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1:11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南华早报转向与总编王向伟有关?


Campaign中国 网站截屏
Campaign中国 网站截屏
香港历史悠久的英文大报南华早报最近因为一些有关中国的报道,引起了香港民主派和一些国际新闻机构的不满,总编王向伟首当其冲,成为议论的中心。

*国际记联抨击南华早报自我审查*

国际记者联合会(6.28)星期四发出新闻稿,对香港历史悠久的南华早报新闻审查表示深深忧虑。国际记联指出,该报最近不少报道有自我审查的迹象,而且,一段时期以来早报不予续聘,“请”好几位资深记者走人。华尔街日报6月26日发表评论部主任瑞斯托尔的长篇文章,批评南华早报和总编王向伟搞自我新闻审查。

国际记者联合会根据最近的华尔街日报和香港苹果日报的消息说,南华早报出现这种情况,总编王向伟难辞其咎。

*华尔街日报:王向伟难辞其咎*

王向伟今年2月从副总编升为总编,接替去年辞职的蔡翔祁。王向伟1996年加入南华早报,2000年成为中国版主编,07年成为副总编。王向伟曾在中国(中共建政后)第一份英文日报《中国日报》、和英国广播公司中文部工作。

国际记联说,王向伟是中国吉林省的政协委员,人们怀疑他插手,导致最近湖南民运人士李旺阳离奇死亡案(6.6)在早报上得不到充分报道,只安排了“简讯”豆腐块报道(6.7),两位报道该案的记者也无署名。华尔街日报评论部主任瑞斯托尔说,王向伟在电邮中透露,是他删了该报道中的450个字,所以才变成了“豆腐块”。

国际记联引用这些报道的话说,王向伟指示早报记者,尽量简短报道李旺阳案,不要像其它媒体那样大张旗鼓地报道。报道还说,早报一名编辑普莱斯给王向伟发电邮,希望报社当局能解释一下。王向伟回答说:“我没必要向你解释什么,我作的决定我负责。你不愿意接受,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言外之意:你觉得不好你可以走人。

华尔街日报资深编辑瑞斯托尔说,有40多名报社记者联名写信给王向伟要求其拿出更能以理服人的解释。王向伟回应说:“我给大家彻底交底,我决没有试图淡化李旺阳案的报道。”

法广(6.19)曾发表特约记者麦燕庭的报道说,早报编辑普莱斯再度给王向伟发出“较长”电邮要求解释,并抄送编辑部同仁。普莱斯说,这样处理新闻,SCMP公信力“岌岌可危”,“王总”欠员工和读者一个解释。

有报道显示,SCMP的处理李旺阳案报道方式遭到抨击后,早报也改为“大幅度”报道李案。王向伟自己也在早报发表评论(6.19)(内地法制形同虚设)。王向伟说,湖南警方上周宣布,将对六四民运人士李旺阳在医院离奇死亡案展开新的调查,这一决定显然是因为香港民间强烈要求而促成。……“尽管香港人审慎欢迎事态发展,但事件也深切反映全国基层政府缺乏法治,情况令人担忧:部门级别越低,无视法律的程度就越严重。”

*香港民主派抗议早报新闻审查*

但是,香港民主派人士(立法会议员梁国雄、社民连陶君行等)(6.20)还是到了南华早报总部大楼前抗议示威,要求该报尊重新闻自由。长毛梁国雄说,王向伟是吉林政协委员,早报如果仍然想成为有公信力、所谓泛亚洲报章,“请把王先生辞退。”

星期二(6.26),王向伟再度在早报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央可借庆回归评估香港。文章说,胡锦涛主席将于周五访港,参加香港回归15周年庆典,以及梁振英政府的就职典礼。外界普遍预测胡锦涛届时将带上“贺礼”,即振兴香港经济的措施,并在发言时勾勒出未来的美好远景。“预料当局届时将采取各项措施牵制示威者,以便能让胡锦涛看到香港祥和、繁荣的一面。”

*马来大亨接管早报,“被迫转向?”*

南华早报是一百多年前(1903)英国人成立的香港第一份大报,也是香港销售量最大的英文报纸,在亚洲乃至全球也有相当的影响。该报1971年上市,一直是英国人控股。1987年,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将其私有化。1993年,马来西亚大亨郭鹤年买下其控股权,年末,郭鹤年儿子郭孔演成为该报主席。2009年,郭鹤年的女儿郭惠光(郭孔演的妹妹)出任董事会董事和总经理、行政总裁(直到上个月胡以晨接替行政总裁一职)。

*郭氏家族高度评价王向伟*

郭惠光对王向伟有着相当高的评价和期待:以“王向伟的丰富经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全力以赴的奉献精神都将引领我们泰然通过行业的变迁和挑战。”

