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
薄熙来案即将开审。不论这位前中共高官面临什么样的判决,有关他的争论定将持续下去。在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中,薄熙来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个“另类”:身为家世显赫的“红二代”,他在不期而止的政治生涯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张扬个性。在许多人看来,他在政坛中的“高调”让他看起来不那么本土化,更像个西方政治人物;而另一方面,他又能够娴熟地将中共意识形态的一些典型表现形式民粹化,赢得不少支持者。在薄熙来案即将开庭之际,美国之音联系到几位曾经在北京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同窗的同学,请他们谈谈个人的感受。应受访者要求,访谈记录中受访者姓名均以“老同学”替代。
第一位受访者是薄熙来在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就读期间的一位同届校友。该受访者目前定居海外。
萧洵:谢谢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那么我们就从头谈起吧。你们最初是怎么认识的?
老同学#1:1979年至198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就读期间,薄熙来是国际新闻报道专业的学生。我是英文新闻写作专业。有的时候外教上大课,他们国际新闻报道和我们英文新闻写作的学生坐在一起。
萧洵:那您个人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知道这个同学,还有他的家世背景麽?
老同学#1:我知道他是谁。薄熙来在北大是历史系,大二上完就考进了(社科院)研究生院了。在进研究院前,我已经是职业翻译了。但是他英文口语肯定不灵。所以,外教上课的时候,他就夹个本儿,跟我说:“哎,老X,老X,我坐你边儿上。”那么这不是有个免费翻译么?
萧洵:您当初对他的印象怎么样?
老同学#1:我谈不上。我从心里看不起这种人,这不是凭本事考进来的,所以我没有主动去巴结他们。这三年里面我从来没有主动找他去聊过天。没有。
萧洵:他有没有找过您聊天?
老同学#1:没有,也没有。
萧洵:为什么说他不是凭本事考进来的?
老同学#1:就是我1979年入学以后,听说过一件事,就是薄熙来考研究生的分数不够,结果是靠“落实政策” 录取的。大家都知道这事。
萧洵:同学间传这件事时,是基于什么样一种心态? 是不是有些不满?
老同学#1:对呀,大家肯定不满意了。这属于特权了。实际上这个消息是老师们透露出来的。同学怎么会知道这些消息呀?
萧洵:除了这件事,您当时对他的总体看法是什么样的?
老同学#1:那个时候总体的看法就是:这是一个走后门进来的学生,这是其一;第二个呢,就是这走后门的也不是他一个。所以,我有我自己清高的地方,我不跟他混就完了。
萧洵:他的个性方面给您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老同学#1:那就说不上了,因为我跟他之间没有什么往来。
萧洵:那总会有耳闻吧。
老同学#1:耳闻是有,就是这人,这小子绝对是六亲不认的主。为什么说六亲不认呢?就是说,他在大连当市长的时候,曾经带着大连的招商团去美国招商。在洛杉矶有一个记者,就是我们当年的一个同学,名字我就不说了。那个时间应该是在九十年代,也就是我们毕业顶多十年之后。当时在美国做记者的同学和薄熙来当时在学校肯定是认得的。结果呢,那时薄市长在那儿,牛X烘烘的。那个记者就问他了:“薄市长,您还记得我是谁么?”薄熙来瞥了他一眼,就说了一个字儿,No!
第二件事儿,是2005年了。这是我亲历的事。2005年,薄熙来是商务部长,已经是中央委员了。那年商务部搞了个座谈会。那天开会的时候,薄部长去了。我是商务部请的客人,也去了。正好散会的时候我跟他就撞上了。我就说:“多年不见,薄部长可好?”结果这人就装孙子了。他踅摸了我一眼说:“哟,您是谁呀?我不认识您呀!”后来我就挺尴尬的,就把我的名片掏出来,说:“兄弟叫xxx,1979年英文新闻写作专业的。”我说你要想得起我是谁呢,你回我一电话。要想不起来呢,兄弟高攀了。”这么着我就走了。我就算知道这人了。
萧洵:结果也就没了消息,没有下文?
老同学#1:当然,当然!
萧洵:您觉得他会不会真的不记得了?
老同学#1:就是装不认得!道理很简单。他当了官,就目空一切了,以为天下就姓薄了。(他)就(是)这种人!
