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5:39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新华社批“慢就业” 与人民日报打擂台


求职者在天津大学的招聘会上(2013年11月22日)
求职者在天津大学的招聘会上(2013年11月22日)

继 “负增长”、“L型增长”后,近来中国媒体上又出现了一个与经济形势相关的新词语:慢就业。所谓“慢就业”是指大学生毕业后不马上读研或工作,而是暂时待业,用创业、支教、或陪伴父母旅行等方式体验生活。最近,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这两大官媒为这一概念打起了嘴仗。

1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大学生就业,观念须“松绑”》一文,力挺慢就业这种生活方式,称毕业后不马上就业的大学生并非偷懒或啃老,而是看中工作是否合适、专业是否对口。文章认为慢就业可以防止大学生因仓促就业而“入错行”,并呼吁政府应修改现有的统计方式,不应该划定就业率的硬指标。

而新华社则对这一概念提出批评,认为慢就业一词本质上是“掩耳盗铃”,无助于解决就业难的现实问题。14日出版的新华每日电讯刊登了题为《别用“浪漫造词”遮蔽真问题》的文章,其中写道,慢就业是媒体包装出来的伪概念,妨碍人们认清现实。并警告道:“试想一下,当公众正困扰于就业困难、收入下降之时,还有人在鼓吹什么‘慢’‘待’‘族’甚至称‘情绪稳定’,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舆论图景。”

求职者在北京的一个招聘会上(2013年5月25日)
求职者在北京的一个招聘会上(2013年5月25日)

这已不是新华社第一次与人民日报唱对台戏。今年五月,北京昌平区居民雷洋被警方短暂控制后死亡。之后人民日报第一时间采访了涉案派出所的副所长秦某,并刊发了站在警方一边的评论文章而新华社则率先谈到“程序正义”,指出公布信息的昌平公安与案件有利益牵扯,不够有公信力,而且明确写道即便雷洋“私德不检”,也不能不明不白死去。

这次新华社与人民日报再次各站一边,让一些网友提出了疑问:“新华社和人日报是两个声音?各是哪个山头?”也有网友说:“这是妄议中央吗?”

而这一轮关于慢就业的讨论始于10月2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刊文《“慢就业”不失为一种选择》,文章认为慢就业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而且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光明日报为待业大学生给出的这一建议,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刊文调侃道:“当然,找不到工作慢就业,比起大学毕业马上创业,还是要靠谱一点,至少,造掉的银子会少很多。”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政坛新星马斯克崛起,为何中国高层谈论他?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9: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