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3:09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中国官员公车消费导致民怨沸腾


中国媒体报导说,2009年中国官员公车消费支出高达1500亿到2000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先前媒体公布的公款吃喝和公款出国考察这“三公”消费,总金额高达9000亿元人民币,占国家行政开支总数的30%。中国很多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

据中国媒体2009年1月4号报导,目前中国行政事业单位每年仅公务用车消费支出每年就达1500亿到2000亿元。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缩减公务用车消费,减少机关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

*统计数字缩水*

有专家指出,这是一个大大缩水的数字。中新网2006年3月17日援引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的资料显示,早在2004年,中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

五年之后的2009年,公车消费从4000多亿元减少到1500亿到2000亿,几乎少了一半。无怪海外媒体和中国民众不相信中国的统计数字,并呼唤政府运作的透明。

*官车用掉一年军费?*

根据2009年1月公布的中国2008年国防白皮书,2008年中国国防支出为4177.7亿元人民币(当时1美元约合6.84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光是官员一年用车的费用就有可能超过中国的军费。

在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的一片愁云惨雾中,中国“一枝独秀”,“不差钱”成为2009年的中国流行语,同时也创多个世界第一,如世界顶级奢侈品销售量世界第一。新年伊始又传来公车消费堪称世界第一的新闻。

*一官配两车*

据中国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些地区的主要领导一人配两辆专车,市内和下乡各用一辆。

据中国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官员的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用三分之一。中国媒体多次曝光官员用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一年换40个轮胎*

据报导,这些领导干部配备的公车不仅仅是自己用,家属用,司机用,还出现利用加油、维修虚开发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现象。

中国青年报援引有关方面的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高达10万元以上,甚至有的公车一年竟换了40多个轮胎,平均一个多星期换一个,其中的漏洞可想而知。

公车消费导致中国公务员的形象严重受损。一个流传很广的顺口溜说:“工人拼命干,赚了几十万,买个乌龟壳,坐个王八蛋”,描绘中国老百姓对公仆坐公车腐败的痛恨。

*“长大了要当贪官”*

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被西方政治学家称为一党专政的官本位制度,今天的中国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官中自有黄金屋,官中自有颜如玉。中国广东的一个小学生在回答中国记者“你长大了做什么”的问题时如实回答道:“我长大了要当贪官”,可见在中国贪官污吏造成的社会道德沦丧已经侵蚀到孩子天真幼小的心灵。

*经济腾飞道德滑落*

中国问题观察家、新西兰中文新报主编陈维建在一篇文章中评论中指出,今天的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道德滑落崩塌,所有与良知道德有关的观念在经济狂潮下席卷而空,世道已经没有了是非,社会已经没有了善恶,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而权力成了通行无阻的硬通货。他说,将近100万人争抢1.5万个公务员的职位,那种疯狂的场面让人怵目惊心,一个国家的官权从来也没有象当今的中共手里那样发展到叹为观止的程度。

中国不但各级官员为数众多,行政开支也是天文数字。据中国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中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政府行政开支20年来已经增长了87倍。

针对2009年中国公车、公费吃喝、公费旅游的三公开支达万亿,而且这三公的费用仅仅是行政的正常开支,不包括官员的贪污受贿款项。中国媒体承认,中国行政运行成本高昂,备受各界诟病,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井喷”临界点*

观察家指出,这一万亿的三公消费和数不胜数的贪腐背后是数以亿计的底层民众的贫困和倾家荡产,中国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以及官民严重对立、民众对腐败官员的痛恨已经到了一个偶然事件都有可能导致民众和社会情绪的“井喷”临界点。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一些走投无路的底层弱势民众自杀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此外还发生了很多起民众铤而走险酿成的大规模群体暴力事件。

关键词:中国,腐败,公车消费,群体性暴力事件,和谐社会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促出口迎战特朗普贸易战,中国此举能否奏效?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04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