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2:02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在中国记录文革 在美国实现价值


在中国记录文革 在美国实现价值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4:18 0:00

在中国记录文革 在美国实现价值

50年前中国文革爆发时,能拥有一台照相机并天天拍摄的人可谓少之又少,而其中能用相机有意识记录文革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现居住纽约、文革中在中国省级党报任摄影记者的李振盛就是那样的人。他拍摄的10万张文革底片使他成为当今用相机记录那段历史的第一人。

现年76岁的摄影师李振盛居住在纽约法拉盛一个静谧的红砖楼群小区里。以摄影记录文革闻名于世,如今李振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国摄影师之一。他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他是从衷心拥护文革,到产生动摇,进而决心记录文革的,他说:

“尤其那些负面的东西,不见报的东西,我都把它记录下来。久而久之,文革十年以后,按照报社发的胶卷数量来计算,拍了大约有10万张底片。”

暗藏负面底片的党报记者

李振盛1963年从长春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文革爆发的1966年他26岁,是黑龙江日报最年轻的摄影记者。在当时,什么是负面的东西呢?李振盛解释道:

“比方在一个大批斗的大会场上,几十万人开大会,批斗省委领导干部。这个同时有正面和负面的。魔鬼脸、剃鬼头那些就是负面的,其他摄影记者不拍的,为什么不拍呢?没用啊,肯定不发稿。我都把它拍了。”

李振盛的数万文革底片中,只有20张曾在中国社会气氛最为开放的1980年代末获全国性大奖,而其文革底片价值的真正揭示却是在文革发动37年后、他的书《红色新闻兵》在纽约出版后,

“这本书编得我十分痛苦”

李振盛说:“异国他乡编一本书,我原来想3、5个月足够了吧。我编这个书一年不行,两年也不行,三年还不行,编得我十分痛苦。”

李振盛1996年应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邀请访问讲学。1999年纽约的康台科特新闻图片社(Contact Press Image)开始编辑他偷带到美国的3万张文革底片。李振盛说,该图片社负责人罗伯特·普雷吉是个做事十分认真的世界知名的图片编辑。

“他把这个底片在这个透写台上一张张拿出来,放大镜在那看,灯光透写台上看,等于看了15万次,三万张看了五遍嘛。就这么样编,编得我十分地十分地痛苦。”

似乎看出了李振盛的不耐烦的普雷吉告诉他,他们是在编一本好书,劝他要耐住性子,不要着急。

出版500年后仍有人读的书

李振盛说:“编这本书呢,是让将来100年、200年以后还有人要读的书。后来英国费登(PHAIDON) 出版公司的总裁到纽约来,他说错了,100年、200年有人看的书我们不出,我们出的书是300年、500年之后还有人在读的。”

2003年《红色新闻兵》出版。该书共316页,含277张李振盛拍摄的文革照片,30件历史文件。初版有英、法、德、意、西、日六种文字。与此同时,普雷吉还策划了李振盛《红色新闻兵》摄影展,从2003年到2010年该展在欧美12个国家展出,使李振盛的名字跟他罕见的文革历史照片一起名扬全球。

普雷吉在出版说明里指出,“即便今天,文革时期种种乱象与当代中国社会比较还被看作有几分浪漫和理想主义。为此,出版更清晰更真实地反映中国翻天覆地10年动乱的图片便很有必要。而李振盛就是这样的一名摄影师。”

2012年,李振盛应邀参加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举办的12位国际摄影大师邀请展。李振盛说,有作品参展的大师“有的过世了,有的卧床不起了,能坐飞机到伦敦去出席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还有一个是南非的。号称‘南非摄影之父’大卫·戈德布拉特(David Goldblatt)”

中国人最瞧不起的就是中国人

对比自己在国际上获得的巨大荣誉,李振盛坦承,在国内由于他搞的不是主旋律,自很不受待见,中国举行国际摄影节,他的编辑普雷吉常获邀请,他却无缘与之。普雷吉问李振盛,“你在世界上名气比我响,为什么中国不邀请你呢?”李振盛说,那是因为他是洋人。

李振盛说:“中国人就是这样,国际摄影节已经邀请几个国际的蓝眼睛大鼻子卷毛头的人来,我这个中国面孔,就是你有这个位子人家也不大认你啊。请个中国人干嘛呀?我哪怕不是个中国人,是韩国人,或者是日本人、新加坡人,也是一个大师,国际大师,但在中国,大家最……中国人最瞧不起的就是中国人。”

不过,与李振盛的个人名誉相比,更重要的是他的《红色新闻兵》作为中国文革历史的见证,已经跟其他著作一起成为研究文革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因此,说它500年后仍有人读恐怕不是自卖自夸。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俄“二重唱”,如何唱衰美国“唱响”中国?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16:48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