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掌权之初唤起“中国梦”时,在许多人看来还是个混沌空洞的民族主义口号。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元看起来已经成为延伸中国软实力,实现中国复兴梦想的载体。但是,中国当局在应对近期股灾时的“失足”,也在所向披靡地展示实力之际,显露出阿喀琉斯之踵。
中国当局在股市暴跌后施以重手救市的做法,引发外界对中国干预市场,以至裹足于改革的忧虑。而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必要改革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评估是否将人民币纳入其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重要因素。
IMF总裁拉加德本周三(7月27日)在一次在线记者会上首先就中国官媒提出的有关政府救市是否影响将元纳入SDR货币篮子的问题作答。她的话也许令中方松了口气。
拉加德将近期中国股市动荡称作是其成长中的经历,并且将政府的救市措施视为政府应尽的义务。她说:“那是否会影响到我们对将元纳入SDR货币篮子的评估呢?我不认为会(有影响)。”
此前,拉加德已经表示,人民币被纳入SDR货币篮子只是个时间问题。IMF照例应在今年晚些时候对SDR货币篮子进行评估。但拉加德暗示这个审核过程会持续更长时间。
拉加德说,IMF会保持警觉,但同样认识到中国政府已实施了显著的改革。
外界分析认为,IMF希望借北京努力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的意愿,敦促其加快对金融市场的改革,使外资更易于进入中国市场。
华尔街日报日前刊登的一篇有关人民币崛起的分析认为,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被IMF纳入SDR货币篮子,除了国家荣誉层面的因素外,政府希望此举有利于提振人民币的人气;尤其在中国经济增长乏力之际,吸引外资购买国企股票和地方债券,同时希望增加对海外市场的投资。
中国近年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当本届政府显然摒弃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韬光养晦策略,以积极强势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之时,人民币国际化开始承载起当局推广软实力,以至走向习近平力推的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使命。
金融时报专栏作者詹姆斯·金奇(James Kynge)近日撰文,称人民币已兼具地缘政治和金融目标双重使命。金奇曾任该报驻华首席记者,其获奖畅销书《中国震撼世界》捕捉了变化中的中国如何影响着整个世界。
金奇在文中说,自2009年被提升到国家政策层面起,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努力体现了中共政权两大要务:自力更生和国家安全。他写道,中国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得到两大教训:一是意识到美国可能是个不可靠的经济伙伴,因此留在“美元区”总会有风险和动荡;此外,它看到美国虽受危机所累,却仍能不费力地在全球发售债券。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即意味着不必再说抱歉。
金奇以纽约和伦敦为经验,列举出成为全球资本源泉的好处:广泛和纵深的资本市场不仅可以吸引人才,创造就业机会,更能够令所在国以相对低廉的利率募集资金;而这对于债务已达GDP 282%的中国而言,尤其具有吸引力。
此外,习近平为实现其“中国梦”而打造的“一带一路”构想,也需要有一个受到尊重的国际货币作为支撑,否则难以实现兼具地缘政治目的的宏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