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防部星期三(11月9日)说,俄军正在从乌克兰南部关键城市赫尔松撤退,不过乌克兰官员对俄罗斯正在全面撤军的说法表示了怀疑。赫尔松是俄军2月末入侵乌克兰以来占领的唯一州首府。
如果俄军撤走,这将是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的一大挫败,但是,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星期三不愿意说,这是否将促使基辅与莫斯科谈判。
“在判断乌克兰是否准备好与俄罗斯妥协方面仍有待观看,”他说。“我将去参加20国集团会议。我被告知普京总统不大可能与会,但是其他世界领导人将会去印尼,我们将有机会看看下一步也许该怎么走。”
电视撤军
国防部长谢尔盖·K·绍伊古(Sergei K. Shoigu)在与俄罗斯高层将领举行的由电视转播的会议上宣布了撤军。侵乌俄军总指挥谢尔盖·苏洛维金(Sergei Surovikin)将军对绍伊古说,撤军的决定是困难的,但这是“为了保护军人的生命和部队的战备能力”。
乌军的推进已使赫尔松处在乌军炮火打击范围内。
“在这些情况下,”苏洛维金说,“赫尔松市及附近定居点无法以充分方式得到补给。在对当前形势进行了全面评估之后,我提议沿第聂伯河左岸设立防线。”
绍伊古回答说:“执行撤军,并采取一切措施以确保部队、武器和设备安全转移到第聂伯河对岸。”
但是,乌克兰对俄罗斯撤军决定的初步反映是表示怀疑。乌克兰示意,这可能是俄罗斯为伏击乌军而使用的诡计。
“敌人不会给我们礼物,不会做出‘善意姿态’,全靠我们打赢,”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对全国发表的每日讲话中说。他还说,乌克兰是以“我们的英雄的生命损失”为代价才取得的战果。
他说,乌军“正在谨慎行动,不感情用事,不冒无必要风险,以解放我们所有土地为大局,好让损失保持在最小程度。”
“行动大于言辞,”总统顾问米哈伊洛·波多里亚克(Mykhailo Podolyak)在推特(Twitter)上说。他还说,他预计一些俄军部队将会留守赫尔松。他说,乌克兰将根据自己的情报,而不是俄罗斯电视转播的声明来宣布这座城市脱离俄罗斯控制而获得解放。
严冬将至
与此同时,东欧国家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说,随着冬季来临,他们正在为今后几个月里逃离乌克兰战争的难民人数增多而作准备。
过去几个月来,俄罗斯把打击目标对准乌克兰的发电和供暖设施。该地区气温目前已降低到摄氏零度以下,最低气温达到了摄氏零下20度。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表示,有大约400万人失去了电力。
斯洛伐克东部城市科希策的一名救援协调人员罗曼·德霍维奇(Roman Dohovic)说,难民人数的增加幅度“目前增加了15%”,其中大约690万人据信在乌克兰境内流离失所。
拜登星期三说,虽然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凯文·麦卡锡(Kevin McCarth)上个月曾警告说,共和党人控制的众议院不会给被俄罗斯攻击的乌克兰开一张可以随意填写的“空白支票”,但是他预计,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将会持续下去。
“这涉及到这么多的利害关系,”拜登说。“所以,如果领袖麦卡锡的多数共和党同事真的会说,他们不会为乌克兰合理的防务需求出资,我会感到吃惊的。”
刻赤大桥
俄罗斯仍在继续部署兵力,并征召预备役人员,以把侵乌战争持续下去。据报道,乌军一直在抵抗进攻,同时也在发动攻势。
作为更广泛的战争努力的一部分,俄罗斯一直在努力修复10月间被破坏的克里米亚刻赤大桥,但是英国国防部星期三说,大桥“至少在2023年9月之前不大可能全面投入运行”。
英国国防部在一则推文中说,这座大桥的公路桥部分按计划在星期二关闭,以安装一段64米长的桥面。重修破损的大桥还需要三段桥面。
“虽然克里米亚官员声称,其余的桥面将在12月20日放置到位,向普京总统提交的一份简报补充说,有关另一段车道的工程将中断公路交通,直到2023年3月。”
这座大桥一直用来为克里米亚和乌南的俄军运输后勤补给。英国国防部的情况更新还说,自从2月24日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一直在使用这条路线,通过铁路或公路转运军事设备和人员。
激烈战斗
在俄罗斯占领的其他地区,俄新社(RIA)援引克里姆林宫扶植的斯尼弗瑞夫卡市长尤里·巴拉巴绍夫(Yuri Barabashov)的话说,居民们看到了坦克,激战正在进行之中。这座城镇位于乌南城市尼古拉耶夫以东。
路透社(Reuters)援引了巴拉巴绍夫所转达的居民们的说法。他说:“他们白天取得了联系,说有坦克在行动,根据他们的消息,城镇边缘发生了激烈战斗。”
巴拉巴绍夫说:“人们看到这些装备通过了城镇中心的街道。”
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州的州长维塔利·金(Vitaly Kim)说,乌克兰的攻势已经把俄军赶出了该州。
他在其电报(Telegram)平台上说:“俄军抱怨说,他们已经被赶出了那里。”
路透社报道说,该通讯社无法独立证实来自交战方的说法。这则报道还说,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没有就这些战场消息发布正式声明予以证实。
(本文参考了路透社的报道。)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