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5:51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更多美国退伍军人进入大学校园


哥伦比亚大学举办活动纪念为国捐躯的军人学生
哥伦比亚大学举办活动纪念为国捐躯的军人学生

今年8月1号生效的新版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案(GI Bill)扩大了退伍军人的高等教育补助范围,使得全美大学的退伍军人学生大幅度增加。

*新版法案扩大退伍军人补助*

根据新版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在2001年的9/11事件后仍在服役的军人在退伍后念州立的大学能获得全额学费、书本费和各州不一的生活费补助。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估计,8月生效的新版法案将使退伍军人学生人数增加20%左右。

民间研究机构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的一份报告指出,2007年到2008年间,美国大约有66万退伍军人和21万5千名军人就读大学,占所有大学生的4%。

美国学生退伍军人(Student Veterans of America)是个退伍军人的支持团体,一年半前成立至今已有200个分部。美国学生退伍军人执行总干事布鲁克指出,新法案确实产生了鼓舞作用以及实质帮助,今年回到大学受教育的退伍军人人数明显增加。

他指出,旧版法案对退伍军人的帮助有限。他说:“旧版法案跟不上变化快速的教育。基本上,它完全限制了一些退伍军人上大学的机会,很多退伍军人也因为负担问题而念不起更好的学校。”

*黄丝带项目使就读私校的退伍军人增加*

新版法案是以州立大学为补助标准,想就读私立学校的人只能拿到与州立大学数额一样多的补助。不过,美国有越来越多的私立大学参加退伍军人事务部的黄丝带项目(Yellow Ribbon Program) ,自行拨款额外资助这些退伍军人。美国目前大约有1千100所大学参加黄丝带项目。

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学士学位的退伍军人学生人数是长春藤名校中最多的。校方指出,就在黄丝带项目实施这几个月内,退伍军人学生从96人增加为140人左右。

哥伦比亚大学各学院参与黄丝带项目的程度不一,其中以综合学习学院(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最慷慨,将退伍军人学生的学费几乎全免。综合学习学院招生部门的负责人罗杰斯表示,他们今年一共有42名退伍军人学生,而去年只有16人。

综合学习学院成立于1947年,当初的目的是要满足从二战战场返家的退伍军人受教育的需求,而他们所获得的学费补助就是从旧版法案而来。罗杰斯指出:“我们现在是直接从那个时代而来的,而我们同退伍军人的联系是他们透过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取得的补助来完成教育。所以,对我们今天而言,在许多方面这和过去是一脉相承的,使我们得以延续那种传统和联系。”

哥伦比亚大学已为下个学年保留300个退伍军人学生名额,预计将花费哥伦比亚大学大约100万美金,这在美国大学普遍面临校务基金缩水的财政窘境下显得意义非凡。

罗杰斯强调,退伍军人对大学校园绝对是加分作用。他说:“我们非常希望我们教室里的学生多元而有趣,在这样的教室里学生拥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和背景,不仅是在性别和族裔上的多元性,也是在生活经验上的多元性。透过服役走遍世界的学生同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比邻而坐到底有什么意义?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只会丰富大学的知识经验。”

*学校协助退伍军人适应大学生活*

除了财政上的支持,退伍军人其他方面的需求也引起了关注。退伍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一般大学生相比,他们年龄较大,而且通常已经结婚。美国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指出,85%军人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4岁以上。这些人也许还会在学期中执行任务,当中一些甚至因为近距离参与战斗而需要接受辅导。

布鲁克分析,退伍军人的适应问题比一般大学新生困难。他说:“最大挑战是如何适应社会。在军队里服役你有目标,有任务,你有人可以依靠,而他们也依赖你,然后到大学校园里,没有了明确的目标,你也不是教室里最积极的。由于不再有重要的任务,你会丧失动力。”

美国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增设了专门部门协助退伍军人学生。美国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显示,目前有57%的学术单位有退伍军人相关服务项目。罗杰斯对此表示,他们和校内退伍军人学生社团一直密切合作,试图从他们身上了解学校所能扮演的角色、能提供的资源。

他说:“一些直接的结果是在我们的新生座谈活动周时,老学生会和刚来的新生合作,给他们提供指导,或者一些专门的介绍,让退伍军人了解校园里能帮助他们适应的项目或服务。”

关键词:美国,退伍军人,退伍军人权利法案,退伍军人学生,大学,大学生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