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记者
中国政府和官媒最近开始高调宣扬“地摊经济”。中国总理李克强先是在中国全国人大记者会上表示,中国西部某城市设置流动摊位后,一夜之间,10万人就业。他后来在山东烟台考察时又称赞地摊经济和小店经济是人间的烟火,中国的生机。这与此前中国城管人员野蛮执法、打压小商小贩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北京为什么要高调重启地摊经济?它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意义?给地摊经济松绑能否意味中国会像30多年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吹响新一轮经济改革的号角?我们今天邀请到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在六四31周年纪念期间推出一份有关新冠疫情的调查报告,题为《大国战疫号外,一场本可避免的大灾难》。报告通过对疫情爆发头两个月中国政府处理的手段进行调查和真相还原得出结论,即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要为这场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负主要责任,而且这场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大灾难本可避免。《时事大家谈》邀请到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博士就这份报告深入讨论。
被称为中共“橡皮图章”的中国全国人大5月28日表决通过了制定香港国家安全立法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为正式实施“港版国安法”扫清了障碍。尽管香港政府表示,中央政府是香港宪法问题的最终裁定方,但一些香港法律界人士质疑该立法程序不合宪,一旦落实也将违背北京对香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诺。港版国安法的立法程序是否违宪,落实后“一国两制”是否正式沦为“一国一制”?我们今天邀请到香港执业律师、独立时评人桑普先生参与讨论。
北京计划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出台针对香港的国家安全法招致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和批评。北京为为此全力开动国家宣传机器。中国官方的新华社说,香港是中国国家安全的“短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部阻力。北京把去年以来香港发生的争取民主和维护自治权利一系列抗争活动归咎于境外势力的干涉,也再度把矛头指向美国。北京的宣传努力能否奏效?在去年“反送中运动”后,北京不顾反对和政治经济成本而强推“国安法”,其背后有哪些考量?我们今天邀请到香港资深媒体人程翔参与讨论。
白宫5月20日发布《美国对中国战略报告》,称美国过去40多年来的对华接触政策未能促使中国融入以公民为中心的、以自由开放秩序为基础的国际社会,并成为一个建设性的、负责任的全球利益攸关者。相反,中国改革放缓、停滞甚至倒退。中共利用自由开放的规则秩序,重塑国际体系,使之符合中共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报告提出,中国在经济、价值观和国家安全领域给美国构成挑战,并提出相应策略。在美国进一步收紧对华为的限制,以及出台新规,禁止部分中国公司在美上市的背景下,白宫此时发布这份报告背后有何内涵?这是否是美中两大国“新冷战”即将正式开打的号角?我们请托莱多大学荣退经济学教授张欣进行解读。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财经频道采访时说,美国可以全面切断与中国的关系。这是他迄今为止发出的对中国的最强硬表态。他一天前还发推文,指责新冠疫情使他的团队艰苦谈下的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因为现在看来北京无法兑现采购承诺已成定局。
在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剧美中紧张关系之际,华盛顿与北京艰苦谈判近两年所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能否顺利执行正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表示,他对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落实表示怀疑。
在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剧美中紧张关系之际,华盛顿与北京艰苦谈判近两年所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能否顺利执行正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表示,他对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落实表示怀疑。数据显示,中国正在拖延兑现采购巨额美国商品的承诺。亦有专家认为,北京兑现其承诺几乎已无可能。在另一方面,有报道称,中国国内鹰派人士建议,北京应借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机会与美国重谈贸易协议,甚至对美采取报复措施。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面临哪些挑战?美中贸易战是否正烽烟再起?我们邀请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来给大家解读。
原中国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张雪忠5月9日发表一封公开信,呼吁即将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的全体人大代表启动国民制宪程序,努力实现政治和平转型。张雪忠在信中直言,中国现行宪法为“伪宪法”,人大代表非“正当代表”,全国人大也不是正当的代议机构。张雪忠5月11日凌晨曾被上海警方带走,处境一度令外界担忧。但目前已回到家中。在中国‘两会’前夕以及新冠疫情导致中国政治氛围一片肃杀的背景下,张雪忠为何要“逆行”大胆发声、公开抨击中国政治制度?这背后又能反映出中国政治、社会怎样的问题?我们邀请美利坚大学访问学者、前中国维权律师陈建刚来给大家解读。
