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星期三(2月5日)在华盛顿举办的2025年度“国际宗教自由峰会”(IRF Summit)上发表演讲时表示,特朗普政府将在国内外继续捍卫宗教自由,不仅在“恢复,而且在扩大”美国的宗教自由。他还说,宗教自由将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将于2月1日至6日访问巴拿马、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多米尼加共和国,推进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外交政策。这是他上任以来的首次国际访问,致力于在西半球对抗中国和制止非法移民。
本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入职后向短视频平台TikTok抛出“救命稻草”。他签署行政令将TikTok“不卖就禁”的禁令执行时间推迟了75天,以便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寻找美国买家。 尽管TikTok暂时逃过封禁,但恐难逃被剥离的命运。美国国会议员和法律专家强调,TikTok现在的唯一生路是从中国公司字节跳动手中剥离。他们说,由于国会和最高法院支持“不卖就禁”,如果TikTok仍拒绝与北京割席,在美国三权分立体系下,即便是总统,也回天乏力。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1月20日宣誓就职前夕曾多次提出收购格陵兰岛的主张,并且不排除军事干预的可能性。国安专家认为,格陵兰岛的关键地理位置和资源储备使其成为美国和北约防御框架中的重要资产,但近年来中国通过经贸活动渗透格陵兰岛、未来甚至有可能在俄罗斯的帮助下扩大军事存在,所以增强在格陵兰岛的控制权有助于美国复兴“半球防御”的历史政策遗产,抵制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咄咄进逼。
美国最高法院星期五(1月17日)做出裁决,维持下级法院对中国短视频分享平台TikTok做出的不利裁决后,美国政界和学界人士认为,这是美国国家安全和法律的重大胜利,确认了行政和立法部门对TikTok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担忧是合理的。其中有美国议员强调,最高法院的裁定不是对TikTok的禁令,而是通往更安全、更好的TikTok的路径。
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星期一(1月13日)在告别外交演说中指出,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将永远无法超越美国。他还说,美国在与中国的长期竞争中,正处于更佳的战略位置。
美国最高法院1月10日(星期五)正在就短视频应用平台TikTok在美国市场的命运进行辩论。辩论聚焦国家安全和言论自由。辩论之前,美国学者的最新研究发现,TikTok可能通过算法操纵来压制平台上的反中共的内容,影响美国人对中共的看法。有国安专家指出,TikTok是中共认知战中重要的一环。他们积极收集美国用户数据并且操纵舆论,推进中共战略利益,这些侵犯性行为不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
星期五(1月3日),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波旁街已经恢复了交通。1月1日凌晨,一辆挂有伊斯兰国旗帜的皮卡车在这条街上冲向人群,造成至少 1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同一天,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特朗普酒店门前,又发生一起电动汽车爆炸事件。 两起案件还在调查中,但是在中国的网络上,一些人正利用这两起悲剧性事件,讽刺美国内部存在反恐不力、社会分裂等问题。鉴于两起案件的袭击者都曾服役于同一个美军基地的事实,中国网民们已经在传播美军基地正在孕育国内恐怖袭击分子的阴谋论。
2024年12月31日,巴拿马举办了纪念美国移交巴拿马运河25周年的纪念日,其总统强调运河永远在巴拿马人手中。此前几天,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Donald Trump)要求巴拿马归还运河控制权,并认为中国在巴拿马运河影响力过大。 随着中国积极渗透全球具有战略重要地位的港口、运河和岛屿,巴拿马运河也成为美中围绕战略咽喉新角力的重要一环。美国国安专家认为,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渗透的确对美国构成安全威胁。尽管美国成功收回巴拿马运河的阻力很大,但特朗普政府可以通过更强硬的立场和手段限制中国在巴拿马运河及该地区的战略投资和建设。
美国与日本近期宣布,美国海军陆战队部分部队将从冲绳迁往关岛。这一行动引发对美日军事态势调整的关注。专家表示,迁移并非削弱第一岛链防御,而是战略再平衡,旨在强化印太地区的威慑力,同时回应冲绳居民长期的不满。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星期五(12月20日)发布了有关中国人权状况和法治发展的2024年年度报告,重点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持续侵犯人权的行为,特别是贯穿整个供应链的强迫劳动;美国和其他西方公司在此类侵犯人权行为中的共谋行为以及中国为转移国际社会对其人权记录的批评和重新解释国际人权所做的努力。
