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两国正在就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问题争论不休。但是,一些美国学者指出,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是中国汇率政策更加重要的问题。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史迪夫·汉克(Steve Hanke)认为,人民币币值并不是中国汇率机制的根本问题,中国的汇率改革应该从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入手。
他说:“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二是中国央行为收回本币而进行的冲销操作。换句话说,如果看一下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我们看到资产栏下的外汇部分一直在上升,但国内资产部分却出现市场波动,这是冲销操作的明显迹象。”
汉克在星期五出席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主办的金融研讨会上提出,中国维持人民币兑美元的固定利率,有利于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但在此前提下,中国必须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
他说:“一种比较理想的做法是中国大陆可以实行类似香港的汇率政策,即维持兑美元的固定汇率,借助货币市场的供求机制来达到货币供应的平衡。这意味着增加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同时减少央行对货币市场的干预。”
自从90年代中期在经常账下实行人民币可兑换后,开放资本帐户下的可兑换近年来也出现一些加速迹象。2006年,中国央行大幅度放宽了境内居民的购汇政策。不过中国金融高层多次强调,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
出席研讨会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认为,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中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金融中心的一个先决条件。
他说:“实行可自由兑换的一个有力的依据是,如果中国要把上海变成全球资本中心,人民币就必须可自由兑换。这一点必须和其它因素一同考虑。或许中国可以把上海变成一个可自由兑换的特区,就像香港一样。”
蒙代尔-佛莱明模型创始人罗伯特·蒙代尔认为,在灵活汇率的经济体,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远远大于财政政策。而在实行固定汇率的经济体,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稳定利率,从而抵消了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其更加有效地刺激增长。
这位著名经济学家说,在实行资本项目管制的国家,浮动汇率并非稳定价格的最佳手段。他举例说,从1997年到现在,中国除了2005年到2008年之外一直采取固定汇率,但中国在稳定物价方面的表现要好过工业化七国中的任何国家。
蒙代尔在研讨会后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扩大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除了可以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央行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这会帮助中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他说:“我认为中国可以通过不改变汇率的方式实现贸易收支平衡,前提是他们减少购买美国国债。这种做法是在为美国的赤字提供融资。美国出现财政赤字的一个原因正是因为其它国家愿意购买美国资产。”
但是,蒙代尔认为,尽管中国已经具备了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一个基本条件,即庞大的外汇储备,但他并不指望这个目标会很快实现。
他说:“我不认为中国货币当局会这样做。中国政府认为庞大的外汇储备掌握在央行手里是一种力量。这些储备到了企业手里则意味着失去这种力量。如果宣布实行可自由兑换的话,央行很可能会卖出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因为中国有太多人希望拥有外汇资产,或者直接到海外投资。”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超上个月表示,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把双刃剑,在开放的同时也会产生异常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中国必须在稳步推进可自由兑换的同时,提高对游资的精准打击能力。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