美中两国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竞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一个中国科研团队日前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上刊登了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成果,显示中国在疫苗研发上所取得的进展。在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方案的情况下,疫苗是结束这场全球大流行病的关键,而谁能率先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都将是一场巨大的地缘政治胜利。中国正在举倾国之力加入到这场研发疫苗的竞赛当中,而且已经抢占了一定先机。研发对于美中之间的战略竞争具有什么意义?它是否能成为21世纪中国从美国手中抢夺全球领导地位的一张王牌?我们请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健康高级研究员黄严忠来谈谈他的看法。
在新冠疫情不断加剧美中紧张关系之际,中共正全力掀起一波宣传攻势。对内,中国政府加强言论和舆论审查,过滤删除网络上有关揭露官员早期掩盖疫情严重程度的讨论和新闻报道。与此同时,新华社、央视和人民日报等几大官媒连日来把炮口对准美国政治人物,以极为严厉的措辞予以抨击,被网友戏称为“每日一骂”。对外,中国社会科学网站上刊文,呼吁中国提升外宣能力,打赢所谓“舆论战”。中国的新一波宣传攻势能否奏效?中国大外宣策略的新动向是否值得警惕?今天节目为您邀请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郝建来进行分析解读。
新冠病毒疫情正加深美中之间的裂痕,甚至威胁到两国今年1月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30日表示,白宫正在酝酿针对中国的报复措施,包括征收新的关税,以惩罚北京在病毒起源和扩散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与此同时,美中就如何落实双方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以及如何推动下阶段贸易协议的努力已退居次要位置。新冠疫情在美国已导致100多万人感染,6万多人死亡,经济收缩,几十万人失业,并威胁到特朗普竞选连任的选情。新冠疫情阴影下,美中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休战是否正在瓦解,美中贸易战如果重新开打,对彼此经济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请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为您分析解读。
中两国几乎同期公布对抗击新冠肺炎药物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结果,但结论截然相反。中国医学人员的结论是,瑞德西韦(Remdesivir)对重症患者没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效果。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紧接着发布的临床研究初步数据称,用药患者比安慰剂患者康复时间快31%。为什么美中两国对同一款药物的临床试验结论会大相径庭?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武汉病毒研究所曾抢注瑞德西韦在中国的使用专利,但现在中国的试验却称该药效果不显著,其背后有哪些因素?《时事大家谈》主持人林枫邀请传染病学博士、前美国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员林晓旭为您分析解读。
继备受争议的中国产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淡出视线后,中国又在筹划并将于今年推出《中国标准2035》。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15年蓝图,将涵盖人工智能(AI)、电信网络和数据流通等被视为定义未来十年的全球技术领域。专家表示,此举可能会对北京在全球舞台上的权力产生广泛的影响。
一份新的研究报告显示,美中两国近年来都把胁迫性经济措施(coercive economic measures)作为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手段,并且越来越多地对对方采取这一策略。报告作者认为,这些胁迫性措施将在未来几年内对美中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美中两国关于新冠病毒源头的争论再起波澜。在美国福克斯新闻(Fox News)和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相继披露华盛顿正在调查新冠病毒可能是源自于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一次实验室事故后,中国官方和官媒又开始渲染病毒是来自美国马里兰州的德特里克堡(Fort Detrick)一个生化研究基地。
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4月17日大幅上调了该市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数字,从原来的2579例,增至3869例,上修幅度高达50%,核增确诊病数为325例,累计50333例。但即便如此,这一数字仍被认为是严重少报,与美国学者和观察人士的保守估计相去甚远。在武汉上修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字前,中国官方公布的累计确诊病例为8万3406,累计死亡病例为3346。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近日发表的一篇由英国和德国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评。论文作者证明,在美国流行的新冠病毒类型是中国流行病毒的“祖先”,这被解读为病毒最早并不是来自中国,而是美国。
新冠病毒疫情正在对美国经济、特别是就业构成严重冲击。美国劳工部4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第一个星期有大约660万美国人首次申请了失业救济,这包括被裁员者和休无薪假者。自3月中旬以来,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已达到1680万。但经济学家预测,一旦疫情结束,美国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实现强劲反弹。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特别是美、欧国家的肆虐,迫使员工远程在家办公、学校远程授课。这推动了一系列在线远程办公工具的脱颖而出,而Zoom就是其中风头最劲的一个。但Zoom最近被曝出存在严重安全和隐私问题,并且向中国传输加密信息,这使祖籍中国山东的创始人袁征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