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论坛》杂志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的自我定位有弱势化倾向。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 57.8%
近日多条消息再次提醒世人,台海两岸渐行渐近渐趋一之势已成。一是台湾经济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居世界首位。据英国《经济学人》资料台湾GDP当中的14%来自对中国大陆的出口。
11月15日上海大火后,国务院调查组极其迅速地向世界宣布了初步调查结果:事故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燃尼龙网、竹排等易燃物所导致,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11月26日,易网通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CEO)、澳籍华人吴植辉因“涉嫌挪用公司财产”被拘。
为何时隔十年,在被目为精英的留美学生与国内的军校学生当中,对政府的权威与爱国主义的狭隘理解会如此雷同?这实在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最近,中国流行种菜自给,只是种菜者并非农民,而是富豪与有社会地位的人,比如别墅的主人等。重庆、长沙、沈阳、武汉、珠海……,中国各地的房地产商都竟相打出“买房赠菜地”的广告。
中国虽然接受了许多国际人权准则,却往往试图废除监督机制的功能。典型例子是中国曾用各种方法把人权委员会变成近乎无能的机构,在人权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无法对中国指名道姓地直言谴责、无法通过任何针对中国的决议。
《中国人权论坛》2010年第3期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中国人权(纽约)对联合国资深人权活动家菲丽丝•盖尔(Felice Gaer)的专访――“在人权问题上与中国的交手:联合国的迷宫”......
在任何国家、支撑一个社会的支柱是精英阶层,尤其是位居中产的精英阶层。这个阶层对其所在国政权的态度,是衡量社会兴衰的晴雨表。精英阶层对政府的向心力强,社会就稳定;精英对政府离心离德,则表示社会丧乱,已居动荡边缘。
10月16日晚,河北大学校园内发生车祸。肇事者李启铭撞伤人之后没有停车,而是继续前行接女友。在其回程时,车子被学生和保安截住,肇事者那句“有本领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让官二代的骄横再次成为网络舆论谴责的焦点。
从10月16日开始一连三天,中国各地接连举行反日示威游行。由于中国那部《游行示威法》事实上已变成《禁止游行示威法》,人们因此很容易猜测这些游行均由官方操控。
最近中国有一部话剧走红,剧名叫做《这是最后的斗争》。与当年《切•格瓦拉》一样,这部话剧在话语系统上属于左派谱系。
今年8月初那条中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消息,终于让中国人看到了自身的真实处境:亲爱的Motherland虽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却排在世界第103位。
由于中国不愿让人民币升值,近日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会议未能就避免“货币大战”的措施达成共识。IMF高官只能各打50大板,指出各国尤其是中美应该在汇率问题上合作并避免保护主义。
最近,中国社科院财政所发布了《中国财政政策报告 2009/2010》。报告显示,2009年按全口径计算的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达32.2%。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最多只能进入中下等收入国家行列。
与古罗马门神雅努斯有着两张脸一样,在世界眼中古老而又新鲜的中国也有两张脸。只是雅努斯的那两张脸分别面向过去与未来,而中国的两张脸却是富裕与贫穷。雅努斯同时向世界展示他的两张脸,而中国总喜欢遮掩住其中一张脸。
这几天非洲地区的局势波云诡谲,但前景已隐然若现。只是这前景与国际围观者期望的可能不太相同。在此不妨来一个“场景想定”(Scenario,战略学用语)。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