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是东非最发达的经济体,也是中国“一带一路”进入非洲的重要门户。根据全球咨询管理机构麦肯锡公司在2017年所作的调查显示,投资肯尼亚的中资企业有近400家,而平均企业内的肯尼亚雇员人数达到百分之89。肯尼亚人在中国公司上班,如何适应中国的职场文化呢?
高峰实验室教导肯尼亚员工与中国领导一起工作
这几位肯尼亚学生正在学习中文…
肯尼亚学生1:“你好,我很高兴认识你。”
肯尼亚学生2:“你好,我是Goldmark.”
肯尼亚学生3:“你好,我姓Rutu,谢谢。”
他们的中文老师是罗杜拉。
罗杜拉:“你好, 我叫罗杜拉,这是我的中文名字, 我的英文名字是Dorah, 现在我当中文老师,我有20个学生。”
他们上课的地方是一家叫做高峰实验室 (Summit Lab)的私人中文及职场文化教学机构,坐落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一处商业建筑内。莎拉·贝拉是这家机构的创办人。
莎拉·贝拉:“我们的高峰实验室专门为中国的客户提供服务。我们有4位说中文的老师,他们都在中国接受过训练,他们教肯尼亚员工中国公司的职场文化及伦理,因为他们曾经住在中国。当中国公司雇用肯尼亚员工时,就会请我们教导肯尼亚员工如何与中国领导一起工作。”
罗杜拉对学生讲课…
“在中国,迟到被认为是一件很不尊重对方的事,所以最好事先告诉对方你无法准时到,不要不说而迟到,这是你们必须知道的。当你和中国领导说话时,不要一直看着对方的眼睛,显得自己很强势的感觉…”
罗杜拉之前是内罗毕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8年前获得孔子学院提供的奖学金留学中国一年。她说:“在我的社交课程中,我灌输学生们中国人的价值观,譬如说要准时,对上级领导要尊敬,因为中国人很重视这些。同时,在我的中文课,我教他们如何说中文以及写中文。”
低薪,不公平的解雇及文化差异是中肯员工冲突症结
肯尼亚是东非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中国一带一路项目中进入非洲的重要门户,根据全球咨询管理机构麦肯锡公司在2017年所作的调查显示,投资肯尼亚的中资企业有近400家,而平均企业内的肯尼亚雇员人数达到百分之89。陈韵楠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所的博士研究员,她说,文化差异是中肯员工间造成摩擦的关键因素。
陈韵楠:“文化差异是中肯员工在一起工作时的主要的问题,部分原因是语言的隔阂,因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员工通常英文能力不好,再加上文化不同,就容易产生中肯员工之间的误解与疏离。尤其当中国员工通常是占据管理阶层的工作,而肯尼亚员工则负担大部分的劳动力。”
根据非洲商业日报的报道,肯尼亚雇主联合会的执行理事杰奎琳·缪高在今年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企业与肯尼亚雇员最常发生争执的议题包含了低薪,不公平的解雇及文化差异。
莎拉·贝拉指出,中肯员工间光是对请假一事,就存在认知上的差距。
莎拉·贝拉:“中国人非常专注于工作,不太注重工作以外的事物,而肯尼亚人却对工作以外的事物很重视,我们有时会想请假,想要去参加婚礼,丧礼还有其他的社交活动,但是中国人相信,除非是你自己的丧礼,你不应该离开工作岗位,或请一天假休息。所以当中国领导碰上肯尼亚员工时,就产生了很多摩擦。所以我们必须对肯尼亚的雇员解释中国职场的工作伦理,中国老板对你的期待,及你必须达成的工作目标。”
中国资金文化大举的进入 肯尼亚再次沦为殖民地?
大学毕业的卢图,是希望能够进入中国公司工作的肯尼亚人。
杰奎琳·卢图:“中国人现在来到了肯尼亚,学习中文是很有帮助的,除了可以在肯尼亚找工作,也可以到海外寻求发展。”
脱离英国殖民而独立才55年的肯尼亚,如今面临中国的资金及文化大举的进入,引起部分人士关切。
蒙内铁路的通车意味中肯关系的强化,在蒙巴萨车站内,竖立着一座明朝航海家郑和的雕像,不时提醒着肯尼亚人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人权律师奥基雅·奥姆塔塔·奥科伊提发出警告,肯尼亚可能再次沦为殖民地。
奥科伊提:“中国人来肯尼亚最危险的地方就是他们融入当地,他们不学之前的白种人及印度人那样与当地人隔离的作法,中国人来并且进入各地的大小村镇,加上肯尼亚政府一直跟中国借贷,我们沦为中国经济殖民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罗杜拉却认为向中国学习,并不意味接受中国的控制。
罗杜拉:“我认为非洲够大也有能力走自己的路,所以我不认为控制是中国来非洲的目的。的确,中国人来了我们跟他们学东西,将来我们会到中国传授非洲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