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8:41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美商界领袖:美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双边的 避免夸大威胁


美商界领袖:美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双边的 避免夸大威胁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8:08 0:00

美商界领袖:美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双边的 避免夸大威胁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艾伦大使 (Craig Allen) 在两国展开新一轮贸易谈判之前接受了美国之音专访。艾伦大使表示,美中贸易战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双方越快解决问题越好。不过在他看来,美国和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相互之间的问题,而是各自国家内部和多边的问题。他警告说,北京与华盛顿围绕技术建立围墙的冲动将扼杀创新与创造力。艾伦还认为,美中过去40年的交往给两国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因此不要假装是受害者,也不要夸大威胁。

贸易战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会长艾伦(Craig Allen)最近在亚特兰大参加有关美中建交40周年研讨会的时候接受了美国之音的专访。他表示,美中两国在华盛顿举行的新一轮贸易谈判是非常重要的。他希望这次谈判为新协议的达成奠定基础。

这位在去年7月成为代表两百家在华美国企业利益的非营利机构的负责人说,美中两国的贸易战对美中两国的公司和供应商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他说:“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关税)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且造成了供应链上的低效,并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中国在美国的投资下降幅度高达80%。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因为它规模更大而且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其中很多实际上是再投资而不是投资,因此它可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所有规划者在考虑下一步的投资计划时都不得不面对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除了这些影响以外,他还对美中两国以超出经济以外的手法来应对贸易摩擦表达了担忧。

他说:“我认为,在美国的中国公司以及在中国的美国公司都对以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以及情绪化的反应来应对贸易摩擦感到关注,并导致消费者选择的改变。我们真的希望避免任何与消费者相关的反应超出经济注定的范围。”

希望双方尽快找到解决贸易问题的途径

在美国驻日本、中国和南非大使馆常驻过并担任过驻文莱大使的艾伦认为,特朗普总统征收关税的做法使得双方展开了比我们以前更直率的对话,他对此表示赞赏,但是他希望双方尽早找到解决贸易问题的途径。

他说:“现在是结束这场认真的讨论的时候了,中方提出了严肃的建议,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日期。中方确切的知道对他们提出的正当的问题是什么。不仅是美国提出了这些问题,我们的欧洲朋友和日本朋友也非常清楚地表达了同样的问题。这些不是双边问题。它们本质上是多边问题。这些问题越早解决,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人来说都越好。”

美国的提议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艾伦大使说,有一个被人们忽视的重要一点是,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使中国成为一个更加受市场驱动和更少官僚主义控制的经济体的几乎所有建议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都是积极的。如果中国要逃避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实施这些政策,而且越快越好。

他说:“今天在中国,每个经济指标都指向负面方向。中国经济正在放缓。美国经济正在放缓。全球经济正在放缓。因此,现在正是一个认真、冷静地思考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解决问题并为所有中国人民和所有美国人民创造持续经济增长平台的好时机。这并不困难。我们可以通过严格和慷慨地履行我们的世贸义务,并在合理的国家安全限制范围内为彼此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反对美中经济关系应该脱钩的说法

但是眼下在美国,有很多关于美中两国是否应该进行经济脱钩的讨论。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史剑道与他的同事卜大年最近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说,中国是美国的一个危险的对手,美国应该把它当作这样一个对手来对待。他们认为,美国应该对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作出重大调整。

艾伦大使从多个层面对这种看法进行了反驳。

他说:“首先,我认为我们需要避免夸大其词,我们需要务实,以实证的方式来看待这个关系。我认为,对自40年前外交关系开始以来的这个关系进行的任何实证评估,都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这个关系给世界、中国以及美国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第一,在这段时间里,亚洲没有爆发陆地战争。让我们为此感到高兴,并记住,在我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和积极的关系之前,我们有过三次战争。对于该地区来说,这足够了。”

在他看来,美国和中国是竞争对手,但也必须合作。

他说:“竞争与合作,这些并不矛盾,它们不是相互对立的。我们必须即竞争又合作。问题是我们如何构建我们之间的竞争,使它成为健康的竞争。健康的竞争指的是,我们不是试图把对方扳倒。我们试图提高自己,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方式、积极的互惠这种方式看待竞争,那么这是一个总和为正的游戏。如果你把它定义为一个总和为负的游戏,我认为我们已经明确证明我们能够相互伤害,但我们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是相互依赖的。这是一个实证的现实,它是一个为区域和全球和平奠定基础的实证现实。”

美中之间最大的问题是内部和多边的问题

他还认为,美国和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相互之间的问题,而是各自国家内部和多边的问题。