王向伟最近成了民主派炮轰对象众矢之的,重要导火线除了李旺阳案报道方式,还有就是记者慕亦仁的去职。华尔街日报(6.25)报道,慕亦仁多年来屡获人权新闻奖(香港记协、外国记协)。慕亦仁说,王向伟4月告诉他:他5月合同期满,将不予续约。慕亦仁对德国之声说,自从前总编因“触及中共敏感议题被迫离职后,该报还有两位记者也相继离职。王向伟对他所写的涉及内地敏感维权议题的20余篇报道,大多弃之不用(包括采访高智晟妻子耿和的文章)。”

香港明报也援引慕亦仁的话说,王向伟当上副总编之后,他写的大陆新闻就常常被“枪毙”。2011年,慕亦仁曾写了大陆维权人士受打压的报道“异议人士的沉默”,拖了3个月才见报。慕亦仁说,前总编蔡翔祁在的时候,他差不多每周都有一篇报道见报。但从去年9月起,早报只采用了他两篇报道。一篇是成都大熊猫学习野外生活,另外一篇是国际组织呼吁中国政府向卖血艾滋病人赔偿,是他20多篇报道中题材“最温和的”。

慕亦仁说,马来西亚大资本家郭鹤年的市场“有一部分是在大陆”,他和家庭成员一致扶持总编王向伟,而王向伟“一直要求记者不要过多涉及内地敏感事件,并对记者报道进行‘新闻自我审查’。”“王向伟早就如此,并不是他上台后才这样,我不觉得是政府给他压力。”

明报和德国之声这些中文媒体给王向伟打电话或联系,均没得到回音。

*王向伟:我们没搞新闻审查*

华尔街日报资深记者瑞斯托尔说,王向伟倒是给华尔街日报回了电邮。王向伟说,这些事情的确都有。但说他搞自我审查则“绝对没有这么回事。”“我们在人权问题上的报道记录非常棒,这就足以说明一切。”瑞斯托尔说,王向伟这话对了一半。

他说,这些年来,早报的确发表了很多抨击中国人权状况的重要文章,但它的这种报道方式的确也说明了很多的问题。瑞斯托尔说,早报很多这方面的好文章,都是慕亦仁写的。

*慕亦仁:郭家接手,早报开始“走下坡”*

瑞斯托尔说,郭鹤年1993年接手南华早报后,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两千年让中国版编辑林和立“走人”,让王向伟来接替这位香港、亚洲甚至国际知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瑞斯托尔说,这是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郭鹤年,其子郭孔演,其女郭惠光和早报管理集团中的郭家人,都在培养和保护王向伟。

*林和立:早报确有自我审查现象*

林和立离开早报后,到CNN工作,后来又到美国智囊基金会作研究,同时,也是日本和香港大学的教授,主要还是研究中国问题。美国之音问:南华早报在王向伟的主政下是否出现了转向?林和立说,据他本人的观察和南华早报昔日同事的观察,有关大陆新闻的报道,确实有自我审查的现象。“有关人权、大陆高层动态、贪污腐化等不太正面的消息,比过去是减少了许多。”林和立说,在大陆有些是报道禁区:西藏新疆民族、台湾、人权、高层腐败、太子党等等。

林和立说,从南华早报的编辑方针和人事政策可以看到,过去10多年来,有一些干得不错在国际上获奖的出色编辑记者,反而给解雇或是不受到重用。他说,以此,可以看出,南华早报在报道大陆新闻方面是有所倒退。

*刘晓欣报道太石村遭解聘*

刘晓欣曾是南华早报驻广东记者。2005年,发生太石村事件,刘晓欣作了大量翔实报道,并得到了欧盟一项新闻大奖(2006)。但是,她后来同王向伟在编辑方针上产生分歧,被迫在2007年辞职。慕亦仁说,广东政府无疑也在其中对某方施加了压力。

*贝克尔:王向伟征求北京办报意见*

更早一些时候,是南华早报的北京分社社长贝克尔和王向伟发生矛盾,但报社当局支持王向伟,贝克尔只好走人。他现在伦敦居住。贝克尔说,王向伟经常和中央政府驻香港官员联系,征求其在早报报道上的意见。

*王向伟:绝无此事*

但是,王向伟回答说,“我从没征求新华社或是中联办的意见。因为我以前的职务就是报道中国事务的编辑,我一直同大陆官员有联系。我现在也是如此:经常同香港官员、外国驻北京、香港的外交官联系,也同中国和外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联系。”

瑞斯托尔说,一些早报的记者告诉他,王向伟当中国版主编时,当时报社主政的蔡翔祁和其他主要编辑,建立了一个“中国报道二部”,目的就是要绕开王向伟。头版要闻部、特稿部、还有周末杂志等部门的记者写一些敏感稿件,通常王向伟领导的中国部不愿意编发,就由这个“中国二部”来编发。一些连中国日报都不发的主旋律稿子,王向伟的中国部,就接连不断发表这些歌功颂德的稿子。

*王向伟:别的媒体都不得罪北京,“我们为何出头”?*

王向伟雇佣了一批大陆年轻记者,取代了所有的报道中国事务的外国记者。有些报道,像有关茉莉花之春的报道,王向伟就不鼓励记者写。他的理由是:其他媒体都不发表得罪北京的报道,南华早报干嘛要出这个头?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