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3:12 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美奥运选手谈抵制北京:让选手参赛,把人权议题摊在聚光灯下


美冬奥选手谈抵制北京:让选手参赛,让议题摊在聚光灯下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2:11 0:00

美奥运选手谈抵制北京:让选手参赛,把人权议题摊在聚光灯下

离北京冬奥开幕只剩不到10个月,北京最近开始紧锣密鼓展开冬奥场馆测试。与此同时,国际间抵制北京冬奥的呼声不减反增。作为奥运赛事重要组成的运动员又是如何看待抵制北京的呼声?美国冬奥选手克莱尔·伊根对美国之音说,应该让运动员参赛,以奥运为契机,把对中国人权的质疑放在聚光灯下。

曾代表美国队出征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冬季两项(Biathlon)选手克莱尔·伊根(Clare Egan),目前担任国际冬季两项联盟(IBU)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伊根于今年三月成为最先获得北京冬奥参赛资格的两名美国选手之一,并在近三年内第二次夺得美国冬季两项官方排名的榜首位置

33岁的伊根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虽已获得参赛资格,但尚未决定是否出征北京冬奥。她表示会在接下来几周内宣布决定。

伊根:人权是奥林匹克宪章的中心 需由国际奥委会向主办国施压

伊根告诉美国之音,她是几周前在新闻里看到美国国务院表示有意和盟友讨论联合抵制北京冬奥的可能,才开始注意到这股抵制声浪。国务院和白宫之后纷纷表态说没有在考虑抵制北京冬奥。

“我的大致理解是,这些呼声背后的核心诉求是通过抵制冬奥对中国施加政治压力,要求其在人权记录方面做出改变,特别是那些被报道的针对维吾尔人的种族灭绝和人权侵犯行为,” 伊根说。

伊根表示,人权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占据中心位置,但向主办国施加压力以确保其遵守《奥林匹克宪章》是国际奥委会的职责,不是美国或其他国家的运动员。

伊根认为,美国在1980年对莫斯科夏季奥运会的抵制经历已经表明,“将年轻运动员作为政治棋子既起不到作用,也不公平,” 伊根告诉美国之音,“对美国和其他任何国家来说,还有很多其他机制可被用来推进价值理念或某些政策,同时又避免让运动员被迫成为政治棋子。”

面对国际人权团体和政治人物在抵制北京冬奥问题上的不断施压,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Thomas Bach)称,国际奥委会不可能解决“连联合国安理会、七国集团(G7)、二十国集团(G20)都没法解决的问题”。巴赫坚持国际奥委会该保持“政治中立”,避免把奥林匹克政治化。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本·罗森(Ben Lowsen)上个月在《外交家》杂志上撰文表示,没有人要求国际奥委会解决问题,而是要求它注意到问题,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在文章中说:“保持沉默有助于施虐者,所以坐视不管是不可取的。世界是不能指望国际奥委会解决所有问题,但种族灭绝这个问题大到不容忽视。”

伊根对国际奥委会的这一态度也不以为然。

“归根结底,国际奥委会有责任将奥运主办权授予遵守《奥林匹克宪章》的国家,这是第一点,” 伊根说。她表示,由于奥运会的申办竞标总是提前很多时间进行,所以拿到主办权的国家若在某个时候出现违背联合国《国际人权宪章》和《奥林匹克宪章》的问题时,国际奥委会有责任采取强硬立场,向主办国施压,要求其做出改变。

伊根告诉美国之音:“国际奥委会权力很大,所以我希望它能做到这一点。我不认为这样做就是把事情政治化,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是国际奥委会,执行《奥林匹克宪章》就是他们的工作。”

“底线是,国际奥委会有责任确保当他们把能带来数十亿美元收入、让主办国和东道主社区光彩四射的赛事奖励给某个国家时,他们考虑了背后的政治意涵。国际奥委会假装他们应该远离政治,这是非常荒谬的,” 伊根说。

外交抵制北京冬奥正获得越来越多支持

伊根强调,国际奥委会有责任确保主办国符合《奥运宪章》中的人权诉求。此外,她认为“可能有一定空间让政府官员进行抵制”。

“通常都会有各国政府的重要官员出席奥运会,如果他们不在场的话,那将是一种强烈的信号,” 伊根告诉美国之音。

目前,这种通过政府官员拒绝出席的“外交抵制”正得到越来越多人权团体和政治人物的支持。

曾帮助组织美国盐湖城冬奥会的联邦参议员罗姆尼上个月在《纽约时报》发文表示,考虑到更换奥运地点已经为时太晚,对北京冬奥进行经济和外交抵制是最有效的办法,通过“一种能伤害中共,而不是伤害我国运动员的方式来展示我们对中国恶行的谴责。”

