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3:22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世界“顶回”中国(1): 欧洲对中国期待的幻灭


中国和欧盟高层经济对话在北京召开(2018年6月25日路透社)
中国和欧盟高层经济对话在北京召开(2018年6月25日路透社)

从美国到欧洲,乃至亚洲和澳大利亚,中国不断挑战国际秩序的行为正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反对和抵制。

七国集团(G7)外长星期三(2021年5月5日)在伦敦呼吁中国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并谴责发生在新疆和西藏的“侵犯和践踏人权”行为以及中国“任意、胁迫性的经济政策”;星期二,欧盟贸易官员表示,将暂停批准中欧投资协议的工作;也是在星期二,印度发布参与5G试验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名单,华为和中兴不在其列;更早前一天,澳大利亚说正在审查一家中国公司对达尔文港有争议的租约。

分析人士说,欧洲国家不再“天真”,已经缓慢地意识到中国的威胁,尤其是中国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威胁。对欧洲来说,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是保障欧洲繁荣和安全的工具。

“七国集团”外长一致谴责中国,德、意、法日趋强硬

七国集团外长们星期三在举行了两年来的首次面对面会议后呼吁中国“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

G7外长在伦敦聚会(美联社2021年5月5日)
G7外长在伦敦聚会(美联社2021年5月5日)

外长们在会晤后的联合声明中说:“我们呼吁中国依据其国际和国内法所规定的义务,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

中国是七国集团外长们会晤的主要议题之一。彭博通讯社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与会外交官员的话说,七国官员星期二用了大约90分钟的时间讨论了中国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和其他经济手段胁迫其他国家按其意愿行事的行为。

星期三,外长们考虑美国提出的一项应对白宫认为的中国经济胁迫行为的提议。报道援引另一位外交官说, 美国希望建立一个七国集团以及其他利益攸关方参与的协商机制,以确保对中国的举动作出协调一致的反应,并以此增加七国家团的韧性。

此次七国外长会议正值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对中国的政策逐渐强硬,日趋接近美国的对华立场之际。拜登政府视中国为美国的最大挑战。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中国政府对内越来越压制,对外越来越咄咄逼人,而美国必须挺身捍卫基于秩序的国际规则。

今年2月,意大利新政府上台后,对中国的政策也越来越强硬。意大利政府4月阻止了中国收购一家意大利半导体公司。不仅如此,意大利还在半导体、汽车、钢铁产业等领域,对中国的收购筑起了“篱笆和城墙”。

德国外长马斯3月呼吁西方国家共同反制中国和俄罗斯。他说,国际局势的变化让西方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平等的竞争环境不复存在,并且正在走向对抗。媒体预测,默克尔9月份卸任后,她的继任者很可能会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

中国与法国的关系也有些紧张。今年3月,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指责一名法国研究人员是“小流氓”和“喷子”,原因是他批评中国对台湾的政策。北京的作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被召见。

欧洲在觉醒

法国军事学院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雷高(Nicolas Regaud)星期三在美国智库“2049计划研究所”举办的一场有关欧美如何共同应对中国的研讨会上说,欧洲人意识到中国的威胁不只是局限在亚太地区,也侵蚀到了欧洲大陆。他说,欧洲国家在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方面,与拜登政府利益趋同。

他说:“欧洲的政治架构非常独特,在很多方面都很脆弱,同时面临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多边主义和国际制度是保障欧洲安全和繁荣的根本工具,是欧洲保持经济、科技、创新以及军事的力量的驱动力。欧洲不是封建邦国,也不是帝国,它象征着法制。”

拜登总统自竞选之日起就表示,将把多边主义和加强与盟友和伙伴的合作置于自己外交政策的中心。这与前总统特朗普被视为单打独斗的方式不同。雷高说,特朗普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欧洲与美国在过去四年当中的分歧。

欧洲对中国的警惕并非刚刚开始。2019年3月,欧盟委员会的一份文件在承认中国是合作伙伴的同时,首次称中国是“系统性竞争对手”。法国、德国以及英国等国随后分别加强了对外资(中国)投资并购的审查。新冠疫情爆发后,许多欧洲公司因为股票下跌,沦为收购的目标。欧洲各国官员更是加大了对资产的保护力度。

法国军事学院的雷高说,对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大国来说,除了担心中国在欧洲大陆的做法之外,中国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的做法,例如,用非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不尊重协议,违背自由航行原则的做法则直接影响着他们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英国、法国、德国近期先后宣布派舰艇通过南中国海,行使航行自由的权力。

