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度“两会”召开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领导层面临严峻经济问题挑战。有舆论认为,走出困境的关键,是中国能否实现经济转型以及难度极大的制度创新。
中国在北京召开的年度“两会”会场内外,领导人讲话,发言人问答,出镜头的代表,官媒的宣传,看来都信心满满,歌舞升平。
不过,距北京不远的天津滨海技术开发区,被称为“东方曼哈顿”的街道空空荡荡,烂尾楼工程随处可见,毫无生气。
开发区一家便利店的女老板周秀来说:“第一年很好,后来就一年不如一年。工地都停了,没有停的时候,人挺多的。你看,周围楼的工程都停着呢。”
这对夫妇从北方移民到这里,原想借助开发区改变生活,但正赶上中国经济放缓。类似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景象,全国其他地方也有。中国总理李克强大力支持的上海保税区也没有设想的那么顺利。中国最高领导人称目前经济放缓为所谓“新常态”。
北京理工学院教授胡星斗说:“即使增速稍微低一点,我觉得倒是不可怕。关键是中国是否能够实现经济的转型,产业的升级,能否技术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等等。但是我对于后者并不乐观。”
有的行业似乎出现转机。女售楼员刘宝群说:“有过停止售楼的现象。但是这段时间已经销售起来,客户不仅是地缘性的,也有其他稍微远一点地方的客群。他们都是有针对性地过来的。”
两会期间,习近平和他的团队继续高调反腐,被称为“习大大”的这位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政治地位,被认为已经极大巩固,正准备全力整顿经济,改善亟待解决的环境污染等民生问题。不过,有分析人士说,两会不过是被中国官媒体放大和刻意打造的一场“中国政治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