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对峙和平落幕,双方都以有利于自己的说法解释这一事件。北京宣称印度撤军,中国继续控制洞朗的领土主权;新德里则表示,经过谈判达成协议后,双方军队迅速脱离接触。中印双方都没有披露有关谈判和协议的具体内容,但是印度媒体引述官员的话说,中方在洞朗修路的问题上做出让步,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这个引发中印数十年最严重边境对峙的核心问题上语义模糊。龙象之争,谁占上风?中国在洞朗修路的问题上究竟有没有让步和承诺?如果中方承诺停建筑路工程,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双方的得失输赢?
参加讨论的两位嘉宾是:台湾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陈牧民;香港军事评论员马鼎盛。
马鼎盛表示,中印对峙已经结束,而双方的输赢如何第三方中立看法则是见仁见智。总的来说,中印双方在这个问题上都已经动用了武力,但最后和气收场,没有升级为军事冲突。这就是双赢。如果升级为冲突就是双输。不过这里的争议是到底谁输了?一方面中国被迫停止修路长达两个多月,国土也被别人入侵,而且也没有得到回报或者道歉;另一方面印度则没有能够阻止中国边境的道路工程。这种工程是一个大系统,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很小的一段。关键是,台湾方面已经看清楚了,中国将在或者正在西藏甚至新疆几千公里处大修公路和铁路网,这次冲突不过是其中的一环。印度方面肯定想终止这些交通网络,至于它是否能够做到则是我们将来要关注的焦点。
关于中国外交部有关对峙结果的声明,马鼎盛认为属于外交手法,就是任何话都不要说死,否则难于下台,同时也不给对方下台的机会。如果对方下不了台,外交手段便无法解决,就会上升到经济战甚至军事冲突,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所以,外交辞令、语焉不详等都是基本功。而且,现在的关键不在洞朗这一点点修路问题上。就像我刚才指出过的,中国在新疆、西藏特别是中印边境大规模长期建筑道路工程是其长期的既定计划,不会改变,即便战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或者说和平崛起是必然的。问题是打打停停、谈谈打打、有张有弛的策略在洞朗本次的冲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体来说,中国修路是不会停止的,印度本次的理由是基于中国与不丹之间的边界纠纷问题,继而进入中国认为的中国边境内,导致了纷争。不过类似的小规模纷争不会停止中国在中印边境进行的整体工程。
马鼎盛说,从大局来看,台湾报纸指出,中国正在修筑和计划修筑的六条战略铁路,也包括中国和尼泊尔之间要对接的几条。这对印度是很大的威胁。今天我们看到洞朗的这一小段只是细枝末节。印度仅仅因为认定自己有理所以便动手了。中国好像是服软了,也让网民和国内鹰派非常不满。他们认为,明明是印度入侵,却不能快速把它赶走。而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自己在领土上修路维护主权,居然声称与侵略军同时撤退,这是要撤到哪里呢?这是很大的羞辱。但是这种羞辱北京政府都忍下来了,原因就是它认为这是末节,重点在于迟早要修好成千公里的铁路和公路。
陈牧民说,我认为判断双方输赢的根本点在于观察双方撤兵时是否获得当初提出的条件。印度的态度是,整个事件只能外交解决,而且双方必须同时撤兵;中方必须停止道路工程。中国的态度是印度属于越界,所以必须先撤兵。结果是,现在印度宣称双方同意撤兵,可以说它赢得了胜利;而中国也说印度已经撤兵,但是没有说自己的部队是否撤离,仅仅说自己调整部署。所以,双方都可以宣称自己是赢家。但事实上,中印边境的对峙问题并没有解决。表面看,双方都可以说自己赢了,但是没有一方占到便宜。
中国在洞朗修路问题上是否有承诺或者让步?陈牧民表示,中国官方虽然没有说,但是印度方面应该获得了中方的承诺,因为印度开始就表明,中国必须停止道路修建工程,而且双方必须同时撤兵。这是印度一直坚持的立场。现在印度宣布双方同时撤兵,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得到中方至少是默许的承诺,只不过没有公开而已。
有评论说,中印洞朗撤兵中国是最大输家。陈牧民认为,洞朗事件特殊的地方在于,过去中印边界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这次的冲突牵涉到中、印和不丹三国之间没有确定的边界点究竟在哪里。印度之所以会反应强烈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印度与不丹关系相当好,如果不出力帮助不丹会失去不丹对它的信任。第二,我完全同意马先生说的,中国的边境地区道路修建工程不会停止。而对于印度来说,洞朗事件具有指标意义,如果不用强硬方式阻止中国在这里从事基建,中国很可能将来会在其他还没有发生类似事件的地区故伎重演。而现在要判断中国是否输了还为时过早,还有待观察未来两国在其他地区或者洞朗地区的做法和反应。
更多精彩内容,请收看2017年8月30日的《时事大家谈》完整版视频。
时事大家谈是一个自由论坛。嘉宾和观众听众发表的都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美国之音。
《时事大家谈》YouTube播放列表:http://bit.ly/VOAIO-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