根据三年同学对他的观察,和以后的发展,那么我得出的结论是,这人六亲不认,什么事都干的出来的。还有,他在大连搞个什么玩意儿,就会立个碑;另外,后来他到了重庆,他玩儿的什么唱红歌,让和尚都去唱红歌。那都是有悖于常理的,太假了。根据所有的这些征兆,我感觉这人的胃口是中国的一国之君。这是他的目标。
萧洵:您对他如今的境况怎么看?
老同学#1:要我说呢,中国现在的这个法制体系,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缺少一个量刑尺度,只是用什么“巨大”、“特别巨大”(这样的词),却没有一个尺度 – 比如说,(贪污受贿)1千万,或者5百万,这人就非死不可 – 现在没有这个尺度。所以说这个人判不判死刑,我真的没有多大兴趣,看看新闻也就完了。 我认为司法公正不在于判谁死判谁不死;司法公正应该有个准确的量刑尺度。
萧洵:那么您对他个人的命运有什么样的感受?
老同学#1:不瞒你说,其实我有这么一个想法:就是从中国现在混乱的局面来讲,真要是薄熙来当了一国之君,我猜想他可能会搞一个类似于第三帝国那样的模式,就是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不就是NAZI(纳粹)么?这条路要是走下去的话,也可能把中国现在混乱的局面,什么人心道德沦丧、各自为政这种风收一收;用强权,用铁腕把中国的乱劲儿给治一治。但是,下一步的发展就不得而知了。比方说,治完之后国内团结了,实力进一步增强了,那么下一步闹不好,会不会是第三帝国的模式?当年希特勒上台后不也是这样么?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最后呢?得!把一战以后德国人心给收拢了,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当然,这是坏事,是一种坏的形式。但是这种坏的形式在一个特定的阶段会不会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也很难说。
萧洵: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老同学#1:你比方说,薄大人要真的主政了的话,真要当了一把手的话,他会不会采取措施收复民心。搞一些这样的事。
萧洵:说起施政手段,那么他在重庆主政期间的做法,还有在大连时所做的事,是和他个人性格有关,还是他个人野心使然?
老同学#1:我觉得这两个互相都有些关系。还有就是,中国有老话说乱世出英雄啊!是吧?不过也可能出的是枭雄。现在是个乱世,但很难说他会是个英雄还是个枭雄。他要是进了政治局常委的话,可能一下还当不了一把手。可能的目标是政法委书记,管政法委,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 天子要不听话的话,就把天子废掉,或垂帘听政。但是我心想,你是薄一波的儿子,那边儿是习仲勋的儿子。你这么瞎玩儿,肯定不行,肯定是犯了规矩的。
以上内容根据访谈纪录整理。
第一位受访者是薄熙来在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就读期间的一位同届校友。该受访者目前定居海外。
萧洵:谢谢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那么我们就从头谈起吧。你们最初是怎么认识的?
老同学#1:1979年至198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就读期间,薄熙来是国际新闻报道专业的学生。我是英文新闻写作专业。有的时候外教上大课,他们国际新闻报道和我们英文新闻写作的学生坐在一起。
萧洵:那您个人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知道这个同学,还有他的家世背景麽?
老同学#1:我知道他是谁。薄熙来在北大是历史系,大二上完就考进了(社科院)研究生院了。在进研究院前,我已经是职业翻译了。但是他英文口语肯定不灵。所以,外教上课的时候,他就夹个本儿,跟我说:“哎,老X,老X,我坐你边儿上。”那么这不是有个免费翻译么?
萧洵:您当初对他的印象怎么样?
老同学#1:我谈不上。我从心里看不起这种人,这不是凭本事考进来的,所以我没有主动去巴结他们。这三年里面我从来没有主动找他去聊过天。没有。
萧洵:他有没有找过您聊天?
老同学#1:没有,也没有。
萧洵:为什么说他不是凭本事考进来的?
老同学#1:就是我1979年入学以后,听说过一件事,就是薄熙来考研究生的分数不够,结果是靠“落实政策” 录取的。大家都知道这事。
萧洵:同学间传这件事时,是基于什么样一种心态? 是不是有些不满?
老同学#1:对呀,大家肯定不满意了。这属于特权了。实际上这个消息是老师们透露出来的。同学怎么会知道这些消息呀?
萧洵:除了这件事,您当时对他的总体看法是什么样的?
