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21:15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美国大学生学中文热情降温: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恐难逃其咎


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副总统拜登在加州南门国际研究学习中心接受学生提问.
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副总统拜登在加州南门国际研究学习中心接受学生提问.

由中国教育部主办的旨在全世界推广学习汉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汉语桥”年度竞赛,因为疫情和中国持续的封闭政策,今年依然继续线上汉语学习营的形式,于4月初落下帷幕。2022年是“汉语桥”创办20周年,曾一度吸引了大量包括美国学生在内的海外汉语学习者和爱好者参加。但是,美国多所研究外语学习的机构发现,美国学生对中文的学习热情在大约10年前达到顶峰之后逐渐降温。过去两年多,包括美国学生在内的赴华留学生的数量因为疫情已经跌至谷底。

美国大学生学中文热情降温: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恐难逃其咎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0:34 0:00

曾经的汉语热

位于纽约的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对在美学生学习外语的情况进行定期统计。据学会统计数据,1998年,有28,456名美国大学生选修中文课,这个数字到2013年变成61,055,增加了115%。从2001年到2013年,把中文作为大学第一或第二专业的美国大学生数从243名跃升到706名,增加了190%。2006年,美国有646所大学开设中文课程,到了2013年,已经有866所大学开了中文课。

创立于1919年的美国国际教育学会(Institu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对每年美国学生出国留学情况进行详细统计。根据学会数据,多年来欧洲始终是美国学生第一大留学目的地。但是中国在2006-2015期间,从第十二位攀升为第五大留学目的地。去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数在2011/2012学年期间达到顶峰,为14,887人。

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和习近平共同召开的联合记者会上,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百万强计划”(1 Million Strong Initiative),目标是到2020年,在美中小学生学习中文的人数从2015年的20万增加到100万。如果这个目标实现,美国大学的入学新生会有大批已经掌握一定程度中文。在这之前的2009年,奥巴马就已经推出“十万强”计划,计划把十万名美国学生送往中国留学,不过最终都没有实现目标数字。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中国教育游学术项目”(China Educational Tours Academic Programs)执行总裁马克·兰哈特(Mark Lenhart)向美国之音回忆说:“我认为当时奥巴马这个‘百万强计划’非常的鼓舞人心。我记得刚听到米歇尔·奥巴马宣布这个消息时,我简直难以置信。”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中国教育游学术项目执行总裁马克·兰哈特(Mark Lenhart)(照片由本人提供)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中国教育游学术项目执行总裁马克·兰哈特(Mark Lenhart)(照片由本人提供)

兰哈特说:“我早年去中国留学,之后一辈子的事业都是在帮助美国学生去中国留学。当时得知这个百万强计划我觉得兴奋极了。这个计划鼓励了很多美国的院校和企业选送人才学习中文。有些原本并没有去中国计划的学生,也选择了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地。”

“中国教育游”创立于1982年,致力于帮助美国学生前往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长期或者短期留学。

汉语热渐渐降温

回顾历史,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美国曾经掀起一阵对前苏联及其加盟国家文化的学习研究热潮。十年之后,苏联解体,这股热潮迅速遭遇严冬。著名汉学家梅维恒(Victor Mair)在2021年末的一篇文章里提到,当时的他注意到了这个现象。

“如今,对中文的兴趣和学习,似乎也在经历同样的历史”,梅维恒写道:“尼克松邓小平时代之后,美国人有一段持续很久的汉语热,但是近年似乎在极速降温。”

每学年在华美国留学生数 (美国之音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每学年在华美国留学生数 (美国之音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根据美国教育协会的统计数据,以中国为目的地的美国留学生数,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一路攀升,从最初的三、四千一直增加到2008年北京奥运前后的上万人,到了2011/2012学年达到顶峰数字14,887人,然后开始逐渐下滑,直到疫情爆发跌至最低谷,只有两千多。

前纽约时报驻华记者、现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张彦(Ian Johnson)曾经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北京中国学中心”给留学中国的美国本科生授课。据他观察,该中心在2008年奥运期间留学生数达到顶峰,约有120人,而到了2018年,只有30名留学生。

“不光是我们中心,很多中心后来都关了。像斯坦福大学这种精英学校,他们的中国分校项目都关了”,张彦告诉美国之音。

据《斯坦福日报》报道,因为报名学生人数过低,斯坦福大学已于2016/2017年学年无限期暂停斯坦福北大分校本科生留学项目。该项目启动于2004年,初期每年有20-30留学名额,到了2016年初,该项目学生只剩下8名。哈佛大学于2005年和北京语言大学共同成立的“哈佛北京书院”暑假中文进修项目,也将于今年改为和台湾大学合作,名称改为“哈佛台北书院”。

