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9:36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时事大家谈:北京和港府的梦魇:“和理非”与“勇武”不割席?


时事大家谈:北京和港府的梦魇:“和理非”与“勇武”不割席?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49:51 0:00

时事大家谈:北京和港府的梦魇:“和理非”与“勇武”不割席?

香港反送中持续两个多月,就在各界猜测北京会如何出手干预时,中共国务院高调宣布,在紧邻香港的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扩大金融开放度,建立教育、医疗、科技创新中心。

有分析认为,反送中无法平息,北京有意以深圳取代香港。但也有评论指出,一个没有法治、没有人权的内陆城市是无法与香港竞争的。

到底北京的意图何在?深圳示范区要示范给谁看?香港对中国是否依然重要?

嘉宾: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历史学者、独立时评人章立凡

时事大家谈:北京和港府的梦魇:“和理非”与“勇武”不割席?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49:51 0:00

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自6月至8月,在十几场反送中运动中,搜集六七千份有效样本,发现在港府不作任何让步的状况下,示威者对抗争采取激烈行动的理解程度,由六月首次调查的36.7%提升到八月的79.4%。

显示最后有近八成的示威者,支持或不排斥以暴力手段表达诉求。从5年前的占中运动以来,尤其是反送中抗争两个多月以来,港人对勇武或暴力抗争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胡平说港人对勇武抗争态度的变化经历了一个过程。香港本来就有和平表达的自由和法制,因此从97以来,港人都采取合法、和平抗争,不赞成暴力。占中和一般的和平集会不一样,是公民不服从、故意做出违反法律的行动,但是仍旧和平。

占中运动后期,有年轻人自称勇武派,试图采取带有暴力色彩的行动,但是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还遭到打压。占中运动结束之后,勇武派的抗争方式在港人中间依然不受欢迎。

反送中运动发生了变化,关键的一个时间点是在6月12日的行动,港府在港民游行后不为所动仍然决定继续二读修例,民主派议员就呼吁大家第二天去包围立法会。第二天就来了很多年轻人,有些人遮面。立法会提出推迟修例,过了三天,特首宣布无限期暂缓修例。

这件事被很多人解读为与6月12日的勇武抗争有关。但是胡平说这中间虽然有符合实情的部分,但也有些误读。保卫行动起初是和平的,而且在包围的时候,立法会已经宣布推迟二读。其实港府之所以宣布无限期暂缓修例,不仅仅是6月9日和12日的港民抗议,还因为抗议引发的连锁反应,包括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比如德国说要重新考虑与香港的引渡协议等等。这些压力的综合效应才使得港府让步。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香港正迎来一场人民战争》,在描述遍地开花的暴力抗争事件的同时,也探讨了这种暴力或“勇武”抗争正在为广大和平理性非暴力的示威者所理解和接受的现实。

章立凡对此有观察和评论,他说他曾经在节目中谈到这次抗议的特点,就是文武兼备,这其实是一种博弈手法,博弈双方都是如此。比如北京,一方面高声恫吓,一方面在深圳屯兵,也是文武兼备。因此博弈的另一方香港出现文武兼备的姿态也不奇怪。

《纽约时报》发表的《香港正迎来一场人民战争》是香港著名报人、评论家练乙铮所著,他的文章一向有独到之处。他谈到港府这次找不到目标,因为社会活动无领袖、无中心,随时可来,这次文、下次武,让港府头疼。

练乙铮提到,这次运动缺乏领导人可能会转化成另一种优势,“香港政府就很难通过枪打出头鸟的方式来制止这场运动”,大家都蒙面、网络联系,找不到领袖怎么抓人呢?所以我们不必对这次暴力冲突过分担心,也许下一次又是文的。

练乙铮也分析说170万人集会的组织者是十多所大专院校的学生会,还有“一个有影响力的互联网抗议组织,叫作“我要揽炒”,这是一句恶狠狠的广东话俚语,意思是和强大的压迫者同归于尽”。另有一著名香港报人也提到抗议者有同归于尽的勇气。

