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七月一日)香港回归17周年,主要由年轻人组成的抗议者举行了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游行活动之一,对抗北京政府与日俱增的政治控制。此前,将近80万港人以非正式方式投票,要求北京政府实施特首普选。香港为什么声势浩大对抗北京?香港回归之后,其自由民主程度发生何种变化?港人的诉求向大陆传递了什么信息? 今天参加《时事大家谈》节目讨论的有两位嘉宾,一位是网路杂志“纵览中国”总编陈奎德先生;另一位是香港开放杂志总编金钟先生。
VOA卫视第二小时内容包括美国主要报纸关注的头条新闻、重要国际新闻以及时事大家谈。昨天(七月一日)香港回归17周年,抗议者举行了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游行活动之一,对抗北京政府与日俱增的政治控制。港人的诉求向大陆传递了什么信息?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一个委员会提议将中国驻华盛顿使馆所在地址改名为“刘晓波路一号”,引发中方的强烈不满。美国国会为什么提出“刘晓波路”这一设想?北京为什么对刘晓波的名字如此敏感?《时事大家谈》邀请嘉宾为您解读。
中国最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查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活动。近日中纪委高官批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受到西方点对点的渗透之后,有报道称国安会要求全国清查海外NGO渗透的活动,以防颜色革命的发生。广西某市的一座美国影星梦露的雕像被推倒,西安的两位大妈在性博会上也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称反华势力教中国人淫乱。中共当局为什么把一切麻烦都归咎于“反华势力”的捣乱?时事大家谈继续请专家进行分析。
继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长万庆良落马后,今天又从北京传来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被开除党籍、移送最高人民检察院授权军事检察机构依法处理的最新消息。官媒惊呼,中共反腐斗争迎来“兴奋点”。中共反腐风暴已历时一年多,这场风暴是否会给中国政坛带来更猛烈的激荡?西方媒体认为,习近平的反腐是“专制式”的,同时又是以压制民意和舆论为代价的。中共的反腐斗争能不能高效持续推进?时事大家谈邀请中国问题专家为您解答。
VOA卫视第二小时内容包括美国主要报纸关注的头条新闻、重要国际新闻以及时事大家谈。中共反腐风暴愈刮愈猛。继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长万庆良落马后,今天又从北京传来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被开除党籍、移送最高人民检察院授权军事检察机构依法处理的最新消息。这场风暴是否会给中国政坛带来更猛烈的激荡?与此同时,中国最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查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活动。党媒、官媒似乎把中国在外交和内政等领域遇到的一切麻烦都归咎于“反华势力”的捣乱。《时事大家谈》邀请中国问题观察人士做出分析。
今天VOA卫视第二小时播出《焦点对话》节目。今天讨论的话题是:1)孔子学院美国遭遇阻击战?2)投票涌狂潮,香港被激怒? 孔子学院是怎么一回事?中国 政府为什么把孔子学院开遍西方?它为什么引起美国学术界的警觉甚至反感?另外,香港政治将最终屈从于胳膊与大腿的现实还是将引爆巨变?
针对香港2017年行政长官选举规则的6.22香港全民公投,目前数量已经大大超过预期。活动组织者称,如果北京坚持其选举制度,挑选和控制候选人的参与,他们将占领香港的中央商业区,表达抗议。不过,也有分析称,中共立场和决策不会因为港人抗争而改变;民调显示,超过半数受访港人愿意接受北京认可候选人的选举机制;激烈抗争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那么,香港政治将最终屈从于胳膊与大腿的现实还是将引爆巨变?
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AAUP)在六月份的报告中,呼吁美国大学取消或重新谈判与中国孔子学院之间的协议,以使它们正确反映言论自由的西方价值。报告称,中国在北美开设的孔子学院 “忽视学术自由”;其学术活动受中共领导下“汉办”的监督;而允许第三方控制学术事务背离学术自由原则。不过,也有分析说,美国学术界和思想界仍然徘徊着冷战幽灵;意识形态至上思想不应该与21世纪的今天同行,等等。那么,孔子学院是怎么一回事?中国政府为什么把孔子学院开遍西方?它为什么引起美国学术界的警觉甚至反感?今天美国之音的焦点对话将请观察人士分享他们的思考。
随着美国热门电视剧《纸牌屋》在中国的热播,中国有人也深陷剧情。前不久,在中纪委的网站上,有文章表示,《纸牌屋》等美剧说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出产了腐败。这篇文章还将这一现象命名为“腐败问题国际化”。
VOA卫视第二小时内容包括美国主要报纸关注的头条新闻、重要国际新闻以及时事大家谈。随着美国热门电视连续剧《纸牌屋》一度在中国热播,中纪委也深陷剧情。这个机构不久前在其网站上称,《纸牌屋》等美剧说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出产了腐败,而且成为腐败问题国际化的始作俑者” 。那么,美剧《纸牌屋》中的金钱、权力、性和丑闻是否与西方现实对等?中纪委是否真看透了西方?西方文艺作品中的丑陋是否让中国的贪腐合理化?美国之音VOA卫视时事大家谈节目请观察人士进行深度分析。
VOA卫视第二小时播出《焦点对话》节目。今天讨论的话题是:被中纪委盯上,社科院是否将遭清洗?李克强访英,中国用金钱堵人权?今天参加节目讨论的四位嘉宾是:网路杂志“纵览中国”总编陈奎德先生;美国加图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夏业良先生;位于纽约的作家、政治评论家陈破空先生;普林斯顿大学学者程晓农先生。
中国总理李克强19号结束对英国为时三天的访问。这是两国2012年因为达赖喇嘛访英产生分歧之后,中国总理首次访问英国。李克强访英之际,中英两国签署了140亿英镑的商业合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英国石油公司(简称BP公司)签署协议,进一步发展全球合作。李克强称,期待此行能够改变英国对中国的误解和担忧;英国则说,它仍然对中国人权状况“深感担忧”。那么,中国是否期待通过用金钱订单购买人权问题的延后处理?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世界如何处利益和人权这对鱼与熊掌之间的关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