美国高等院校选修中文人数 (美国之音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美国高等院校选修中文人数 (美国之音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可能除了少数顶级的精英学校,几乎全美所有的学习中文的学生数量都在下降,”张彦说。
据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统计,2013年秋季入学的美国大学生中,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历史巅峰61997人, 随后开始下降,到了2016年变成54248人,跌幅为14.3%。这个趋势也基本同来华留学的美国学生保持一致:2011/2012学年留学生数字达到历史最高14887人,随后逐年下降,直到2018/2019学年降至11639人。

长期驻华的张彦回忆说:“大家都知道,对中国的兴趣,可能十几年前是个巅峰,从大概2000年左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掀起一股中国热。那时候最有名的记者都想去中国,北京和伦敦、巴黎、莫斯科这些其他国际城市一样,对大家有极其强烈的吸引力。然后奥运之后开始慢慢降下来了。”

“因为那时候,中国国力在上升,很有趣,很‘酷’。但是奥运之后,情况开始变了。大家注意到空气污染问题,人权问题。中国慢慢的不再那么酷了。这听起来有点可笑,可是事实就是这样。这其实是个软实力的问题。”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张彦(Ian Johnson) (照片由本人提供)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张彦(Ian Johnson) (照片由本人提供)

张彦在分析原因的时候说,虽然还是有真心对中国感兴趣的人,比如那些未来的汉学家,他们的热情没有变。“但是从普通学生来说,他们觉得,中国是个没意思的地方。年轻人喜欢酒吧啊地下音乐啊这些,可是北京这些吸引年轻人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北京后来开始整顿规范很多酒吧和娱乐场所。学生之间在社交媒体互相交流,就会觉得,啊,北京真是个枯燥没意思的地方。”

张彦说:“这肯定也不只是某个具体原因造成的,而是很多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也许是中国长期人权问题恶化让人倒胃口,也许别的原因。有意思的是,现在韩国变得很酷,年轻人热爱韩国文化,K-pop对他们吸引力很强。但是反观中国就没有类似k-pop这种吸引他们的地方。”

据现代语言协会统计,2013-2016年间,学习韩语学习人数大幅增加,和学其他外语热度下降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缘何变得不再有吸引力

马克·兰哈特告诉美国之音,他们每年送往中国的美国留学生,从数量上来看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新冠疫情发生前大约为每年600人。但是,他注意到一个现象,选择中长期留学(1个学期或者以上)的人变少了,更多人只愿意选择8-9周的暑期项目或者更短的2-3周项目。

“我觉得学生还是想去中国的,但是他们的兴趣点变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么愿意长期坚持,有些人甚至觉得一个学期都太长。” 在兰哈特看来,这有点不可思议。他在80年代前往中国留学时,大家往往都是至少去一年。“和5年前甚至10年前相比,如今的美国学生不再愿意付出长期努力,对学习中文的兴趣也在下降。”

兰哈特认为,中美关系的不确定和恶化,也是造成学生们不愿意付出努力的原因之一,因为现在的学生,非常注重毕业后的职业发展。

“中文是个非常难的语言,很多学习中文的学生对日后的就业很看重。他们想学中文是觉得这可以今后在政府部门、学术界或者商界求职有所帮助”,他告诉美国之音:“如果中美关系不是很确定,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回报,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不值得我去付出时间和精力。这种现象以前也有,因为中美关系一直都很复杂”。

张彦和兰哈特有个一致的观察:凡是去中国留学的学生,事后反应往往都很积极,认为他们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人生体验,开拓了眼界。“但是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能让他们迈出那第一步。中国在吸引外国学生过去这方面做得很不好,公关很糟糕,没有向外界释放足够有吸引力的讯息”,张彦说。

兰哈特强调说,对外语学习的兴趣下降不只是对于中文,美国学生对于其他外语也变得格外挑剔,尤其是大批学生需要借贷缴纳高额学费,所以他们会很看重回报,自己学习的东西是否有所值。“我自己当然是很不赞同这种想法的。我认为学生必须打好坚实的人文基础,学习包括语言在内的各方面的东西,可惜的是如今的学生似乎不这么认为了。他们看重回报,尤其对于学习外语这件事情,和十几年前相比他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梅维恒2021年末谈到汉语热降温的文章下面,吸引了很多业界人士和资深汉语学习者的评论。

有一则评论这样说:“英语作为世界主流语言的地位越来越强以及对中国政治的反感导致了汉语热的衰退,但中国的自闭政策或许也是原因之一。我本人08年重返中国,感觉外国人越来越不受欢迎。工作签证极难拿到,虽然中国宣称要国际化。二十年前我鼓励年轻人去中国,现在我会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去。如果他们说‘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带来工作机会’,那么我会说,每年有几十万的中国留学生回国,他们英语好,聪明又勤奋,像你这样的外国人,中文不流利,还要克服种种文化差异,繁琐手续和生活困难,究竟靠什么在中国发展呢?不管住多久,你永远都是个异乡客。更何况自从疫情以来,中国已经基本上关闭了国门。”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