勇武派和和理非派曾经有矛盾,但是现在两大阵营已经和解。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会儿文一会儿武,很可能是斗争策略。现在不光是年轻人,还有很多银发族也表示支持,希望香港能够获得自由民主,这是一个全民行为,具备人民战争的特点。年轻人冲在前面,但是每个年轻人后面都有他们的家庭和长辈,这样一个持续性斗争确实代表了香港老百姓的意愿。

关于“见好就收”的评论,胡平说香港“见好就收”的最好时机是港府宣布无限期暂缓修例。那个时候形势比较好,港民可以宣告胜利,着眼于长远的行动,比如接下来的区议会选举、明年的立法会选举等等。那之后以7月1日冲击立法会事件为标志,反而使得民主运动陷入困难。因为勇武抗争能够取得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也为政府打压提供口实。港府背后是北京,这样的抗争程度也很难取得成果。如果政府要镇压暴力抗争,而且镇压的时候可能不会固守香港的自由和法制,也压缩了和理非的斗争空间。

见好就收,还是现在的长期抗争?

章立凡说这取决于博弈双方。本来或许在港府决定搁置送中法案的时候可以见好就收,但实际上北京的态度一直强硬。章立凡个人感觉体制内有一部分希望息事宁人、见好就收,但是还有一部分希望事情闹大,出现暴力冲突,便于实现他们自己的政治目标。从这个方面观察,最终这件事还是取决于双方博弈过程中手腕的轻重,不是一方可以决定的。

最近的勇武抗争运动中,许多人注意到年轻人的一个口号是“我要揽炒”。揽炒是一句恶狠狠的广东俚语,同归于尽的意思。林郑月娥显然注意的这个现象,她不久前带着哭腔呼吁抗议者不要“玉石俱焚,把香港带上不归路”。抗争者为什么这样狠?而且奇怪的是,为什么这种极端行为竟越来越得到理解和接受?

胡平说有很多人理解这个口号,但不等于他们接受这个口号、参与这个行动。他们对于这个做法的后果,所谓“玉石俱焚”,芸芸众生可能不会接受,他们还要过日子,还要解决实际问题。他们更关心的是在已有的基础上,怎么让生活更好一些,而不是牺牲香港已有的东西。应该不会有太多人真正愿意接受这个口号。

中共官媒倾向于把解释抗议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这种绝望情绪朝着民生的方向引导:实体经济缺乏,就业不景气,尤其是住房短缺,鸽子笼等等。如何解释这次香港反送中运动的极端行为和绝望情绪?主要是民众对民生不满还是对政治不满?

章立凡说刚才胡平点评到大部分港人还是要在香港生活,因此需要改善他们的处境。这应该是老一辈人希望安定的愿望。但是年轻人更多的是绝望。

香港的现状,政治是原因,民生是结果。但是这个结果需要所有港人来承受,而大家已经到了承受不起的程度,这种情绪是普遍存在的。

还有一点,这些年来,互联网的普及,民粹主义思潮的兴起。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公众可以看清政治与民生的因果关系。刚才我们也谈到香港的生态、就业、住房……2017年彭博社有亿万富豪数据,入榜的13名香港大亨超过一半来自地产,房价是绑架香港经济、盘剥民脂民膏最重要的手段。香港地产已经到了让人无法承受的高价位。

《日经亚洲评论》也提到社会流动性低在港英时代就存在。英国当时就和几个家族做生意,商业政策上也偏袒这几个家族,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安抚香港民众支持他们施政。但是中共接管香港以来,这五大家族已经掌握香港经济命脉,这是他们和中共红色权贵勾兑的结果。

按照这个情况看,香港70%的地产和通讯市场都归属于这五大家族,香港的地产项目就可以年年赚大钱。这样投资创新观念和新企业的动力就不足,香港又地少人多,楼价越来越攀升。大企业不搞创新,年轻一代就没有创业机会,他们就永远贫困,这是无法忍受的。

中共也提到这种贫富不均、两极分化严重的问题,所以经济问题是这次抗争的大背景。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在北京掌控之下,香港的民主制度和公众监督无法建立,所以政治体制是抗争的主要诉求。

中国官媒最近频频报道香港出现的怪现象,比如报道说,在上星期元朗示威者在地铁站打砸抢之后,港台竟然安排免费专列帮助暴徒撤退,成为暴徒的帮凶。按照这种逻辑,香港还有机场帮凶、法院帮凶、民航帮凶、社区帮凶、甚至记者帮凶。为什么出现这许多怪现象?如果暴徒能够得到如此多方面的援助和支持,他们还是暴徒吗?这些现象是不是也能解释为什么暴力抗争屡禁不止的原因呢?

