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7:10 2024年12月1日 星期日

学者:把邓的局限当作执政合法性是倒退


画展观众观看邓小平画像(2010年5月,美国之音张楠拍摄)
画展观众观看邓小平画像(2010年5月,美国之音张楠拍摄)

中共为纪念开创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最高领导人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推出了精心打造的主旋律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官媒和民间对这部电视连续剧评论差异悬殊,原因不仅涉及对邓小平本人的评价,而且牵扯到当今领导者的执政理念、合法性与方向。海外中国问题学者和异议人士也对此展开了讨论,在对电视剧的评价和对邓的历史地位的看法上意见也有分歧。

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海报
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海报

正在中国热播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是习近平时代推出的一部歌颂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主旋律文艺作品。据官媒报道,该剧本是在中央具体意见指导下、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直接参与,从2009年开始编剧,经一年拍摄,7个月送审,耗资1.2亿元人民币,才完成并播出的。

该剧总编剧、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邓小平研究专家龙平平介绍,中央对该剧的三条要求是,第一,该剧的时间段为1978年到1984年;第二,核心反映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形象;第三,还要反映国家整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电视剧里有一系列不真实**

纽约的政论分析人士陈破空
纽约的政论分析人士陈破空

纽约的政论分析人士陈破空说,环球时报说该电视剧走红是因为真实。但是,他看到了该剧一系列的不真实。最典型的就是华国锋宣布逮捕四人帮,李先念带头鼓掌,然后别的人全都鼓掌, “这是完全是错误的。”他说,剧中在场的有吴德、陈永贵、倪志福、吴桂贤,“他们在历史上对抓四人帮持保留态度。而且时任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吴桂贤是唯一的女委员,江青的铁杆,她们关系非常好,因为她是江和毛亲自把她从纺织女工岗位上提上来的,她不可能鼓掌。这完全违背了历史的真实。”

**该剧可看性相当高**

但是,旅美中国问题学者冯胜平说,他看完了已播出的14集,认为该剧拍得比较真实,“中国过去拍了很多领袖剧,用学者的话说,都是仰视,而这次却是平视,比如,邓小平给他因文革导致残疾的儿子邓朴方擦背,反映了一种家庭的亲人关系,比较真实。”

陈破空说,官媒赞扬这部剧“触及了敏感题材、敏感人物” ,但他看了半天,实际上仍然没有脱敏,而且,剧中也没有什么敏感人物,“粉碎四人帮并不敏感,中共一直是大谈特谈的;胡耀邦、华国锋都不是敏感人物。说赵紫阳最后会出现,但我还没有看见,根据预告,他出现时不会打名字。所以这些都说明了还是没有脱敏。”

*还是没有脱敏*

而且陈破空说,该剧选择1976至1984年,“这恰恰中共党史上最辉煌的8年,已经避开敏感内容。”他解释说,“1976年之前,是文革,是中共的禁区,是最敏感的题材;84年之后为什么没选呢?因为邓小平从高峰上开始跌下来了。他后来搞了‘反精神污染’,1987年跟胡耀邦斗,89年大屠杀。这些都是要避开的。”他引用编导的话说,为什么只拍到84年?回答说,84年之后就不好拍了。陈破空说,“该剧的手法并没有超越以往,还是主旋律、党的指示、假大空那一套东西在里面起作用。”

*突破了很多禁区*

不过,对该剧多有肯定的冯胜平说,该剧突破了一些禁区,如文艺作品对文革的描写,展示了那个时代很多过去不为人知,或不予报道的事件,包括一些大事件,比如,广东发生的大规模逃港事件,包括逃港人把被子搭在铁丝网上的所谓“扑网”行动,相当壮观;还有粉碎四人帮时邓小平的处境,过去传说他被韦国清和许世友藏了起来,该剧描写了8341部队在抓四人帮时控制了邓家。当时邓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以为厄运会再次降临,于是他把子女召集到一起,给他们分遗产(老照片),做了最坏的打算。

