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宣布,美国与中国星期五(12月13日)签署了一项议定书,商定修改两国政府的《科技合作协定》(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eement,STA),并将该协定效期延长五年。
这项协定最初是在1979年由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签署,旨在促进农业、能源、太空、健康、环境、地球科学、工程以及教育与学术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美方官员表示,经修改的协定排除了“新兴或关键技术”,已由两国代表在北京签署,生效日追溯至2024年8月27日,为期五年。美国国务院一位高阶官员向记者团表示,新的协定限缩了先前协定中的合作范围,并加入了“护栏”,以确保“互惠、透明和开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二月曾向媒体表示,中美两国的科技交流合作“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
近年来,美中之间的科技合作面临批评,并引发国安疑虑。部分批评人士认为,科技合作恐怕会帮助北京强化军力。
《科技合作协定》自签署以来,大约每五年续签一次。 2023年8月则延期六个月,至2024年2月再延六个月,让协定在美方协商修订版本期间仍维持效力。在协定效期两度暂时延长之际,部分国会议员对这份协定进行了严格审视,他们认为中国曾利用该协定来实现针对美国的军事目标。
2023年6月,共和党众议员爱丽丝·斯特凡尼克(Elise Stefanik)——现为候任总统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提名的联合国大使——与其他议员联名致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敦促他在《科技合作协定》2023年8月27日到期时勿再续签。信中提到,他们对美国农业部与中国实体合作的联合研究项目感到忧虑,尤其是那些以灌溉管理之名而用于无人机影像分析的军民两用技术。
涉及基础研究
修订后的《科技合作协定》专注于天气、海洋学和地质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根据美国国务院的说法,该协议支持美国科学机构开展与海啸警报、流感数据、空气质量监测、农业及害虫管理相关的研究。
另一位国务院高级官员表示,修订后的《科技合作协定》框架允许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以及能源部、农业部等机构提出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建议,并建立数据共享协议及联合研究项目。
提出的合作项目将经由国务院审查,也会经过白宫领导的更广泛的跨部门审查程序。这些提案一旦通过审核即可实施。
若有任何一方未遵守协定条款,将启动一项争端解决机制。此外,该协定还设有终止条款,若出现“恶意行为”,可取消合作项目。
根据国务院的声明,修订后的协定将“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并为执行机构建立了新的护栏,以保护研究人员的安全及相关保障”。
安全疑虑
然而,中国近来实施更加严格的数据本地化和隐私相关法律,相关疑虑仍然存在,因为负责处理中国数据的美国研究人员将面临更高的法律风险。新版《科技合作协定》并未明订美国研究人员在使用或转移中国数据至境外的保护措施。
包括共和党参议员马可·鲁比奥(Marco Rubio)在内,多位国会批评人士均明确反对更新美中科技合作协定。
鲁比奥今年稍早曾呼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以保障美国科学研究的安全。他还提出了一项法案,凸显了与中国相关实体进行有问题的研究合作会带来的风险。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