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5:26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记者手记:芷江---小城总有大事情


2010年修复的受降纪念坊(美国之音林森拍摄)
2010年修复的受降纪念坊(美国之音林森拍摄)

湖南芷江这个湘西山区小县城,可能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去过,甚至许多人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即使听说过,也说不清它的具体位置和所属省份。若不是这次专程从华盛顿来中国采访报道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战的事迹,记者本人恐怕很难会萌发去一趟芷江的念头。

芷江县的全称是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隶属湖南省怀化市管辖。芷江小城虽小,但却总是“摊上”大事。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投降诏书;8月15日,日本外务省通过中立国公使向中、美、英、苏四盟国发出投降电。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官蒋中正命令侵华日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派降使赴湖南芷江与中国军队和盟军洽谈投降之所有细节。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洽降代表赴芷江,与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将军,以及中国战区美国作战司令部参谋长帕德诺将军,洽谈投降具体事宜、交出驻华日军部署图,并在日本投降时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这就是70年前,芷江小城“摊上”的大事,史称“芷江受降”。

70年后的今天,芷江将于9月3日与北京、南京等地同步,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9月5日还要举办“中国怀化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芷江小城又“摊上”大事了。

芷江机场---抗战时曾是盟军重要机场(美国之音林森拍摄)
芷江机场---抗战时曾是盟军重要机场(美国之音林森拍摄)

也正是因为这些“大事”的机缘,记者8月27日取道昆明,搭乘春秋航空公司的班机去往怀化芷江机场。快降落时正赶上暴雨,飞机在芷江上空盘旋了将近40分钟,待暴雨过后才得以降落。芷江机场虽小,这可是当年抗战期间“飞虎队”和盟军的重要空军基地!要说芷江虽小,交通现在却很发达,芷江机场每天都有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昆明等地的航班,而且芷江还在高铁线上有一站呢!

芷江机场前标语牌(美国之音林森拍摄)
芷江机场前标语牌(美国之音林森拍摄)

步出机场,首先跃入眼帘的就是一片巨大的标语牌:“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标语牌的背景图片就是受降纪念坊。沿街的路灯柱上也挂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万岁”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万岁”的标语。

第二天清晨,芷江仍然是细雨绵绵,记者乘出租车来到位于芷江城外七里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这里就是70年前“芷江受降”的旧址。

参观者凭身份证件免费领取参观券。进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灰白色“血”字型的“三门四柱”牌坊式建筑。这就是那天在机场看到的标语牌的背景图片---“受降纪念坊”。带记者参观的是纪念馆宣教部副部长宋美姣。宋美姣介绍说,纪念坊建成“血”字形,是寓意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宋美姣是一个在芷江土生土长的二十多岁的姑娘,应该是个“八零后”或者“九零后”。她告诉记者,在芷江民族师范学校读书时曾到纪念馆做实习生,喜欢这份工作,毕业后就正式到纪念馆做讲解员了。

纪念馆宣教部副部长宋美姣(美国之音林森拍摄)
纪念馆宣教部副部长宋美姣(美国之音林森拍摄)

宋美姣介绍说:“受降纪念坊是1946年开始建设,1947年8月30日建成,1966年10月‘文革’期间被毁坏。1983年5月湖南省政府批准修复,1985年9月完工。但是由于缺乏详尽的历史资料和照片,修复的受降纪念坊没有准确地再现原貌。现在所看到的纪念坊是经过多方考证、搜集资料,国家文物局批准重建的。比较好地还原了原貌。”

纪念坊上镌刻着时任中国领导人的贺联。蒋中正的贺联是: “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 ;李宗仁的贺联是:“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

宋美姣介绍说,由于所搜集到的当年纪念坊照片模糊不清,一些贺联和题额的姓名无法辨认,所以2010年修复的纪念坊上有多处的落款是空白。

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旧址(美国之音林森拍摄)
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旧址(美国之音林森拍摄)

面对受降纪念坊的左侧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是当年受降典礼会场的旧址,这些房屋看上去显然是当年的老房子。房间里陈列着当年受降典礼时所用的会议桌、木椅子、单双人竹木沙发等等。70年前,正是在这所饱经风霜的房屋里,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向中国军队和盟军交出了侵华日军的兵力分布图。

受降纪念馆宣教部副部长宋美姣说,许多人以为芷江受降只是代表这个小区域的日军投降,其实芷江受降标志着日军在整个中国战区的投降。虽然受降纪念坊“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后来的修复还原并不完美,留下缺憾;所幸受降典礼仪式的旧址和里面的家具摆设都是当年的原件。

典礼会场内摆的桌椅(美国之音林森拍摄)
典礼会场内摆的桌椅(美国之音林森拍摄)

宋美姣介绍说:“文革期间这个地方我们是作为学校和医院使用的,所以保存了下来。这些地方当年是飞虎队的军营区,没有那么多的办公桌椅,这些桌椅是举行受降仪式时到怀化的安江纺纱厂借来的。当时负责筹备受降典礼的是新六军的官兵,这些工作人员特别有心,他们认为这些桌椅是见证过胜利的桌椅,所以就在上面刻字编号;受降之后又归还给了纺纱厂,文革期间继续作为办公桌椅使用。后来到了八十年代纪念馆建馆、开馆之后,纺纱厂的人就根据那些刻字和编号,就把它们全部捐赠给纪念馆了。”

芷江街上路灯柱上的标语(美国之音林森拍摄)
芷江街上路灯柱上的标语(美国之音林森拍摄)

芷江人民生活得非常简朴,但却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珍视自己家乡当年独享的那份胜利的荣耀。宋美姣说:“1995年开始修建受降纪念馆时资金短缺,建设资金是靠芷江的百姓每家每户捐献;当时芷江的工资标准特别低,每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一百多块钱,但是芷江人足足捐献了两百多万元,才建成了这个纪念馆。”

记者听着宋美姣的介绍,心里在暗自思忖:颇具讽刺和令人心酸的是,中国许多古建筑和设施保存得完整的地方,多半是一些山区和传统上的欠发达地区;那里的人们生活得清苦、节俭,没有能力、舍不得丢弃旧物件,这些旧址和文物才得以幸存;如果是在华东、华南等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可能那些旧房子和桌椅板凳早已不知去向。中国历史悠久,几乎所有的城镇和城市都曾经有过城门、城墙和老房子,可是现在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还保留了一些城墙和城门,在绝大多数地方几乎看不到这些了,所有的城市看上去都一样:高楼大厦、广场雕塑、车水马龙、“一环、二环……若干环……”

记者整理了一下思绪问宋美姣:为什么中国战区受降会选择芷江?宋美姣说:选在芷江的主要原因是芷江拥有盟军在远东的第二大空军基地----芷江机场,而这个机场被誉为是“万能之王”机场。另一个原因是,芷江在抗战时是保卫陪都重庆的军事重镇,驻扎有大量军事机构、精英部队和最先进的空军部队。

据史料记载,1938年9月,苏联援华志愿空军中队进驻芷江;1944年,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六千余官兵进驻芷江七里桥一带,这里曾经军营林立,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美国街”。

这些军营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美国街”也已经不复存在。不过,当年的“万能之王”机场仍在使用,就是记者那天从昆明过来时降落的怀化芷江机场。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飞虎队纪念馆” 就建在机场毗邻的基地原址上。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