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
已故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文稿汇编7月19日在香港上市。美国之音记者萧雨当天通过电邮和电话分别采访了出版发行这部《赵紫阳文集》的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和应邀为《文集》写书评的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创办人鲍朴。这套文集共四卷,总计180万字,其中90%的内容为首次公开出版。但是89“六四”事件没有被收录在文集中。《文集》中的书稿由赵紫阳的家人直接交给中文大学出版社,跟赵紫阳熟识的三位中共老党员进行编辑。曾经担任赵紫阳秘书的鲍彤先生接受美国之音采访,就这部《文集》的相关内容发表观点。
鲍彤说,文集中回避了“六四”确实是一个遗憾,但是,文集能够出版毕竟是一个好事情,虽然不能全部出版,也是好事情。中国改革开放的发起者是十亿中国人,赵紫阳是其中一个。他和其他当时的领导人一样,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他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作为一个领导人,在被接受十年后被抛弃了,胡耀邦和赵紫阳可以认为是十亿人的合力。
关于出版文集的意义,鲍彤说,赵紫阳的文集是一个轨迹,这个轨迹是中国人心态变化的轨迹;反映了从毛泽东时代到经济起飞前的民众的心态的巨大变化。文集体现了经济生活上的大变化和政治生活上的大变化,也是以赵紫阳为代表来看中国当时的十年是走过来的。这个文集也体现了赵紫阳的改革、开放、放权、松绑和让利的理念,也看到了赵紫阳为什么在十年之后被抛弃,赵紫阳本人经历了什么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