据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上个月进行的一次民调结果显示,美国民众在是否抵制北京冬奥的问题上意见几乎对半分裂:一半美国人(49%)支持抵制,近一半美国人(46%)表示反对。

但迄今为止,美国的运动员团体在抵制北京冬奥的问题似乎意见比较一致:抵制不起作用,也对运动员不公平。

过往的抵制给运动员带来的影响

去年7月,正值美国因苏联入侵阿富汗抵制1980年莫斯科夏奥会40周年,《华盛顿邮报》采访数名当时因抵制决定而失去夺金机会的美国运动员。

"我们是无辜的受害者...他们怎么能把我们卷入这场冲突呢?我们当时所有人都没法理解这种做法,” 当时的美国职业女篮选手卡罗尔·布拉泽乔斯基(Carol Blazejowski)对《华盛顿邮报》说。

“不觉得我们当时抵制奥运解决了任何问题,” 美国史上首位入选奥林匹克体操国家队的非裔运动员罗恩·盖勒莫(Ron Galimore)对《华盛顿邮报》说。

1980年在美国纽约州举办的宁静湖(Placid Lake)冬奥会并不宁静。当时美苏冷战仍在持续,苏联刚刚入侵阿富汗不久。美国奥委会那年2月初宣布抵制几个月后在莫斯科举行的夏季奥运会。但也在那个月,一群美国大学生组成的美国男子冰球国家队将在冬奥会上对战已取得男子冰球冬奥四连冠的苏联国家队。美国队最后出乎意料赢下比赛,创下了至今仍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冰上奇迹”。

那场比赛中打进制胜球的美国队队长麦克·埃鲁齐奥内(Mike Eruzione)今年三月在《今日美国》上刊文反对美国抵制冬奥。他在文中回忆美国抵制莫斯科夏奥会的经历,叹息数百名美国运动员苦练数十载之后错失原已尽在咫尺的奥运夺金梦想。

“记住,就像当时并不是美国队选择在宁静湖举办1980冬奥会,现在正为明年冬奥会训练的运动员们也没有选择把北京作为举办地。同样,1980年夏奥会的同行们也没有选择莫斯科。但当政府推动抵制时,他们没有发言权,” 埃鲁奇奥内在文中说。

他认为,美国该让自己最优秀的运动员们身穿同一件战袍前去争金夺银,在中国土地上打败中国。

“当我的溜冰鞋落到冰上时,我知道美国在我们身后,” 埃鲁奇奥内在《今日美国》的文章中说,“每一位奥运选手都会感受到这种自豪感,这也是奥运会的特别之处。这是我们整个国家都支持同一件球衣的唯一体育赛事。”

埃鲁奇奥内表示,“冰上奇迹”发生时,人们评论说是一群业余冰球运动员击败了一支政府支持的职业苏联冰球队。他由此特别指出,许多美国运动员至今也都是在自己的资源和教练的支持下,自己进行训练。而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往往都是在政府的资助甚至是强迫下训练。

“美国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赢得奖牌和胜利,不是因为政府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一个运动员渴望这样做。这就是‘冰上奇迹’对我和许多人的意义所在,” 埃鲁奇奥内表示,这是美国能通过奥运平台向世界传达的最有意义的信息,“我敦促大家给今天的奥运选手一个创造类似奇迹的机会。”

伊根:以奥运为契机,把人权问题放在聚光灯下

有可能参加明年冬奥的伊根也认为,奥运会是运动员们向世界传递信息的有力平台。

“你觉得对运动员来说,哪种方式更有效?呆在家中,拒绝利用这一最具全球性的舞台发声的机会?还是登上世界舞台,拿出最出色的表现,把聚光灯下的自己作为平台去推动对自己来说有重要意义的议题,不管是具体某个人权议题,还是其他议题,” 伊根对美国之音说:“我的建议是,参加奥运会,并让运动员有机会在奥运会上表达自己的声音,这对运动员来说更有效。”

伊根回忆20岁的自己观看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时的心情,她说当时完全被前所未见的盛大场面所震撼。她表示毫不怀疑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式也将是同样精美的场面。

“而风险就是,一边进行了美丽的开幕式,完美的体育赛事等等;另一方面,被报道的那些针对维吾尔人的人权侵害行为被遮掩起来。这就是风险,” 伊根对美国之音说,“所以,对每一个与奥运会相关的人来说很重要的事情是,大家不该忽略那另一面,不该让奥运盛况遮蔽那另一面。我们需要以奥运为契机,把那些事情放在聚光灯下,努力为那些受害者改善现状”。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