他说:“这两个国家都有内部的问题,但我们不能把我们所有的问题归咎于对方并相互指责。如果我们相互指责对方对我们所有的问题负责,我们就不会解决我们的国内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不是由另外一个国家造成的。这些是国内问题。所以我认为,在中国和美国,有很多人愿意把另一个国家当作替罪羊,把它当作他们问题的根源。大部分情况下,这都是无稽之谈。每个国家都应该在内部解决自己的问题。”

需慎重对待美中之间的贸易问题

艾伦大使表示,我们不能低估或选择避免美中之间的问题,而是要慎重对待这些问题。

他说:“我绝不希望忽视或低估这些问题。我只想以务实的、非夸张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我们需要小心谨慎,相互尊重,并以一种能够使我们处于更好处境的解决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不小心,我们将发现自己处于对双方都不利的处境,这就是两国之间越来越多的贸易制裁,越来越多的脱钩,越来越多的问题和误解。”

这位前负责中国事务的副助理商务部长强调,中国的一些贸易做法并不是只针对美国的。

他说:“我不得不说,我会把中国采取的损害美国工人和企业的一些贸易做法放在多边而不是双边的篮子里。中国的贸易谈判代表并不是有意去损害美国经济。那是无稽之谈。中国的产业政策是一个多边的冒犯,不是国内或双边的。这是一个多边问题。我们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多边机构,可以通过世界贸易组织来处理。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机构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但是,很多批评人士认为,像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国际多边贸易机制无法对付中国的一些贸易做法,包括对国企提供补贴、知识产权盗窃和强迫技术转让等。

艾伦大使承认,25年前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的确存在不足,但是我们可以对它进行一些结构性的改革,而且这方面的努力已经取得了进展。

他说:“至少我认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是为了使世贸组织现代化的一个努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它是成功的。到目前为止,至少有11个国家已经或正在使它生效的过程中。我的理解是,还有其他13个国家想加入进来。这是一个WTO+类型的过程。我认为这是对WTO存在的不足做出的适当回应。”

他还表示,中国一方面表示尊重世贸组织,一方面却利用它的模糊性,甚至公然违反该组织的有关规定。他希望中国真正的履行世贸的规定,成为一个多边贸易体制的捍卫者。

艾伦: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艾伦大使说,尽管奥巴马总统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曾经就网络安全的问题达成了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承诺不会将间谍活动作为帮助中国国有企业或其他公司的一种方式。但我们所看到的是,该协议似乎已经破裂,网络入侵的活动正在不断增加。

他说:“我要说的是,在中国方面,我们看到了很多对网络安全的过度关注,以至于外国的硬件和软件正在从中国大部分的基础设施中被撤出。我对此感到非常遗憾。我遗憾的是,由于网络安全方面的担忧,世界上最好的技术经常不被允许在中国使用。我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机会利用世界上最安全、最廉价和最好的互联网设备。我们应该被允许选择我们希望选择的东西,而且应该允许公司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选择。”

围绕技术设置高墙将扼杀创造力,对双方都不利

针对美国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电讯设备制造商华为的担忧以及采取的措施,艾伦大使认为,如果华为的确违法了美国的法律,那么它就应该被绳之以法。

他说:“没有哪家公司应被允许从事欺诈行为。我们但愿所有公司都依法得到平等、公正和透明的对待。”

不过,他对美中两国都以国家安全为由在高科技领域采取限制性措施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他说:“在国家安全方面,贸易与国家安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联系。但我认为,在美中两国,如果你把国家安全定义为无所不包的东西,事实是它什么也不包含。我们应该在一个真正重要的小区域周围设置高围栏,并且在世界各地通常都可以获得的领域不设置任何围栏。但我在北京和华盛顿所看到的是围绕技术建立围墙的冲动,这将扼杀创新,扼杀创造力。它会扼杀生产力。这对两个国家都不利,也不利于公共的利益。我们需要非常小心。我们有不节制的话,我们可以造成很多伤害。”

避免夸大威胁或把对方当作替罪羊,避免假装是受害者

在专访的最后,艾伦大使强调说,40年前,邓小平和卡特伸出了跨过太平洋的友谊之手,并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我们有义务确保未来40年具有同等的成效或同等的建设性,使美中两国都获得继续扩展的余地,继续实现我们的自然潜力。

他说:“我们要么一起这样做,要么我们一起挣扎。我建议我们对贸易或商业施加额外的限制要非常慎重。我们应该以适当的和凭经验有效的方式维持我们的国家安全制裁和国家安全政策。让我们避免夸大威胁,避免把对方作为替罪羊。让我们避免假装我们是受害者,而实际上两国在过去40年内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且可能在今后的40年继续受益。”

他呼吁美中双方找到抓住这个机会的途径。

(美国之音进行一系列采访,反映有关美中关系及美国政策的负责任的讨论和观点。被采访人所发表的评论并不代表美国之音的立场。)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