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28日和29日一连两天在上海考察,这是习近平自2021年后首次考察上海。中国官媒在报道中强调,习近平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加上今年4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将长久不变,使外界对这项政策的前景重新燃起希望。
有观察人士则相信,中国经济形势严峻,所谓“改革开放维持不变”只是习近平的权宜之计。
习近平在上海逗留期间先后考察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了解上海增强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情况。
据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习近平自中共18大以来已六次到上海视察调研。他此行针对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和民生工作,释放出几个讯号:一是金融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二是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三是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上海乃中国改革开放桥头堡
在澳大利亚的中国金融学者司令对美国之音表示,习近平踏足上海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司令说:“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桥头堡,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外资在这个城市也一直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说,习近平这次考察上海,它的象征意义明显大于实际意义,想要向外界宣示,中国政府利用外资也好,或者给外资真正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好,真正兑现的程度以及效果能持续多少年,外界都在观察。”
今年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10周年,上海也在11月初举办第六届进博会,分析相信在中国疫后经济缓慢复苏背景下,习近平要着重强调改革开放和民营经济的重要,提振公众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新华社的报道也强调,“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是习近平对上海一以贯之的要求。
在习近平到访上海之前,中共中央再度出招救民企。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包括加大信贷资源投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还提出,“合理提高民营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
金融学者司令表示,这显然与中国经济不振有很大关系。司令说:“利用外资发展中国自己的民营经济,对于中国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中国政府的高层看来是有争论的。很明显,习近平现在是又倾向于实用主义的一派,让中国经济不至于陷入深度衰退,不至于出现威胁到中国共产党统治政权稳定性的社会动荡和严重的倒退和贫困。这才是现在改革开放又被重新抬到一个战略位置的重要的原因。”
习近平新年贺词只字不提改革开放
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经济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可是,2022年和2023年,习近平连续两年在新年贺词中打破惯例,只字不提改革开放。当时有观察人士认为,改革开放与习近平理念不合,随着他逐步加强个人对全党以及党对国家的控制,改革开放业已名存实亡。
司令说:“我认为习近平这个人天然就是一个保守派,很明显的这种建制派,以各种反垄断为名,把整个中国的民营经济打得七零八落,外资企业也都被他吓跑了。他和经济活力的创新性活动与高新技术发展和当今世界自由市场经济是背道而驰的。”
正当外界确信改革开放已走到尽头之际,今年4月,习近平视察广东时却又强调,“中国改革开放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
习近平真心拥护改革开放?
在美国的财经评论人蔡慎坤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即使中国能延续改革开放,也并不表示习近平真心拥护这项政策。蔡慎坤说:“江泽民和胡锦涛都是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而到了习近平这一代,他对邓的改革开放心里是有抵触的,情绪上不愿意接受再扛起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大旗,也不愿意对改革开放作出公正、正确的评价。这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他要再回到改革开放的路子上,他不愿意把自己的定位定在接过了邓小平这一棒。”
近年中国当局以反垄断为名,对科技和互联网巨头实施整顿。疫情期间,习近平要求中国不惜代价坚持清零。蔡慎坤说,有理由相信,习近平是迫于形势才表态支持改革开放。
蔡慎坤说:“去年的清零、封城,在我们看起来是非常严厉的,没有任何人、任何官员敢反对、敢质疑。你反对、质疑会当即给你拿下来。那就是不执行他的命令。但是我们看到一场白纸运动就终结了当时他绝对不认错的这样一场运动。”
蔡慎坤说,无论口号喊得多响亮,若不采取针对性措施,将难以恢复民众对经济及未来的信心。蔡慎坤说:“再一次重申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且把这一条写进宪法,写进党章是很有必要的。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实际上都是对经济有很大危害的,包括反间谍法,包括在香港实施的《国安法》,都是对政治、经济有极大的危害和影响,也会动摇人们对未来的信心。若他在政治上还延续过去的极权、一言堂模式,还继续把蛋糕向利益集团倾斜的模式,这种改革开放对老百姓来说根本没有什么价值。习现在首要是解决国进民退的问题,让所有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的行业,退出服务性领域。”
金融学者司令则推测,改革开放维持不变是习近平的“权宜之计”。司令说:“这个权宜之计有可能延续到中期,比如说中国会在‘十四五’、‘十五五’,也就是在五年、六年的时间内延续开放。中国当局会观察,这个开放能否让中国经济彻底立稳回升,回到胡温那个时候,依然有非常强劲的发展动力,GDP增速仍然达到两位数以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现在中国最为头疼的燃眉之急,也就是经济下行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中国政府的统治危机都会悬在最高统治者头上。”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