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中国的大熊猫不再属于濒危物种,但中国国家林业局表示降低大熊猫的保护等级为时过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星期天在夏威夷宣布,中国大熊猫的保护等级已经从濒危物种红色名单的“濒危”下降一级为“易危”,这意味着对大熊猫生存的威胁虽然依旧很高,但各种指标显示大熊猫绝种的危险已经降低,对它们的保护工作也已见成效。
成功保育大熊猫
南加州圣迭戈动物园保护研究中心的应用动物生态学主任朗·斯瓦斯古德指出,他们并不认为大熊猫的安全无虞,但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单评鉴可看出,在保育大熊猫的工作上取得巨大的进步。
斯瓦斯古德是联盟的大熊猫专家组的主任,也是评鉴报告的主要作者。他还说,熊猫是标志性的物种,也是全球濒危物种的典范,但它不再具备濒危物种的条件,所有的趋势都支持这个结论,大熊猫的栖息地不断扩大,数量也持续增加。
十年增加268只
联盟的报告指出,中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从2004年的1596只增加到2014年的1864只,这要归功于中国当局严禁盗猎以及扩大森林保护区。
然而,报告也发出警告说,尽管护林工作进步,有助于增加大熊猫的数量,未来八十年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天然竹林栖息区的面积至少减少百分之35,这可能造成大熊猫数量再度减少。
保育不能懈怠
对于大熊猫保护等级降级之举,中国政府星期一表示不同意,他们认为大熊猫受到的威胁并没有任何减少。
中国国国家林业局在回应媒体的声明中表示,他们不认同降级,因为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受到自然隔离和人为干扰等因素而破碎化,野生大熊猫是小的孤立群体,有的只有十只,它们挣扎繁殖,面对集体灭绝的危险。如果降低保护等级,保护工作出现怠慢和松懈,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将遭到无法逆转的破坏和损失,影响既得成果。因此,继续强调大熊猫的濒危等级并不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