*仍宣扬人民大救星*

中国官媒认为该剧开创了用“平视”表现领袖的先例,即用普通人的视角来刻画邓小平。但陈破空认为该剧仍然是用“仰视”,不过是一种有别于过去的更加技巧的仰视。比如,当时发生的一些大事,知青回城,恢复高考,似乎没有邓小平这些事情就不会发生。他说,“这个主题仍然在贯彻奴性: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只是表现的手法更含蓄了、更巧妙了,”他批评导演和主要演员发表感想时还感谢邓小平,是“不折不扣的奴性人格,完全是奴才,你就不能争取吗?没有邓小平你就死定了吗?”他说,事实上当年知青进城完全是自己争取的结果,是因为当地发生强奸知青的案件,云南知青十万人进行抗争,结果震动了中南海,才导致了回城。” 关于恢复高考制度,陈破空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没有大学的,废除高考是荒谬的。大学恢复了算个什么功绩吗?”

*真要感激邓小平*

但冯胜平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邓小平在否定文革、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功不可没,该剧在这方面的表现是可信的。他说,邓复出后掌管文教,在恢复高考中他顶住了两个压力。首先是毛派,认为文革最大成果就是废除高考,当时“两个凡是” 是主旋律,即凡是毛的决策坚决拥护,凡是毛的指示始终不渝遵循,但邓顶住了。第二,当时恢复高考是准备从应届毕业生,或从工农兵中选拔。后来的调查证明,应届生的质量远低于“老三届”。“老三届”指因文革耽误了上学的三届老知青。“邓马上决定主要从老三届中招生。”冯胜平说,这一阻力更大。因为等于把毛泽东的上山下乡政策给冲击了。所以属于老三届一员的冯胜平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是要感激他的这个决定。否则的话,第一,可能就没有高考;第二,有高考也没有我们的事。”

上周六,以旅居纽约的异议人士为主的“纽约论坛”就该剧和邓小平的历史地位为题展开了讨论。陈破空是讨论会的主题发言人。冯胜平则是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做上述表示的。

在讨论会上,与会者对该剧要点之一的“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发表了不同看法,认为邓小平实际上是位“总允许师”、“总批准师”;即便在电视连续剧锁定的时间段里,邓在推动改革开放的同时,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动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不断给改革开放进程“踩刹车”,是位收缩性人物。

*邓是改革开放的总助产士*

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给邓小平“总设计师”称号是不恰当的,因为“许多重大方略都不是邓小平设计的,是其他人设计、探索出来,由邓小平接生、引产的。所以我给邓小平定位是中国改革的总助产士。”夏明认为,根据苏格拉底的定义助产士有两个功能:接生正常胎儿、扼杀怪胎。他说,邓小平就是这样的助产士:他推动胡耀邦发起的真理标准讨论,促成思想解放,让科技成为生产力;他帮助广东领导人习仲勋、梁湘建立深圳特区,解决逃港事件、帮助广东人脱贫;他支持安徽、四川领导人搞农村承包,搞活了农村经济。但同时他又扼杀了民主墙,发动了反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并下令对1989年天安门运动,包括西藏拉萨的开枪镇压。

一部经过中央高层批准、涉及50多位包括仍活着的领导人的主旋律电视连续剧,其现实政治意义可能比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为重要。

*表面打通毛邓,实际虚毛实邓*

旅居海外的经济学家何清涟在看了6集之后在美国之音发表的评论指出:“深感北京在宣传上想缝合毛邓两个30年的苦心,”“要将路线完全相悖的‘两个30年’说成是继承关系,这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2013年1月,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有评论认为,其目的是为了弥合党内的左右之争,以推进其改革大业。该剧则把这种提法在许多情节中具体化了。

党史专家高文谦认为,该剧的目的就是用电视剧来阐释习近平的执政理念:打通毛邓前后三十年。但他说,表面上习要打通毛邓,实际上是“虚毛实邓”。毛诞辰120周年当局大张旗鼓纪念,但举毛旗解决不了吃饭问题以及众多全方位复杂问题,还是要靠邓的改革开放路线。习的下一步是要推动真刀真枪的经济改革,无非还是要实行邓的一套,在保住党的执政地位的同时推行更大胆的经济改革。

