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首批开放到台湾念书的陆生毕业了,他们受限于政策无法留在台湾找工作,而拿着台湾文凭回中国求职,却又被质疑是“山寨文凭”,两岸学术交流沦为“两岸人球”该怎么办?另一方面,海外归国留学生的洋墨水为何不再吃香? 到海外“镀金”的海归们,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下为何变成了“海藻”和“海带”?
2011年4月,台湾首次开放招收陆生到台湾就读大学以及硕士、博士班,但是也通过一项叫做“三限、六不”的政策,也就是对招收陆生,施加限校、限量、限领域,以及不加分、不影响招生名额、不可考照、不可以留在台湾就业等诸多限制。2年过去了,首批在台湾就读硕士班的学生共有173名在7月毕业,在“三限、六不”政策的紧箍咒下,他们无法留在台湾找工作,而他们拿着在台湾拿到的文凭返回中国求职,也有不少人在面试的时候碰到质疑,说台湾怎么也有“清华大学”? 难道是“山寨文凭”? 有人形容这些陆生沦为“两岸人球”,变成了两岸学术交流的夹心饼乾。
与此同时,大陆2013年全国高等院校(大专院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加上经济放缓、出口疲乏,预定招聘职缺较2012年下降15%,从海外归国的留学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被称为“海归”的海外留学归国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返乡就业经常是想要的要不到、要得到的看不上,变成了“海藻”(还在找)、或是“海带”(还在待业)。
究竟大陆学生到台湾念书面临哪些困境? 两岸学生到海外留学又得培养哪些能力? 两岸的大学和高等教育面临着哪些问题? 两岸的政策如何协助这些年轻学子减轻压力? 今晚海峡论谈邀请美国维吉尼亚社区大学董事会主席赵惠普先生以及台北海洋技术学院讲师周建诚先生为大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与海峡两岸的听众、观众交流意见。
2011年4月,台湾首次开放招收陆生到台湾就读大学以及硕士、博士班,但是也通过一项叫做“三限、六不”的政策,也就是对招收陆生,施加限校、限量、限领域,以及不加分、不影响招生名额、不可考照、不可以留在台湾就业等诸多限制。2年过去了,首批在台湾就读硕士班的学生共有173名在7月毕业,在“三限、六不”政策的紧箍咒下,他们无法留在台湾找工作,而他们拿着在台湾拿到的文凭返回中国求职,也有不少人在面试的时候碰到质疑,说台湾怎么也有“清华大学”? 难道是“山寨文凭”? 有人形容这些陆生沦为“两岸人球”,变成了两岸学术交流的夹心饼乾。
与此同时,大陆2013年全国高等院校(大专院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加上经济放缓、出口疲乏,预定招聘职缺较2012年下降15%,从海外归国的留学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被称为“海归”的海外留学归国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返乡就业经常是想要的要不到、要得到的看不上,变成了“海藻”(还在找)、或是“海带”(还在待业)。
究竟大陆学生到台湾念书面临哪些困境? 两岸学生到海外留学又得培养哪些能力? 两岸的大学和高等教育面临着哪些问题? 两岸的政策如何协助这些年轻学子减轻压力? 今晚海峡论谈邀请美国维吉尼亚社区大学董事会主席赵惠普先生以及台北海洋技术学院讲师周建诚先生为大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与海峡两岸的听众、观众交流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