这两个议题无诚意,并且表示非常失望和愤怒。
香港抗议学生和政府官员说,他们已经达成协议,将在这个星期晚些时候展开学生们对政治改革要求的会谈。
北京的中外媒体继续聚焦香港。中共党报《人民日报》连续七天发表文章,对香港问题发表评论,抨击所谓外国势力策划香港占中活动,煽动颜色革命。
10月7日,香港占中运动进入第十天,趋向缓和,局势走向平静。公务员可以正常上班,警察减少,戒备程度放松。但学生前几天集会抗议的地方开出了不少公民讲坛。
三位前美国驻香港总领事,包括1990年代派驻香港的理查德•威廉姆斯以及包润石,和前任美国驻香港总领事杨苏棣,日前发表一封致梁振英的公开信。这封公开信有什么主要内容?国务院是不是通过前外交官的私人管道,来传达官方信息?我们连线VOA卫视驻国务院记者张蓉湘,请她介绍最新进展。
香港学生和市民发起的争取真普选的大规模占领行动,10月7日进入第10天,而学生和政府展开对话的筹备工作取得进展,令双方对话以及占据行动和平落幕出现转机。不过,许多示威学生和市民在欢迎对话的同时,质疑双方能否在政改问题上取得“实质进展”。 美国之音驻香港记者海彦介绍最新情况。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