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2:58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中泰高铁一波三折:政府强推,民间冷淡


泰国现有的铁路设施比较陈旧,图为曼谷周边著名的铁路市场。(美国之音朱诺拍摄,2012年10月14日)
泰国现有的铁路设施比较陈旧,图为曼谷周边著名的铁路市场。(美国之音朱诺拍摄,2012年10月14日)

8月中旬,中泰铁路合作联合委员会在曼谷召开了第20次洽谈会议。据《泰国世界日报》报道,双方在会上完成了中泰铁路一期工程的设计合同谈判,确定了工程的监理合同价格,并为项目的二期工程启动了前期准备工作。此前,泰国内阁和立法议会已先后在7月底批准了中泰铁路项目。

据《曼谷邮报》(Bangkok Post)报道,泰国交通部长阿空·丁披他耶拜实(Arkhom Termpittayapaisith)证实,中泰铁路一期工程的设计合同和监理合同还将要于8月底送交泰国内阁审议,并在泰国总理巴育9月4日至5日访华期间进行正式签署。至此,一波三折的中泰高铁项目终于接近完成了“讨价还价”阶段,并“很有可能”将在今年10月开始动工。

中泰铁路项目的提出

中泰高铁是设计中的泛亚铁路网中线的一部分,该铁路网的起点是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经过泰国曼谷,终点是新加坡。目前,中线的老挝境内一段已经开工,计划于2020年建成。

2012年4月,时任泰国总理英拉(Yingluck Shinawatra)访问中国时,中方曾安排她乘坐了京津高铁。英拉随后提出引进中国高铁的想法,并由泰国外交部门放出风声。2013年,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泰国时,与英拉共同签署了《中泰政府关于泰国铁路基础设施发展与泰国农产品交换的政府间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中泰铁路项目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当时被媒体称为“高铁换大米”项目。

2013年10月9日,中国总理李克强、泰国总理英拉、文莱苏丹和缅甸总统在东盟-中国结成和平繁荣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切蛋糕。
2013年10月9日,中国总理李克强、泰国总理英拉、文莱苏丹和缅甸总统在东盟-中国结成和平繁荣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切蛋糕。

谁知,半年后,泰国发生军事政变,英拉内阁下台,军方将领巴育接任总理,中泰铁路项目一度搁浅。直到2014年底,李克强再度访问泰国,在参加大湄公河区域经济合作会议期间,与巴育共同签署了《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李克强也因为力主高铁走出国门而被媒体称作“高铁超级推销员”。

此后,中泰双方的谈判人员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讨价还价”过程。从铁路设计时速到成本估算,从贷款利率到沿线土地开发权归属,甚至最后一刻中方技术人员进入泰国的签证问题,都使得项目的开工日期一拖再拖,最后落实的项目标准也与初始设计的蓝图大相径庭。

一波三折的背后原因

中国方面将中泰高铁项目坎坷推进的背后原因归咎为泰国政局变动和日本高铁的竞争。

泰国发生政权更替之后,由于中泰高铁项目是前任政府的政绩,新的军政府需要时间,需要进行一些条款的变更,从而将高铁项目转化成“自己的政绩”。所以,“高铁换大米”被叫停,铁路的建设标准、线路走向、合作条件、合同方案等都需要重新谈判,结果是线路被缩短,最高时速被降低,合作规模缩小。

2016年,泰国进行了新宪法的全民公投,各方政治势力激烈博弈,高铁项目成为各派势力争取民众的“棋子”,泰方提出的项目条件也因泰国政治变局而再次发生改变。

日本高铁加入竞争也为泰国政府增加了讨价还价的筹码。与日本公司的方案相比较,中国的铁路报价低,但融资成本高(中方提供的贷款利率为2.5%),而日方的建设成本高,但贷款利率仅有0.1%。中方认为,中日的贷款利率与各自国家内部的经济增长水平和资金借贷水平相关,中方利率的下降空间有限。最终,2016年3月,泰国决定自筹资金,不再向中国贷款。不过,泰国政府仍然坚持采用中国的高铁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让中方满意。毕竟,中泰高铁作为泛亚铁路网的一部分,其技术标准将为今后中国高铁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方还曾经希望拿下铁路沿线的土地开发权,这在中国国内高铁建设中成为惯例,也在中国投资的印尼高铁项目中如法实施。中方认为,高铁是投资金额高、回收周期长的项目,以土地开发权换取的沿线商业经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低回报率的风险。但是,这一要求在泰国受到了坚决的抵制,从官方到民间,泰国方面都认为,出让土地开发权相当于被殖民,是一种“卖国”表现。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也是泰国最终决定自筹资金的原因。

泰国东北部的呵叻市是中泰高铁第一期的终点。(美国之音朱诺拍摄,2015年7月23日)
泰国东北部的呵叻市是中泰高铁第一期的终点。(美国之音朱诺拍摄,2015年7月23日)



政府强推,民间冷淡

中泰高铁一再被推迟的根本原因,在泰国方面看来,是泰国民众对这个项目缺乏热情。自从高铁项目进入人们的视野之后,虽然泰国官方表现出全力推进的态度,但泰国的学者和意见领袖多次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质疑高铁项目是否只是为了迎合中国的需要,而并不能为泰国民众带来实际利益。

在长达三年的漫长谈判过程中,尽管中泰双方在合作细节上进行过反复的讨价还价,但是,泰国官方一直坚持了支持高铁项目、支持与中国合作的方针。巴育总理甚至在今年6月使用了临时宪法44条赋予的“绝对权力”,扫清了中泰铁路合作项目面临的法律障碍,为中国工程师进入泰国长期工作打开了大门。

然而,中国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与泰国民众相对冷淡的反应形成了鲜明对比。中泰铁路的战略价值通过中国媒体的传播,给泰国民众造成的印象是,迫切需要这条铁路的是中国,而不是泰国。泰国人认为,这条铁路的最终目的是向东南亚输出中国商品,而对泰国经济的帮助有限。既然是对中国的利益更大,中方理所应当地“出钱出力”,应该给予泰方更多的“友情利息”。

在高铁项目进入洽谈的初期,就有泰国学者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认为泰国的公路网相对发达,现有的铁路运输网络只需要简单升级,就可以满足泰国国内的需要。而高铁的票价与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成本相比并没有优势。再者说,泰国的国民性显示,“高速”从来就不是泰国人的首要追求,泰国人最常说的一句“宅焉焉”,意思就是“慢慢来”,一切自有安排,何必急于一时。

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提提南(Thitinan Pongsudhirak)在《曼谷邮报》上撰文指出,中泰高铁项目成立之前,没有经过公开招标和讨论,而是从一开始就按照政府主导的原则,强加给泰国民众。巴育总理使用“绝对权力”,加紧推进合同的完成,很可能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而与泰国百姓的利益无关。巴育于今年5月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峰会,他大概是要在参加9月份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峰会时,为中国政府带去一份礼物。

泰国《国家报》(The Nation)也发表社论,质疑中泰高铁项目缺乏透明度。社论称:“如果计划中的高速铁路要满足泰国的国家利益,增强经济发展,而不仅仅是满足中国的需求,政府就要应该制定一个全新的战略,”让人民充分理解其必要性。

总之,对于中泰高铁项目,泰国国内民众存在着相当大的疑虑。这些质疑不会因中泰双方签署了最终合约而消失,也不会在今后短时期内得以消除。因此,尽管中泰高铁项目看似“无限接近”,但并不保证不再“节外生枝”。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