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3:21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台教科书再修改:“台湾”乃地理概念


台北 - 台湾教育部表示,要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修改中小学教科书有关用词,以纠正用词混乱的状况。但民进党抨击这种做法是“去台湾化”。

*两岸称谓以宪法为原则*

教育部周一表示,中小学课本中有关两岸的称呼,如果涉及国家主权或者国与国的关系,分别使用“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提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内涵,则使用“台湾”,“中国大陆”等说法。

高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委员会委员,台大教授张亚中解释说,“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台湾的名称是“中华民国”,台湾只是地理名词。对外关系上,当然要用“中华民国”,不用“台湾”,以免贬低自己的“国格”。

国家教育研究院教科书发展中心主任杨国扬对媒体表示,过去教科书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回归中华民国宪法的原则来编写,但有少数以台湾来称呼国家。国家教育研究院只是进一步厘清教科书用词的原则,也对外发布过新闻稿,一切摊在阳光下。

杨国扬说,教科书中如果涉及两岸主权地位的时候,应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称呼大陆,而用“中华民国”称呼台湾。但在社会、文化和经济的议题上,则以“大陆”、“中国大陆”、“中共”称呼对岸,用“台湾文化”、“台湾经济”称呼表述台湾。“台湾地区”则是“台澎金马及附属岛屿”的综合称呼。

*民进党:教科书修改是 “去台湾化”*

民进党对教育部的这项教科书称谓修改计划立即做出抨击,称之为“历史课本去台湾化”的一个动作。

民进党立委郑丽君周一说,九月份就要使用的历史课本,教育部却拖到现在还在讨论规范问题,关键在于要完成马英九政府“去台湾化”的史观教育改造工程。她质疑身为“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的台大政治系教授张亚中五月突然受聘为高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委员会委员,显然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郑丽君还指出,教育部高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委员会决议提出要用“中华民国”取代“台湾”,在谈及李登辉和陈水扁的“特殊国与国关系”和“一边一国”的时候要一并提到“一中各表”立场。这样做,郑丽君说,令人怀疑是要迎合马英九的“一国两区”主张。

*教育部:台湾史课时未减,无关去台湾化*
教育部对有关批评也马上做出回应说,教科书上涉及到两岸的用词修改工作原则上是回归宪法精神,无关“去台湾化”。教育部网站在六月十一日刊登一份说明,指出教育部依照去年公布的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高一、高二的历史教学课时调整为:台湾史一学期,中国史1.5学期,世界史1.5学期。而高三的相关课时没有变动,依然为1:2:3的比例。不存在“去台湾化”问题。

教育部中教司司长张明文表示,高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委员会有十三个成员,采用共识决定,不是某一个委员可以左右。

台大教授张亚中针对郑丽君对他的质疑回应说,“如果我讲的没有道理,不可能成为会议的共识。”“我没那么大的本事一人就可主导会议决定”。

*“民众建议”说受质疑*

教育部在周一发布的新闻说,这项教科书修改计划是根据民众建议做出的。而这个民众是指前行政院院长郝柏村。他在今年二月在媒体上发表的“正视中学史地课本”的文章。该文指出,台湾中小学教科书用词混乱,误导中华民国的国家认同,偷渡“一边一国”的思维。教育部说,教育部国教院按照接获民众反应的作业程序,开会检讨教科书用词的统一原则。

不过,一些民众在媒体上发表意见对教育部的这种说法提出质疑。新北市一位叫做黄逸民的中学历史老师在《自由时报》发表文章说,马英九政府遇事爱找专家,民众意见听不进去,这在油电双涨期间表现的非常突出。但这次为什么这次在教科书用词问题上却对“民众建议”如此重视,让教育部连月多次开会讨论,提出修改原则?

黄逸民指出,其实,这个“民众”并不是普通的民众,而是一位“有力人士”。

还有一位叫做陈子瑜的高雄市民也在该报发表意见说,教科书审定委员会突然加入一位“强烈主张两岸统合的政治学者”做委员不公平,应该找一位“强烈主张两岸两国的历史研究者”参加这个委员会。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