星期五(11月22日),由法轮功学员创办的《大纪元时报》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大楼举办《九评共产党》发表二十周年的研讨会,再次揭示中国共产党的罪恶。美国国会议员表示,提高对中共邪恶的认知,捍卫和保护所有人的基本人权,“我跟你们一起战斗。”
星期五(11月22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任命“2025计划”(Project 2025)作者之一罗斯·沃特(Russ Vought)为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主任,以推动其削减政府开支和监管的竞选承诺。随着沃特和其他一些保守派人士被提名入阁,美国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以及他们所说为美国新总统制定的“2025计划”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外界正密切关注特朗普会不会以及如何实施这些保守派智库的建议。
在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日(11月5日)到来之际,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据信已入侵美国总统候选人、竞选团队成员和政府官员的通讯设备,此举引发了广泛的选举安全担忧。尽管美国高级安全官员否认此次黑客行为会对选举结果产生实质性影响,但国安专家警告,北京可能通过此类行为获取关键情报并开展影响力行动,并呼吁美国采取更为积极的反制措施,让中国为此类网络攻击付出代价。
距离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日(11月5日)还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两位总统候选人在全美多地密集举行集会,为最后的大选投票日冲刺。两人就国内经济和税收政策、移民问题、堕胎、能源和气候,以及美国是否要支持乌克兰、以色列等议题发表讲话。中国议题时有出现,但次数寥寥。美中关系持续紧张之际,被一些任认为威胁着美国生存的中国为何并未发酵成为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的热点?新总统入主白宫后,他/她的对华政策又将如何?
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等国的合作不断扩大和加深。在美国,有人将这四国称为颠覆美国领导的现行国际秩序的新“四人帮”,也有国会议员警告这是新“邪恶轴心”,比二战时期的“轴心国”集团更加危险。 中俄伊朝有多危险?他们是否会正式结盟?在乌克兰战事、中东战争持续不下,台海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级的当下,四国是否会发起联动战争?美国又将如何应对?
针对伊朗本月初对以色列的导弹袭击,美国上周五宣布了对伊朗石油和石化行业的新一轮制裁,目标涉及伊朗的“幽灵舰队”油轮,以遏制该政权的能源收入。美国国安专家指出,中国是目前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石油买家,下一届政府的跨党派、长期伊朗战略必须致力于削弱中国对伊朗战争机器的支持,直接制裁参与运输和购买伊朗非法石油的中国实体,否则会沦为“粉刷被白蚁侵蚀的房子”,效果治标不治本。
在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致命袭击的一年后,尽管各方呼吁停火与努力调停,但中东地区的战事并没有结束迹象,相反却越演越烈。为支持以色列和保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美国近日加紧将更多海军和空军资产转移至中东,还曾将航母从原先的印太部署任务改道至中东。中国上个月首次在太平洋同时出动了三艘航空母舰,挑衅行为不断。当全球焦点聚焦中东战火之际,中国是否会利用这一时机突袭台湾?美国军力及军火工业能否同时应对横跨多战区的多场冲突?
星期三(9月25日),中国40多年来首次在太平洋国际水域试验了可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加剧了印太地区业已紧张的局势。为了应对2027年可能爆发的美中战争,美国第三十三任海军作战部长近日发布了包含“33号项目(Project 33)”在内的美国海军战略调整计划,以保持美军在印太地区的战斗优势。面对中国在印太地区日渐咄咄逼人的动作,“33号计划”是否可行?
美国智库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核电、机器人和电动汽车等先进产业的崛起正在加速。报告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措施应对中国政府主导的创新浪潮,美国及其盟友将很快将被迫追赶中国。美国议员和科技专家说,鉴于中国追求科技创新的动力是为了追寻权力,他们担心一旦让中共主宰高科技产业,中共就会将科技创新“武器化”, 甚至在可能的台海战争中钳制美国。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