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不久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中国要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条件,实现“中国梦”。
本月中旬,北京召开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通过批示指出,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利于“展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果”。他强调,“要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实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有分析称,道德二字与姓“社”姓“资”没有必然关系。那么,道德是否应该为政治推磨?习近平所说的 “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到底是什么? 参加讨论的嘉宾是: 政治评论人士、“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和华盛顿节目现场的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博士。
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不久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中国要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条件,实现“中国梦”。有观察人士说,这并非习近平首次谈全球治理;他访美期间曾说过,全球治理体系由全球共建,不能由某个国家独自掌握。那么,习近平推动全球治理是否意味着中共打算抛弃韬光养晦政策?中共打算在全球事务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时事大家谈请两位时评人士来分析。一位是政治评论人士、“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胡先生通过Skype从美国纽约参加讨论;另一位是华盛顿节目现场的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博士。
VOA卫视第二小时内容包括重要国际新闻以及时事大家谈。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不久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中国要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有观察人士说,这并非习近平首次谈全球治理。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共正在抛弃对外的韬光养晦政策?另外,本月中旬,北京召开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通过批示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分析称,道德二字与姓“社”姓“资”没有必然关系。那么,道德是否应该为政治推磨?习近平所说的 “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是什么?
10月18日星期天,流亡藏人中央政府将举行政府司政和西藏人民议会议员的预选,为明年3月20日的正式选举做铺垫。藏人流亡政府的民主政治体现怎样的民族和个人诉求?这样的诉求将把藏人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进程引向怎样的走势?
下个星期天(10月18日),流亡藏人中央政府将举行政府司政和西藏人民议会议员的预选,为明年3月20日的正式选举做铺垫。这是人民议会第十六届选举,也是流亡藏人第四届直选流亡政府最高政治领袖--司政。与此同时,今年也恰逢中共成立西藏自治区50周年。那么,藏人流亡政府的民主政治体现怎样的民族和个人诉求?藏人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进程将因此顺应怎样的走势? 时事大家谈特别邀请藏人流亡政府司政洛桑森格先生来进行分析。
VOA卫视第二小时内容包括重要国际新闻以及时事大家谈。下个星期天(10月18日),流亡藏人中央政府将举行政府司政和西藏人民议会议员的预选,为明年3月20日的正式选举做铺垫。与此同时,今年也恰逢中共成立西藏自治区50周年。藏人流亡政府的民主政治体现怎样的民族和个人诉求?藏人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进程将因此顺应怎样的走势?时事大家谈邀请藏人流亡政府司政洛桑森格先生来进行分析。
9月28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受到各方广泛关注。文件要求“凡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社会组织”,都要分别设立党委、总支、支部;同时强调“按单位、行业和区域建立党组织”,要“实现全领域覆盖”,等等。有分析称......
今年国庆期间有关“国家”定义的争论震撼中国。知名地产商、“网络大V”任志强10月1日在微博上发文,称“中共不等于中国”。在这篇名为《新国家还是新政权》的文章中,任志强质疑:10月1日这一天究竟是新国家的出现,还是千年古国出现了新政权?有分析称......
今年国庆期间有关“国庆”定义的争论震撼中国。知名地产商、“网络大V”任志强10月1日在微博上发文,称“中共不等于中国”。在这篇名为《新国家还是新政权》的文章中,任志强质疑:10月1日这一天究竟是新国家的出现......
9月28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受到各方广泛关注。文件要求“凡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社会组织”,都要分别设立党委、总支、支部;同时强调“按单位、行业和区域建立党组织”......
上星期六(26号),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宣布免除贫困国家债务,引发舆论海啸。有分析称,过去一些西方国家批评中国自私自利、缺乏消除国际贫困的意愿,中国此举显示其“积极希望被视为一个参与全球事务的国家”......
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上星期五(25号)结束对美国首都华盛的访问,美国《纽约时报》当天刊载标题为“解读习近平的党国民族主义”的文章,称习近平作为“有效”领导人的形象虽然已经失去了一些光泽......
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上星期五(25号)结束对美国首都华盛的访问,美国《纽约时报》当天刊载标题为“解读习近平的党国民族主义”的文章,称习近平作为“有效”领导人的形象虽然已经失去了一些光泽,但是,寻求“中国梦”并宣导“民族复兴之路”的习近平无疑是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象征。有分析称,中国对国际尊重的渴望在赋予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的民族主义日程中占据中心位置。那么,奉行“党就是国、党就是民”的中共如何用民族主义的杠杆来平衡统治与被统治的冲突?又怎样调和领土扩张与国际秩序的矛盾......
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宣布免除贫困国家债务,引发舆论海啸。有分析称,过去一些西方国家批评中国自私自利、缺乏消除国际贫困的意愿,中国此举显示其“积极希望被视为一个参与全球事务的国家”。不过,也有批评指出,中国贫困人口至少上亿,而且有病无医、老无所养现象普遍,政府失职严重,习近平此举是任意挥霍民脂民膏。那么,如何看待习近平的免债举动......
美国首都华盛顿本周迎来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和天主教宗方济各的访问。就在上个月,中国官方教会委任梵蒂冈认可的新主教。有分析称,这可能是梵蒂冈和北京关系解冻的信号。梵蒂冈和北京之间为什么一直关系紧张?
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中国的宗教自由问题迎面而来。宗教自由作为普世价值和联合国宣言中的原则,在中国为什么得不到实现?国际社会如何能够促进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本周迎来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和天主教皇方济各的先后访问。而就在上个月,中国官方教会委任梵蒂冈认可的新主教。有分析称,这可能是梵蒂冈和北京关系解冻的信号。那么,梵蒂冈和北京之间为什么一直关系紧张?双方是否有意修好?这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参加讨论的嘉宾是: 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以及中国家庭教会牧师海外联合会成员郭宝胜牧师。
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中国的宗教自由问题迎面而来。今天下午,总部设在美国的基督教人权机构“对华援助协会”联合数个宗教团体,将在美国国会大厦举行新闻发布会,共同呼吁习近平停止迫害宗教信徒、停止压制宗教自由并且无条件释放宗教自由犯及政治犯。有分析称,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国的宗教自由和人权纪录显著下降。那么,宗教自由作为普世价值和联合国宣言中的原则,在中国为什么得不到实现?国际舆论如何能够促进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时事大家谈邀请分析人士来讨论。一位是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博士;另一位是中国家庭教会牧师海外联合会成员郭宝胜牧师。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