老同学#1:那个时候总体的看法就是:这是一个走后门进来的学生,这是其一;第二个呢,就是这走后门的也不是他一个。所以,我有我自己清高的地方,我不跟他混就完了。
萧洵:他的个性方面给您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老同学#1:那就说不上了,因为我跟他之间没有什么往来。
萧洵:那总会有耳闻吧。
老同学#1:耳闻是有,就是这人,这小子绝对是六亲不认的主。为什么说六亲不认呢?就是说,他在大连当市长的时候,曾经带着大连的招商团去美国招商。在洛杉矶有一个记者,就是我们当年的一个同学,名字我就不说了。那个时间应该是在九十年代,也就是我们毕业顶多十年之后。当时在美国做记者的同学和薄熙来当时在学校肯定是认得的。结果呢,那时薄市长在那儿,牛X烘烘的。那个记者就问他了:“薄市长,您还记得我是谁么?”薄熙来瞥了他一眼,就说了一个字儿,No!
第二件事儿,是2005年了。这是我亲历的事。2005年,薄熙来是商务部长,已经是中央委员了。那年商务部搞了个座谈会。那天开会的时候,薄部长去了。我是商务部请的客人,也去了。正好散会的时候我跟他就撞上了。我就说:“多年不见,薄部长可好?”结果这人就装孙子了。他踅摸了我一眼说:“哟,您是谁呀?我不认识您呀!”后来我就挺尴尬的,就把我的名片掏出来,说:“兄弟叫xxx,1979年英文新闻写作专业的。”我说你要想得起我是谁呢,你回我一电话。要想不起来呢,兄弟高攀了。”这么着我就走了。我就算知道这人了。
萧洵:结果也就没了消息,没有下文?
老同学#1:当然,当然!
萧洵:您觉得他会不会真的不记得了?
老同学#1:就是装不认得!道理很简单。他当了官,就目空一切了,以为天下就姓薄了。(他)就(是)这种人!
根据三年同学对他的观察,和以后的发展,那么我得出的结论是,这人六亲不认,什么事都干的出来的。还有,他在大连搞个什么玩意儿,就会立个碑;另外,后来他到了重庆,他玩儿的什么唱红歌,让和尚都去唱红歌。那都是有悖于常理的,太假了。根据所有的这些征兆,我感觉这人的胃口是中国的一国之君。这是他的目标。
萧洵:您对他如今的境况怎么看?
老同学#1:要我说呢,中国现在的这个法制体系,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缺少一个量刑尺度,只是用什么“巨大”、“特别巨大”(这样的词),却没有一个尺度 – 比如说,(贪污受贿)1千万,或者5百万,这人就非死不可 – 现在没有这个尺度。所以说这个人判不判死刑,我真的没有多大兴趣,看看新闻也就完了。 我认为司法公正不在于判谁死判谁不死;司法公正应该有个准确的量刑尺度。
萧洵:那么您对他个人的命运有什么样的感受?
老同学#1:不瞒你说,其实我有这么一个想法:就是从中国现在混乱的局面来讲,真要是薄熙来当了一国之君,我猜想他可能会搞一个类似于第三帝国那样的模式,就是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不就是NAZI(纳粹)么?这条路要是走下去的话,也可能把中国现在混乱的局面,什么人心道德沦丧、各自为政这种风收一收;用强权,用铁腕把中国的乱劲儿给治一治。但是,下一步的发展就不得而知了。比方说,治完之后国内团结了,实力进一步增强了,那么下一步闹不好,会不会是第三帝国的模式?当年希特勒上台后不也是这样么?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最后呢?得!把一战以后德国人心给收拢了,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当然,这是坏事,是一种坏的形式。但是这种坏的形式在一个特定的阶段会不会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也很难说。
萧洵: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老同学#1:你比方说,薄大人要真的主政了的话,真要当了一把手的话,他会不会采取措施收复民心。搞一些这样的事。
萧洵:说起施政手段,那么他在重庆主政期间的做法,还有在大连时所做的事,是和他个人性格有关,还是他个人野心使然?
老同学#1:我觉得这两个互相都有些关系。还有就是,中国有老话说乱世出英雄啊!是吧?不过也可能出的是枭雄。现在是个乱世,但很难说他会是个英雄还是个枭雄。他要是进了政治局常委的话,可能一下还当不了一把手。可能的目标是政法委书记,管政法委,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 天子要不听话的话,就把天子废掉,或垂帘听政。但是我心想,你是薄一波的儿子,那边儿是习仲勋的儿子。你这么瞎玩儿,肯定不行,肯定是犯了规矩的。
以上内容根据访谈纪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