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天安门,人人坦克人”六四25周年纪念晚会6月4日晚上在台北自由广场举行。主办单位以在八九六四民运期间阻挡坦克的坦克人精神为主题,在晚会舞台上架起有成排坦克车的天安门大型图像,纪念六四民运时那位无名坦克人的勇敢精神。
25年来,香港每年纪念六四活动的规模在全球最大,在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每年六四当晚举行的毋忘六四烛光晚会,次次至少吸引数以万计的香港市民和一些来自中国大陆的人士参加。美国之音中文部驻香港记者海彦在2014年六四烛光晚会开始前在现场拍摄了一些照片。
纪念六四25周年,一群六四第二代的孩子,星期二晚上在旧金山的民主女神像前,用音乐和鲜花表达他们的追悼和思念。这些孩子小的才两岁半,大的二十岁出头。他们的父母大多经历过六四事件,有些现在还被关在牢里。
六四25周年终于来临。北京外媒圈称之为多年来在华采访最具挑战性的一天。天安门广场上警备森严,游人稀少。六四遇难者埋葬之地的北京万安公墓前,当局实行了交通管制,不许停车,不许外国记者下车,警方还出动防爆警车在记者车辆后尾随。部分“天安门母亲”和“六四”事件中遇难者家属,上午在警方的严密监控下,前往万安公墓对25年前遇难的亲人进行了祭拜。发起穿黑衣“ 重回天安门”活动的北京持不同政见者胡佳在家中被严密监控,不准外出。
六月一号星期天一些中国人权活动人士在美国国会前举行了纪念六四活动和悼念死难者的烛光追思。以下是一组美国之音记者致远拍摄的现场照片。
在旧金山举行的天安门民主大学复校开学典礼上,胡佛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拉里•戴蒙德判断中国将在25年内民主化,激起回响。
由旧金山地区华人团体主办的六四25周年纪念活动陆续展开,星期六下午,学者、宗教人士和活动家从不同角度切入中国的民权和转型议题。
89年的六四天安门学运已经过去25年,可在长安街上阻拦坦克的青年形象仍深入人心,另一名被坦克碾断双腿后,在重重胁迫下,依然坚持真相的方政,在海外重新起步,继续推动中国的民主化。
乌鲁木齐5.22事件发生地文化宫早市目前仍然实行交通管制 警方禁止车辆和行人进入。爆炸现场的清理工作仍在进行。请看美国之音记者东方从乌鲁木齐发回的现场图片。
在89年六四天安门学运遭到镇压的25周年纪念前夕,视觉艺术家协会主办的"艺术与民主"的第五个系列,星期六在南加州的艺廊揭幕,来自全球各地的37个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装置艺术和录像,表达艺术家对民主、正义和人权的声援。
海外纪念89年64天安门学运的活动正在逐步展开,主要是集会、研讨、追悼等等,但在美国的电影娱乐之都洛杉矶,天安门广场的故事被搬上舞台,而且是音乐剧。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网站公布了被美国司法部起诉的五名中国军方人员的名单和照片。美国指控这5人对美国公司进行经济间谍活动。这五名中国军方人员均为61398部队第3支队成员,分别是(音译): 孙凯良(Sun Kailiang)、黄镇宇(Huang Zhenyu)、文新宇(Wen Xinyu)、王东(Wang Dong),以及顾春晖(Gu Chunhui)。
由于中国在西沙群岛附近建设钻井平台,越南人反华情绪升级,示威者在15家外资工厂纵火,而在越南南部地区,他们烧毁了更多的工厂。(照片摄于平阳省和同奈省)
两名严重烧伤的中国渔船船员,上星期五在太平洋获救后,美国空军出动医护队伍千里驰援,星期一夜里终于把伤者安全送到美国加州的医院。
一艘中国籍的船只在墨西哥西面的太平洋沉没,造成两死、两重伤、六人失踪的海难,美国空军接报驰援,预定星期一把伤患空运到南加州治疗。
在五一假期中国大陆自由行旅客涌至香港,而中港矛盾近来在人为喧嚣下不断激化之际,有内地网民扬言发动内地游客带小孩来港随街便溺,而一些香港网友则呼吁市民拍下内地人随街便溺的照片向警方举报,并在九龙闹市区举行“五一大陆人来港随地便溺摄影大赛”。有内地游客和香港市民表示......
美国的街头摊贩比比皆是,五花八门,不仅成为点缀街头景致的一部分,也给小商业主带来创业机会。令人好奇的是,美国是否有类似中国“城管局”那样的部门,专门负责街头摊贩法规的实施?一旦摊贩和城管人员发生冲突,又该通过什么手段解决?
NBA主席星期二上午对发出种族歧视言论的快船队老板斯特林处以重罚后,仍然有上百民众赶到球场外举牌抗议种族歧视,要求斯特林下台。
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美国加州本地生产的电动大巴,星期一在南加州正式亮相。与此同时,日本丰田汽车的美国总部却宣布将从南加州迁往德州,让加州就业市场亦喜亦忧 。
一百年前的四月,南加州比弗利山市的居民投票反对并入洛杉矶市,这个星期天,比佛利山市的居民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街头欢庆该市的独立日一百周年,共享超级大蛋糕。
由香港市民支援民主爱国运动联合会筹备多年的永久六四纪念馆,星期六在九龙尖沙咀正式开幕。支联会表示,在仍有自由空间的香港,设立目前全球唯一的六四纪念馆,希望能保存历史,传承真相,呼唤良知,以史为鉴,推动平反六四以及中国的民主发展。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