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3:39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专访郝柏村(2):抗战前为何先安内后攘外


郝柏村采访(2):抗战前为何先安内后攘外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7:30 0:00

郝柏村采访(2):抗战前为何先安内后攘外

编者按: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前,美国之音记者樊冬宁到台湾采访,包括专访抗战老兵郝柏村。郝柏村上将曾经先后担任台湾的参谋总长、国防部长和行政院长。这次专访,分集陆续播出。

郝柏村:时间是个核心问题。换句话说,抗战之前,我们要争取时间,争取为抗战做准备的时间。抗战开始以后,我们要争取战争持久的时间。

所以,抗战开始之前,1931, 九一八;1932年就是一二八,上海战役;1933就是长城战役。这些战役,我们都逐步地解决了。逐步解决的目的是内部还在内战,中共在江西。其他各省的军阀也没有完全听中央的命令。我们的币值都还没有统一。我们连“兵役法”也没有。

当时,九一八之后民众的抗日情绪很高。但是他们不了解,我们是个贫穷落后分裂的国家,如何面对日本这个现代化一流强国呢?所以当时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安内攘外。把内部安定了然后才能攘外。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都是希望能够缓和一点。我们当时的外交政策叫做 “和平未绝望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记者:这也是蒋委员长在庐山谈话的一部分。

郝柏村:庐山谈话的这个根源怎么来的呢?根源就是“牺牲未至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所以七七事变发生了,我们原来还是希望华北是逐步解决,因为那时候西安事变刚解决半年。西安事变很多后续的问题都没有解决,表面上是内战停止了。

但是日本人知道,蒋委员长如果是不打内战,给他三年五年准备时间,日本要侵略我们就更难了。所以,在西安事变发生后半年的时间,它就发动卢沟桥事变了。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时候是7月7号。

当年我们是宋哲元同日本人谈判。当然我们希望是能够解决,但是日本人警备很厉害。

蒋委员长等了10天,在10月17号,他在庐山说“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我们要全面抗战到底。

它当时可以说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告诉全国同胞,不要再说我不抗战了。因为抗战以前,他们反蒋的势力都是说,打内战,不抗战。同时也是警告日本人,你们不能再逼我们了,再逼我们,我们就要全面抗战了。日本一直攻占,直到把北平占领。这当然没办法了,全面抗战开始了。

大家知道抗战准备的时间啊,我们一直到民国24年,抗战前两年,币值还不统一,云南用云南的钞票,四川用四川的钞票。云南的钞票,一块钱的钞票,撕成一半当五毛,有两个五毛的接到一起算一块。这是怪现象。南京用铜板,同北平用的铜板不一样。南京用的是小铜板,北平用的是大子,买东西,一个烧饼,一个大子儿。

整个的国内,当时中央政府所能够命令的,大概只有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一部分,其他都还是军头们割据。像李济琛在民国22年就成立了“人民政府”,后来当然被我们解决了。

一直到民国25年,1936年,抗战开始前一年,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他们还发动了六一事变。六一事变是什么?两广的部队,要北上,目的是干什么呢?实际上是反蒋的。当然后来中央也是用了一个和平的办法,中共现在叫做统战的办法,把陈济棠的第一军军长拉过来了。余汉谋首先就反对陈济棠。那时候陈济棠有50架飞机,我们中央才只有150架飞机,陈济棠的飞机一天之间从广州飞到南昌来了,投降中央了。那么陈济棠就垮台了。李宗仁,白崇禧又回到广西去了。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记录和整理而成。听写和记录者:实习生陆永是。编辑整理者:丁力)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