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上海合作组织总理会议没有取得任何实际结果。媒体和分析人士评论说,这次总理会议变成了一场空洞的讨论会,上合组织的效率和工作质量不但让人怀疑,中俄内斗更影响上合组织的前途。
白俄罗斯一家主要人权组织的办公室被当局关闭。白俄罗斯当局被指称加紧打压人权组织和活动人士。
乌克兰再次举行大饥荒纪念活动。乌克兰总统说,当年斯大林制度制造的大饥荒不但是犯罪行为,而且在苏共统治时代几十年禁止人们提起那场悲剧。他说,乌克兰人的责任就是永远记住大饥荒,并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被指控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一名俄罗斯科学家星期六被提前释放出狱。俄罗斯近些年来发生多起同中国有关的间谍案件。但这起间谍案件被各方关注并引起很大争议。俄罗斯科学家丹尼洛夫星期六在位于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被释放出狱。丹尼洛夫被指控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而在2004年被判处14年徒刑。
俄罗斯媒体继续讨论中共18大之后的两国关系走向。俄罗斯一家著名杂志发表文章认为,中国拒绝接受西方民主价值观念,同中国密切关系将妨碍俄罗斯的现代化变革。但也有学者认为,俄中关系发展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俄罗斯人权团体以及其他主要非政府组织决定抵制今天开始实施的一项新法律。这项新法律要求接受外国资助的非政府组织必须以“外国代理人”的身份重新登记。新法律是发生反普京示威活动后当局收紧社会控制努力的一部分。
俄罗斯将向中国出售24架苏-35战斗机,这笔新的军火交易是俄罗斯国防部长这次访华同中方讨论的焦点议题。分析人士说,采购苏-35显示中国为应对亚太地区新局势扩充武力,同时也说明中国的战斗机仿制过程并不顺利。俄罗斯《公报》透露......
正在莫斯科举办的一个有关赫鲁晓夫的展览介绍了当时苏联的外交活动、苏共领导人同世界其他共产党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西方世界对中苏两个共产党反目为仇的反应。这个展览显示,苏联在50,60年代就曾积极发展同缅甸和印度等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西方社会当时对中苏关系破裂感到意外和震惊。
俄罗斯纪念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的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发表50周年。这是当时苏联出版的第一部揭露斯大林政治迫害和古拉格集中营黑暗的文学作品。索尔仁尼琴也一举成名。评论人士说,小说的发表是苏联文学和苏联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俄罗斯媒体和分析人士说,以习近平为首的新领导人将面对众多难以解决的中国社会和经济问题,为转移国内公众的注意力,在外交上将变得更加强硬。不过他们认为,俄罗斯同中国的关系未必将受影响,因为中国目前树敌过多,中国的国际处境促使习近平......
俄罗斯媒体评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认为虽然中共党内的各个利益集团内斗激烈,但继续维持共产党在中国的统治是各派系的共同目标。俄罗斯学者认为,习近平等人未必能带领中国政治改革,但会限制贫富差别进一步扩大引发社会不稳。
俄罗斯官员在中国珠海表示,双方正在探讨中国购买苏-35战机和S-400防空导弹的可能。俄罗斯这次在珠海航展上展出大批航空装备和武器。俄罗斯新任国防部长将在下个星期将访问中国,预计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并讨论新的军火交易。
一个有关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展览最近在莫斯科开幕。如同目前关注18大和中国新领导人一样,西方当年曾大量讨论过赫鲁晓夫是否将改革苏联,以及将把苏联带向何方。学者认为,中国新领导人不太会象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那样否定毛泽东。
俄罗斯高级官员说,未来的核裁军谈判不应仅涉及俄美两国,必须有中国等其他核大国参加。学者认为,俄美核裁军谈判在让中国核武库公开和透明方面,俄罗斯和美国有一致的立场。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安东诺夫表示,在执行了俄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之后......
俄罗斯期望能同中共18大之后产生的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继续加强双边关系。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俄罗斯通过各种渠道一直在同所有的中共高级领导人保持长期接触。
俄罗斯媒体以及分析人士在评论刚刚开幕的中共18大时认为,这次代表大会仍然保持传统,很象过去的苏共党代会,中共在近期不太可能推动各方都期望的政治改革。
俄罗斯共产党和其他左翼势力分别举行游行活动纪念十月革命爆发95周年。最新民意调查显示,越来越多俄罗斯人负面评价这一历史事件。与此同时,在中共18大召开之际,俄共领导人强调两党友谊,并表达了祝贺。
美国大选在俄罗斯引起很大兴趣,总统普京和总理梅德韦杰夫分别祝贺奥巴马获胜连任。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密切关注中国领导层的更替和马上将要召开的中共18大。
在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对老挝和越南的访问中,将讨论同这两个国家加强在军事技术,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俄罗斯将帮助老挝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造,同时将继续帮助越南提高国防实力。
俄罗斯官方否认总统普京生病以及他的身体健康有任何问题。普京最近一直呆在莫斯科郊外的官邸中很少去克里姆林宫上班,他同时缩减工作日程安排,并推迟了一系列出国访问。有媒体报道,刚刚过完60岁生日的普京身体健康状况正在变坏。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