胡平说之所以所谓的暴徒能够得到大家的援助,是因为大家在大方向是一致的。很多人虽然不认同“暴徒”的方式,但是他们知道这些年轻人是为了争取和维护大家的权益。上周又出现勇武抗争,但是长期来看,勇武抗争会缩减下去。因为勇武并不解决问题。很多人因为和理非不解决问题转向勇武,但是当他们发现勇武也不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压制,他们会改变策略。勇武的人并不多,只有千把万,这种零散的游击式抗争不会对一直强硬的政府构成什么威胁。但是接下来有十一,七一仪式躲在屋里进行,十一还在屋里有些不像话。所以十一之前,北京会采取什么举措,值得关注。

据香港亲中报纸《文汇报》报道,星期六九龙湾警方开始清场后,约200名暴徒逃入住宅区,由于记者和自称“社工”人员阻挠,警方没有贸然进入住宅区搜查。另据《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观察者网报道,抗议者在观塘游行活动中锯毁智慧灯柱,偷走电子零件,投掷汽油弹、钢珠攻击警方,更有暴徒手持疑似仿真枪对准警察,但是,香港媒体却始终把镜头对准警方正当行为,一名香港警察因为举起了枪再次成为港媒的“重点关照”对象。为什么记者同情暴徒? 怎么看起来有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味道呢?

章立凡说媒体总体上要价值中立、平衡报道。现在看到的是陆媒一边倒偏袒港府,放大暴力抗争。作为平衡报道,港媒并没有不报道暴力抗争,但是也加强对警方的监督。

第二,对峙双方的实力和装备相差悬殊。警方除了布袋单、橡胶子弹等等,现在还有三辆水炮车。抗议方只有扔石头、长棍、汽油瓶。从实力对比看,人们本能地同情弱者。

第三,所谓勇武者的来源还是令人存疑。用暴力冲击警方的人也是蒙面人,他们的身份还不好确定。比如把国旗扔进海里,抓了五个人,四个人保释,一个人无条件释放,为什么?他们是哪一边的人?警方已经抓捕七八百人,人数之多,以及警方是否执法公正,令人存疑。

许多观察人士纷纷指出,和理非与勇武不割席意味着在香港,一种新的社会共识正在形成:抗议者不惜任何手段,哪怕玉石俱焚,也要捍卫井水不犯河水的两制和港人的生活方式。

胡平说勇武退潮的说法靠不住,同样的,认为和理非和勇武达成共识也靠不住,因为大部分港人还是要在香港生活的,他们并不愿意玉石俱焚。和理非和勇武之间虽然不割席,但是互相还是有很多批评的。但是一边指责的同时还是一致对外的。在这个意义上,双方是不割席的。

如果这种所谓社会新共识的确正在形成,它对香港目前或今后的主流民意会有什么影响?

章立凡说这都是和中共学的。毛泽东就说“用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邓小平说“两手都要硬”。现在勇武和和理非就像社会运动的两手,达到一个极限施压的效果。北京和香港百姓都在用这个手法。

勇武和暴力在陆媒港媒报道中是少数人,勇武和和理非都是当下社会运动的选项,就像革命和改良都是历史进程的选项一样,他们代表不同人群的态度。所以和理非的直接参与者一次200万、一次170万,已经占据港民的将近1/3,确实代表香港主流民意,北京不可忽视。

如果北京和港府毫无反省、一味逞强,那么勇武可能攀升。也许体制内有人希望暴力升级,给当今领导制造麻烦,不排除这个可能。

更多精彩内容,请收看2019年8月26日《时事大家谈》完整版视频

时事大家谈是一个自由论坛。嘉宾和观众听众发表的都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美国之音。

YouTube链接:北京和港府的梦魇:“和理非”与“勇武”不割席?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