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上入常的新科常委王沪宁,成为十九大之后中共高层风头最健的人物。11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习近平文选第二卷出版会上,王沪宁盛赞习近平为“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并要求大力推动对外宣传,“增进国际社会对习近平思想的认识”;12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王沪宁高调赞扬习近平从严治党的成就为各国政党提供了经验;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王沪宁发表主题演讲,强调“网络主权”,为政府管控互联网背书;紧接着,王沪宁还出席浙江嘉兴的“红船精神”座谈会,要求中共官员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作为中共“头号理论化妆师”,王沪宁以上种种动作,向世界发出了什么信息?他能否成功地向全球推出中国模式,并为习近平的思想套上普世价值的光环?
嘉宾: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沪宁的前学生,日本东北文化学园大学政治学教授王元先生;王沪宁的前同事,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先生;政论作家,时局分析人士陈破空先生。
夏明说,中国这个体制有其独特性,从党代会召开到人大召开中间有三、四月的时间差。所以,政府高级领导人还没有完全到位;中共还有待把党代会中布置的人员在政府中进行再度安插。此时,王作为主管意识形态的最高领导人,要进行政治动员和宣传工作等,于是显得异常活跃和繁忙。这主要是政治分工的原因。
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共高调召开了世界政党大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王沪宁可以说担任了主角,尤其是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对于他的表现,夏明说,王沪宁的火候把握得很准。王的个性谨慎,做事小心而低调。他内心清楚,在中共的政治大格局下,他一方面需要突出政治核心、就是突出习近平,但是另一方面又要表现得工作积极同时不能功高盖主。我认为他做得完美恰当。
夏明指出,王沪宁作为黑马上任后出现在很多场合,其言论也引发各方注意,比方他定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毛时代,中国追求成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当时的共产主义运动在全球风起云涌;这个思潮没有占据半壁江山,至少也占据了三分之一;现在,共产主义思潮在世界上已经是穷途末路。如果习近平想继续扛起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领袖的牌子,没有人会来哄抢。我们看到,随着前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的溃败,共产思潮在市场经济和自由资本主义竞争中已经宣告失败。所以,王并不是真想向世界输出什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是想借外力来帮助习近平维护国内统治,是要给国内的百姓看到中共有老外、有洋人作陪衬,有世界的拥护。这完全是政治表演,而不是真有自信和实力向全球推广自己的模式。
夏明表示,改革开放之后,过去二三十年中,中国的政治其实是在逆行。尤其十八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等出现倒退,社会公民活动被清除,律师被打压,等等。王沪宁22年前进入北京,是从江泽民时代到习近平时代的三朝理论元老。这些年间,他表现出的是言行不一。他从总结文革教训,倡导党内民主、分权、权力制衡和防止个人崇拜,到帮助江泽民打造三个代表和胡锦涛的和谐社会,从而改变了中共宣称的工农基础;到了现在的习近平时代,他又帮忙提出所谓的“不忘初心”,重新凸显工农基础,外加19大报告中提了23次的“伟大斗争”,再次改变了方向。我认为,他至少没有政治坚守,是不断给中共领导人更换包装的化妆师,是一条为了政治目的而不断变化的理论变色龙。
王沪宁作为三朝不倒翁,未来将有怎样的作为?夏明说,相比而言,王沪宁是中共最高层中对世界比较了解的人,其他人更多是眼光局限于基层。但是王对西方的理解有断章取义之嫌,对民主逻辑没有完全把握,眼中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只服务于中共。他现在要高屋建瓴,要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西方,同时向中国百姓灌输,他不可能真正进入西方的民主逻辑。他这样的思路不会让中国更好融入世界,更多可能是导致文明的冲突。我认为,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应该思考自己的内在创造力,从探索基本人性入手,认识文明的共性,从而与世界形成和谐共处关系。
夏明说,王沪宁从学者到官僚到领导人,一路走来很是艰辛,同时也十分刻苦。我认为,王对于自己的执政经验应该见好就收,应该重新回到复旦,“写基本好书、带几个好学生”。我仍然认为,他最大的软肋是形式逻辑上的矛盾。他只有脱下政治外衣、回归学者身份才可以回归内心的和谐。
王元说,我是 1981年进入复旦国际政治系的,就读于政治专业;王沪宁是我大二年时期的班主任。我们作为复旦第一期政治专业学生,对政治学感兴趣的人却很少,王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我们走上政治学研究道路,他在我们思想形成阶段影响很大。
王元说,的确,如海外对他的定位,王沪宁的基本观点是渐进民主,认为政治应该一步步前进,要用政党政治汲取民力,保持国力;他认为,中国过去基本是少说多做,现在的中共有理论武装的需要,要进行自我保护,要把做法政党化和体系化。
王元表示,认为王沪宁对西方比较了解,可以说是中共最高层中最熟悉西方的;他跟日本交流也不少。他的学问底子是西方政治思想史,对西方思潮了解透彻。而且,他接受了精英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国内经验,会把中国推向世界。
王元认为,至于王沪宁现在走的理论服务于政治的道路,可以说是人在江湖所必须做的。实际上,他有深刻的思想。而他的作品比较灰,比较朦胧,让人似乎看不清真面目。我私下对他了解多,认为他很有思想。我看到,他过去20多年做得顺风顺水,未来也将维持这个态势。
对于坊间对王沪宁是化妆师的评价,王元认为,王沪宁去北京是难为他。他更应该是学者而不是政客。作为复旦人,我们当时都有个想法,就是一直想做复旦学派。我读研时,基本是王沪宁教得最多。他花很多时间和我们讨论问题,和我们做研究课题,在学生身上花很多心血。至于他要“写几本好书”的理想,我认为目前还不是太成功;认为他的《美国反对美国》不错,其次是《比较政治分析》。他应该有希望写名著。他的构思常常引人入胜 ,但是成稿往往修改得灰蒙蒙的。这对他的理论研究不利。
陈破空表示,40天十次亮相,王沪宁的出镜率超过其他常委。一方面,是分工的客观结果。七常委中,以主管意识形态的书记处常务书记和中纪委书记角色最为吃重,而且,他们在党代会后,立即到位。其他角色如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副总理,则要等到明天三月两会后才能换届到位。另一方面,王沪宁主管意识形态,近期,意识形态领域活动特别多,造成他高频率出场。这是十九大之后中共的新景观。
陈破空说,王沪宁露面太多,对他本人不一定有利。一来不符合他历来低调的风格,容易让外界看出他的弱点;二来会引起其他常委的嫉妒,潜伏权力斗争的风险。一旦出错,政敌会揪住不放,让他提前在政治上受伤。而功高震主,是封建王朝政治的忌讳,稍有不慎,可能招来习近平的疑忌。陈伯达和鲁炜就是前车之覆。鉴于王沪宁是风派,他将来的政治去向如何?外界似乎还不宜急于下结论。
另外,焦点对话视频上有美国之音中文网二维码,只要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二维码识别程序扫描图片,您就可翻墙浏览美国之音中文网,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