欧盟暂停批准中欧投资协议的工作

欧盟最近对中国最大的顶回动作可能是暂停批准中欧投资协议的工作。去年12月底,在德国的最后推动下,欧盟与中国赶在拜登政府上台前签署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协定的签署被中国视为突破美国围堵的重要外交胜利。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专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星期二(5月4日)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我们如今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暂停了…来自欧洲委员会这边的政治外展活动。”

他说:“很明显,鉴于目前欧盟对中国实施制裁而中国实施反制裁包括针对欧洲议会成员的反制裁,这样的环境不利于批准协定。”

资料照:新疆大阪城一处中国官方称为职业训练中心的大门(路透社2018年9月4日)
资料照:新疆大阪城一处中国官方称为职业训练中心的大门(路透社2018年9月4日)

3月22日,欧盟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联手,就中共政权侵犯新疆维吾尔人权问题,对中共官员和实体实施制裁。中共迅速作出回应,宣布对欧洲10名个人包括欧洲议员、学者和4个实体制裁,其中包括要对中欧投资协定投票的欧洲议员。中共的做法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引发至少8个欧洲国家召集中国驻所在国的大使。

东布罗夫斯基斯还对法新社说,批准协议的努力“实际上将取决于更广泛的欧洲-中国关系将如何演变”。

在北京宣布对欧盟多位个人和实体进行制裁后,欧洲议会的多位政治家表示,一定要否决《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让其“胎死腹中”。

不过,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的协会的印太事务研究员(Michael Sobolik)告诉美国之音,从目前来看,欧盟委员会只是“暂停”了协定,并没有将之“杀死”。协定是否会继续将取决于未来的中欧关系的发展。

除此之外,欧盟也在采取行动减少在关键领域对中国的依赖。路透社的报道说,欧盟这个星期将公布的工业行动计划旨在减少六个战略领域对中国和其他外国供应商的依赖,包括原材料、原料药、半导体、电池、氢能以及云计算等领先技术。

中国通信产品商华为2019年9月参与德国柏林的一个展销会(路透社)
中国通信产品商华为2019年9月参与德国柏林的一个展销会(路透社)

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托尔斯滕·贝纳(Thorsten Benner)曾告诉美国之音,如果继续与中国加大商业合作将发出错误的信号,证明人权和国际法对欧盟不重要。

他说:“北京在欧盟关注的关键问题上没有做出足够的改变,北京又一再被证明是一个不断侵犯人权和国际法的国家。”

欧洲的印太战略

除此之外,欧盟还决定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4月19日,欧盟理事会发布《印太地区合作战略决议》,目的是在区域动荡之际,确保“区域稳定、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法国国防部长在推特上公布的照片显示法国核潜艇在南中国海巡逻。
法国国防部长在推特上公布的照片显示法国核潜艇在南中国海巡逻。

决议说,欧盟寻求建立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公平的竞争场地,开放公平的贸易投资环境,加强抵御能力,应对气候变化等。决议还表示要恪守国际法的自由开放海洋航行路线,将持续在安全与国防议题上开拓合作。决议呼吁27个成员国与印太地区的伙伴一起解决这些共同关心的问题。

决议没有提到中国,欧盟的外交官们也强调,决议并非针对中国。不过,欧盟印太战略中的许多方面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策类似,尤其在自由航行、安全和贸易多元化等方面。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国际关系教授哈什·庞特(Harsh Pant)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欧盟之所以要推出印太战略,是因为欧盟必须对印太地区日益改变的现状作出回应。他说:“每一个谈论印太地区的人都必须谈到中国, 这是现实。”

法国、德国和荷兰在此之前已经制定了深化与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关系的方案。

除了与西欧国家的关系转冷之外,中国拉拢中东欧国家的努力也受挫。2月9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举行视频峰会。尽管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亲自出席会议,但是,立陶宛、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国家与罗马尼亚的国家领导人决定回绝中国的邀请,派遣较低级官员与会。

有关世界对中国的抵制,丹麦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卢克·帕蒂(Luke Patey)专门写了一本书《中国如何失败、世界顶回中国的全球野心》。他最近在这本书的发布会上说,“我认为其他主要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意识到在贸易、投资、金融和技术方面与中国接触确实带来利益,但是,同时也会威胁一个国家长期的竞争力,甚至他们的外交和国防政策的自主权”。

(美国之音记者杰西对本文也有贡献。)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