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5:17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两岸纪念台湾光复70年 主权未定论再成焦点


海峡论谈:台湾光复70周年对两岸关系有何意义?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3:45 0:00

海峡论谈:台湾光复70周年对两岸关系有何意义?

今天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70周年,两岸当局都扩大相关纪念活动,这究竟是延续年初以来两岸纪念抗战胜利的话语权之争? 还是希望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强两岸之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台湾人民对于这个日子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记忆,中日之间那些陈年的恩恩怨怨与一直存有争议的台湾主权未定论,彷佛两个不愿退散的幽灵,藉由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的这个历史时刻,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内。

台湾马英九政府在当年国民政府接受日本台湾总督呈递降书的台北公会堂(如今称为中山堂),举办庆祝台湾光复70 周年纪念大会。总统马英九在致词时表示,扩大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也是纪念中华民国与台湾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纪念这段攸关国家存亡的历史,是每任中华民国总统责无旁贷的重任。

马英九特别在致词的时候手指着背后有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和蒋宋美龄四人的开罗会议巨幅黑白照片,回顾二次大战和对日抗战的历史经过,并强调《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和《日本降伏文书》这三份国际文件,都清楚要求日本必须将台湾归还中华民国,证明中华民国合法光复台湾。

马英九还表示,回顾历史,中、日两大民族的恩怨超过120年,侵略错误或可原谅,血泪历史不容遗忘,日本政府须面对反省,但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也留有若干建设,自应肯定。展望未来,希望 秉持“就事论事、将心比心、恩怨分明”的态度,两大民族才能建立可大可久的友谊。

国民党主席暨总统候选人朱立伦也表示,中华民国光复台湾是历史的事实,希望朝野不要再为这个问题,产生任何的争议。不过民进党主席暨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在出席基督教长老教会活动时,谈到10月25日的意义,她说,很多台湾人有不同的记忆,对一些台湾人而言,10月25日是抗战胜利,是台湾光复70周年,对他们而言,这代表着民族的自信与胜利的历史,但是对许多台湾人而言,10月25日代表的是无法自立自主,随时代浮沉的记忆。蔡英文表示,同样是10月25日,却有两种不同感受,这是国家团结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不是去尊崇其中一种历史经验,也不是强迫别人改变认同;而应该要承认分歧存在,进而理解与包容。虽然拥有不同的过去,但现在,自由与民主是大家共同的价值。

而在另一方面,北京当局23日也在人民大会堂高调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指出,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洗刷了近代中国频频遭到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纪念台湾光复,就是要铭记历史教训,而台湾回归祖国,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成果。

台湾健行科技大学教授颜建发在海峡论谈节目中表示,北京根本不配谈这一段历史,当时共产党只是到处流窜的在野党,根本扛不了抗日的大旗,国民党才是抗日主力,凭什么纪念台湾光复,台湾民众也认为这根本不关北京的事。而谈到这一段历史与台湾的法理地位,则是非常复杂纠缠不清,各方说法不一,美国国会研究处在去年的报告中还提到台湾地位未定论。颜建发教授强调,70年过去了,台湾也已经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一些陈年旧帐其实可以放下。

华府亚裔公共事务联盟会长蔡德梁则说,台湾光复已经70年,这是历史事实,如果民进党人士还在讨论台湾主权未定论的话,那蔡英文主席选的究竟是台湾总统还是中华民国总统? 现在档案已经解密,美国杜鲁门总统在1950年6月27日的声明中提到,台湾未来的地位应俟太平洋区域之安全稳定恢复后与日本成立和约时,再行讨论,或由联合国予以考量,当时只是因应韩战以及国际情势变化而采取的政策,美国当时是为了阻绝在法理上让台湾落入中共之手,才主张台湾并未归还中国、台湾法律地位未定。

究竟二次大战、抗日胜利与台湾光复的历史对于现今台湾的地位有何影响? 台湾各界与两岸应该如何看待有关历史的不同解读? 一个国家的形成有哪些内部、外部因素,人民的认同与意愿还有民主体制的运作是否也是型塑国家主权的重要因素? 海峡论谈今晚邀请华府亚裔公共事务联盟会长蔡德梁以及台湾健行科技大学教授颜建发为您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开放热线让海峡两岸的听众、观众表达看法,也欢迎网友们在此提出您的观察与建议。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国就业供需失衡,毕业生怎么办?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0:4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