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很多人可能还对美中经济将“各走各路”觉得怀疑,但是,在美中贸易战历时一年多后,分析人士指出,美中“分手”已经成为部分现实。
美中“分手”正在发生
星期五(6月14日),在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举行的年度国家安全会议上, 美国前副总统拜登的副国家安全顾问的伊莱·拉特纳(Ely Ratner)说:
“一年前,我和其他人一些人谈到这个可能的现象时,(大家的)反应的是,这永远不会发生。美中经济如此依存,‘分手’( 脱钩)或许是战略大师们的幻想,不可能是现实。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在某种程度上,这至少是部分的现实。 虽然在有些领域我们听到了抗议,但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拉特纳解释说,他所说的“分手”指的是美中经济走向几十年来融合的反面:贸易和投资的相对减少、供应链在重新调整、研究和创新互相依存的生态系统在减小。
一年多前,拉特纳和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科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外交事务》发表文章说,40年来,美国误判了中国,引起了美国有关对华接触政策的大讨论和大反思。
拉特纳说,现在已经不是讨论美中是否会分手的事了,而是该了解美中为什么会分手?
美中为什么会“分手”?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汤姆·多尼伦 (Tom Donilon)在讨论会上说,美中在技术和战略领域的“分手“已经开始。
他认为美中分手有以下的原因: “有几个原因,一些原因是自然的、是可以预测的,那就是中国的崛起,中国已经起来挑战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一定会导致关系紧张的。另一个原因,我认为是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和国内所采取的一些措施。第三是美国提供的一些空白,比中国人预想的要快的多。第四,我们对中国的设想,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了,就会变成民主国家,但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多尼伦说,即便是习近平和特朗普在6月底的二十国集团会议上达成部分协议,或是某种备忘录,但是美中走上分离的这个动势,已经在行动中了,还是会继续的。 他说,如何管理这样的分离,将是美中共同面临的挑战。而美中目前没有任何战略对话。
特朗普有可能将美中“分手”推得更远
美国智库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资深贸易和中国经济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说,美国政府中有坚持美中“分离”的一派,主要是来自国家安全界,主要理由是不能再支持中国的军事发展。
他说,特朗普总统不属于“分离”一派。总统更接近财政部长姆努钦一派,主张从与中国接触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史剑道说,一旦特朗普总统达不到他的目的,他可能会把美中向分离的道路上推得更远。
他解释说: “总统希望向中国出口更多的产品,这不是‘分离’,是‘接触’ 。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是第二位的。他当然希望(与中国建立)不同的关系,但不是分离或是脱钩,他希望更大的关系,美国从中获利更多。 问题是,如果他得不到他想要的,他会进一步将我们推到分离的道路上。‘分离’并不是他的战略。他是在想,我要与你做交易,如果你不是好的伙伴,我就走开。”
虽然如此,特朗普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最终会导致两国经济进一步脱钩的政策措施,包括出口控制、投资限制以及将中国通讯巨头华为和其他企业列入“实体名单”,限制研究交流以及限制中国学生来美的签证等。
新美国安全中心负责能源、经济与安全项的研究员伊丽莎白·罗森博格(Elizabeth Rosenberg)说,虽然特朗普总统可能会干预这些计划的实施,比如,他曾松口救中兴,但是,却改变不了这些措施造成的向分离发展的趋势。
她说:“这些措施都会形成风险条件,限制投资者、制造业者以及从事贸易的人,其实已经在发挥作用了, 他们在想达成交易或是达不成交易?特别是在不了解总统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措施,不知道总统的情绪时。 这种谨慎促使企业决策者将企业迁出中国,或是打算迁出。 考虑建立两个不同的供应链,研发中心,以避免自己受技术控制、贸易控制、制裁以及货币控制,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现状的风险影响。这些确实会加速这种分离或是分手的速度。”
罗森博格强调说,这种分离并不仅仅限于美中双边企业,也会影响到其他跨国公司。
美企在行动,调整供应链
正像罗森博格说的那样,美国的一些公司已经或是正在作出战略调整。
彭博社上星期报道说,谷歌正在将一些输美硬件的生产迁出中国,转移到台湾和马来西亚等地,以避免受到美中贸易冲突不断升级的影响。
据报道,GoPro正在把输美产品的生产迁到墨西哥。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自行车生产商肯特国际(Kent International)将把中国生产业务转移至柬埔寨,避免被征收关税。
为了免受关税影响,总部位于加州波莫纳的皮革、皮毛和羊羔皮供应商Synplus Inc 的一些客户已经从采购中国西部的猪皮转向采购巴基斯坦的羊皮。
分析人士说,像Synplus这样的企业所面临的抉择是贸易摩擦的一个缩影,这些贸易摩擦改变了供应链,至少10年都不会恢复。
牛仔裤制造商李维斯(Levi’s)则制定了罗森博格所说的分离的供应链。 他们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分别都建立了供应链。如果特朗普政府对在中国制造的服饰征收关税,该公司可以向美国消费者销售在越南、柬埔寨或其他国家制造的牛仔裤。它在三十多个国家都有供应商。李维斯在中国仍然保留了很多产品,只是不会拿到美国销售。
中国企业也在行动,减少对美国的投资
中国企业也在行动。他们或者是推迟或者是搁置了在美国的投资。中国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汽集团)表示,考虑到贸易紧张局势,已推迟向美国出口传祺(Trumpchi)系列汽车的计划。
与此同时,中国山东如意科技集团(Shandong Ruyi Technology Group)搁置了收购阿肯色福里斯特城的废弃的三洋(Sanyo)电视厂的计划。2017年,山东如意科技集团计划收购这座废弃的工厂,将其改造成一家棉纱厂,并将在这座拥有约1.4万人口的城市雇佣超过800名员工。
因为关税问题,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推迟了在肯色州阿卡德尔菲亚的一个10亿美元的纸业工厂项目。
受贸易战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也在搬离中国。台湾电脑设备公司宏正自动科技(Aten International)已把工作带回台湾。丹麦丹佛斯集团(Danfoss)正在将供热和液压设备的生产转移到美国。任天堂将把Switch游戏机的部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
台湾富士康集团不久前也表示,已做好应对美中贸易战升级的风险准备,如果苹果公司需要转移生产线,富士康可以迅速行动,在中国境外其他地方组装iPhone智能手机。
习近平在“自立更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与美国实现一定程度的分离,对中国政府来说,也是有意为之。阿里.韦恩(Ali Wyne) 是美国国际研究机构兰德公司的政策分析师, 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有迹象显示,美中有各走各路的意图,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
他说:“我确实看到了双方都有想分开的意图。美国把中国的技术创新, 主要体现于‘2025中国制造’,看作是对国家安全的挑战。从中国方面来讲,中国觉得如果太依赖美国的高科技输入,如果不把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从现在的水平降下来,那么,美国就拥有了对中国未来雄心的制衡力。”
2018年4月,美国制裁中兴通讯事件,暴露了中国先进制造业受制于人的弱点,让中国高层深有感悟。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多次表示, “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