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1:46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在缅甸人眼里英国仍没放下殖民者心态


仰光的大金塔是缅甸百姓心目中的佛教圣地。(美国之音朱诺拍摄,2013年3月4日)
仰光的大金塔是缅甸百姓心目中的佛教圣地。(美国之音朱诺拍摄,2013年3月4日)

10月31日,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和夫人卡米拉王妃将开启为期11天的亚洲之旅,他们此行到访的国家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这些国家都是大英帝国的前殖民地。不过,为何查尔斯王子没有在行程中安排访问缅甸 —— 英国在亚洲的另外一个前殖民地,这引发了媒体和观察家们的讨论。

据新加坡的“亚洲新闻台”(Channel NewsAsia)报道,英联邦外事部的发言人透露,关于查尔斯王子是否访问缅甸,曾经在其行程的准备阶段进行过讨论,但最终于10月初放弃了。英国方面没有透露放弃到访缅甸的具体原因,但观察家们普遍认为,缅甸若开邦的罗兴亚人难民事件是造成查尔斯王子最终避开缅甸的主要原因。

缅甸与英国之间不仅曾有过一段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更由于昂山素季的丈夫和儿子是英国人而增添了一份亲近感。然而,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再次揭开了殖民历史的伤疤,让缅甸人感觉到,独立70年之后,英国仍旧没有放下殖民主义者的心态。

英国的声讨最激烈

由于罗兴亚难民潮事件,自今年8月下旬以来,缅甸政府和昂山素季本人受到来自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压力。与其他西方国家相对温和的“关切”相比,来自英国的“声讨”则显得颇为激烈。

拥有130万会员的英国第二大工会组织 —— “公共服务业总工会”(Unison)宣布,收回此前授予昂山素季的荣誉会员身份;布里斯托大学(Bristol University)声称,将考虑撤销昂山素季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此外,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将要重新评估曾经授予昂山素季的名誉学生会主席身份,牛津大学圣休学院(St Hugh's College)撤下了悬挂在校内的昂山素季肖像,牛津市议会则剥夺了昂山素季“荣誉市民”的称号。

对于这些曾经授予她的“桂冠”被一个一个地摘去,昂山素季本人倒是显得相当淡定。她在最近接受《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采访时表示:“其实,这没有什么可令人惊讶的。因为,人们的看法会改变,全世界的看法也会像其他观点一样发生改变。”

对此,大多数缅甸民众依然坚定地站在昂山素季一边。据缅甸媒体《伊洛瓦底》(The Irrawaddy)报道,最近几周里,缅甸的几个大城市相继举行了声援昂山素季的游行,人们手举昂山素季的画像,高喊“我们永远支持你”的口号。很多缅甸网民将自己社交媒体首页的照片换上了圣休学院撤下的昂山素季肖像,并在日志里写下“昂山素季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永远不会被撤下。”

缅甸天主教会的领袖、仰光大主教茂波(Charles Maung Bo)在一场跨宗教声援昂山素季的集会上演讲时表示:“有一种东西是他们不能剥夺的,那就是缅甸百姓对昂山素季的热爱。没有人能够夺走对她的信赖,她的手中握有缅甸数百万人民的希望……国际社会需要了解她的政府,帮助这个政府。一味的谴责是毫无意义的。”

外交大臣的“洋相”

正值罗兴亚难民危机愈演愈烈之际,英国电视媒体曝出一段今年早些时候拍摄的视频。视频中,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1月21日访问仰光佛教圣地大金塔时,随口吟诵了一段英国作家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在缅甸写下的诗句。

吉卜林生于英属时期的印度,曾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由于其成长的年代正值大英帝国如日中天之时,所以,他的作品一直带有为殖民主义讴歌的色彩。约翰逊吟诵的《曼德勒之路》也不例外,诗中不仅美化了大英帝国的士兵,还带有贬损缅甸佛教的词句。

那段视频中显示,约翰逊的吟诵被身边的英国驻缅甸大使打断,大使提醒他有电视台在拍摄他的访问新闻,他的身上还佩戴者麦克风,在大金塔这里诵读这段诗句“不合适。”

约翰逊的“洋相”受到了英国媒体的批评,也招致了缅甸媒体的谴责。《伊洛瓦底》的编辑觉漂达(Kyaw Phyo Tha)撰文指出:“无论如何,英国外交大臣在一个他们曾经殖民的国家,吟诵殖民时期的诗歌,是对这个国家的侮辱,也伤害了缅甸人民的感情。”

他在文章中批评道,英国人一方面谴责昂山素季对待罗兴亚人问题的态度,另一方面,吟唱着歌颂殖民主义的诗句。然而,正是英国在印度和缅甸的殖民,才是造成今天罗兴亚难民危机的最根本原因。“如果不是英国人在19世纪推动孟加拉居民迁入富饶而人口稀少的若开邦,今天的缅甸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英缅之间的爱恨情仇

自1824年起,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场“英缅战争”,英国最终于1885年占领了整个缅甸。但是,英国人在缅甸的经营完全不像他们在印度那样热心。实际上,在殖民缅甸的最初50年里,英国干脆将缅甸并入了英属印度,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缅甸人民的强烈要求下,英国才把缅甸从印度分离出来,并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

在另一位缅甸出生的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著作里,人们不难看出,在当年英国人治下的缅甸,信奉佛教的缅甸人的地位,排在欧洲人、印度人、信奉基督教的缅甸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的缅甸少数民族之后,是当时缅甸社会的最底层人群。这也是为什么缅甸人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意愿最强烈、要求挣脱英国人统治的决心最彻底的原因。

二战时期,以昂山素季的父亲 —— 缅甸国父昂山将军为首的“三十志士”加入了日军,与英军进行了正面对抗。1948年缅甸独立时,不同于印度和后来独立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前英国殖民地,缅甸坚持彻底独立,成为亚洲地区唯一没有留在英联邦里的国家。一些缅甸的历史学家将缅甸的独立与美国独立战争相提并论,称缅甸是第二个从大英帝国中完全独立的国家。

然而,历史的发展经常出人意料。对英国人统治最为痛恨的昂山将军被刺后,他的女儿昂山素季长大后却留学英伦,嫁给了一个英国人,生了两个儿子,都是英国公民,并在英国生活了20多年。尽管昂山素季的英国情缘阻止了她成为缅甸总统,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多多少少改变了缅甸百姓对英国的态度,拉近了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

所以,当英国人站在谴责昂山素季的最前沿时,缅甸人难免感受到莫大的屈辱和背叛。在缅甸人看来,英国这些大学和机构剥夺他们曾经授予昂山素季的各种荣誉,是对缅甸百姓民选出来的国家领袖的“蓄意侮辱”,也是对缅甸人民的侮辱。就连曾经流亡泰国、一向偏西方立场的缅甸媒体《伊洛瓦底》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正如觉漂达在文章中质问的:“英国人是否有这样一个错误的印象?即他们曾经殖民过一个国家,就有权一直持续霸凌那个国家呢?”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