*邓小平承认当年对毛的评价不正确*

但是,高文谦说,邓有局限性,“我把他总结为一个污点两个烂尾工程。六四镇压是他的污点。烂尾工程,一是否定文革,却把毛高高挂起,保护起来,严重困扰中国的社会转型;二是推行经济改革,搞两手硬,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牺牲人权环境,导致两极分化、道德沦丧、贪腐横行。”高文谦说,1986年邓小平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承认当年对毛泽东一生的政治评价是不正确的,是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邓说,对毛再做评价要过20年。他的意见经陈云提议进行了表决并高票通过。20年后,当年的人大委员长万里,致函当时的中共政治局,并获胡锦涛承认有此决定,但胡认为重新评价的条件仍不成熟。

*把邓局限性当作合法执政基础是倒退*

夏明认为,举邓旗没有问题,但如果把邓的局限性当作今天执政者的合法性基础则无疑是一种政治倒退。夏明说,邓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他提出了自己的远见,尽其所能地实现了他的目标,并给后人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但是,如果今天的中国领导人没有做到他们应该做的,不能说是邓小平的问题,而是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历史地位。比如,邓推动了政治改革,但没有成功;他对毛也进行了一定的清理,给他三七开。但今天的领导人并没有在邓的基础上积极往前走,他们更有历史条件可以否定毛50%,甚至更多,但却对毛作了100%的肯定。夏明说,“把邓小平没有做的事变成今天执政合法性的基础,这不仅相对于邓小平来说是一种政治倒退,而是在整个历史发展时期的一种绝对的倒退。这是今天的执政领导人没有认清邓小平价值的一个重要误区。”

1993年5月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与他的孙子(左一)和外孙女的合影
1993年5月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与他的孙子(左一)和外孙女的合影

陈破空对该剧现实意义做出的判断是,“习近平时代10年之内不太可能否定邓小平,也不太可能平反六四。因为他要举邓旗,并通过举邓旗举自己。”

*习会对邓做部分否定*

但两位评论人士对此有不同看法。政治评论人士李伟东认为习有可能对邓做局部否定。他说,相比于习近平上台时到深圳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该剧则揭示了习对邓的调子“整体上的一个降低态势”。他认为,该剧仅写到1984年止反映了习对邓有自己的想法。第一,党内已经有人提出,92年邓南巡以来的经济改革路线有问题:没有结合反腐,出现了权贵资本主义、全面腐败的势头,邓难辞其咎;第二,六四镇压问题难以启齿。李伟东说,“党内有人认为邓是有某些打折扣的地方的。因此,我不认为习,包括现在的中央,对邓有百分之百的评价,也许是85分、75分的评价就差不多了。对毛大概也是这样的三七开。但是习给自己打出了一个百分之百的英明领袖。”

*既然六四是资产何必要胡花?*

冯胜平认为,关于习对六四看法有几个事实可做参考:2005年习近平的母亲代表全家给赵紫阳家送花圈;1989年六四事件中,习仲勋是倾向于赵紫阳的。他认为,六四可以是资产也可以是债务,主要看对谁,对受益者的江泽民,或镇压者的李鹏,六四是债务;但对习近平,甚至胡锦涛,六四就是资产。“那对他而言就是什么时候用的问题,这将取决于政治需要,既然是资产,何必要胡花?”

*再英明的领袖也逃不过人亡政息的规律*

冯胜平认为,该剧对习应该有所启示:“大得人心之后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习上台后强势反腐,创造了一个官不聊生、人民欢欣鼓舞的政治局面。在这个局面下习可以做很多事,正如邓上台后恢复高考、解放老干部,也是非常得人心,然后才开始经济改革,否定两个凡是。习今天也完全有这个条件:他有机会,需要的是智慧。宪政是大智慧。“人类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今天中国需要的,不是人的权威,是法的权威。真正的新权威主义,应该是树法律的权,立宪政的威。与其任9个组长,不如定9条法规。再英明的领袖,也逃不过人亡政息的规律。”他说,“历史记住了汉莫拉比,不是因为他是国王,而是因为他的石碑。作为一个国王,汉莫拉比只活了四十年,但他的法典活了四千年,是人类法治史上第一部丰碑。同样,拿破仑创造了一个帝国,留下的却是一部《拿破仑法典》:‘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习现在可以做的就是走宪政的道路。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