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5:17 2025年1月26日 星期日

中日政府准备12月上海磋商缓和海洋纠纷


日本外务省用12种文字发放拥有尖阁诸岛主权的主张,图为中文简体字版本
日本外务省用12种文字发放拥有尖阁诸岛主权的主张,图为中文简体字版本

中日两国政府准备下个月上旬在上海举行第八轮“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这是最近中国领导人相继在越南和菲律宾展示有意改善对日关系的征兆以来,两国为缓和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主权纠纷,争取做改善关系的一次铺垫。

日本部分主流传媒引述外交界的消息来源称,中日两国政府本周一(11月27日)基本达成了12月上旬在上海举行第八轮日中“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的协议,准备讨论两国如何回避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台湾称钓鱼台)以及周边有主权争议海域发生不测事态等课题。

日本外务省、防卫省、海上保安厅的有关事务负责官员将出席这一轮上海磋商,预计中国与之对口的外交部、国防部和海警局的负责官员也将出席。

共同社率先报道这一消息时,指出这是基于11月11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越南会谈,中日出现改善关系征兆以来,两国主管部门对领土纠纷这个阻碍改善关系的棘手难题,是否能通过这次磋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东中国海中日领土纠纷对峙的紧张局势是最大焦点。中国商务部官网周二也引述了日媒的报道。

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是2011年9月日本政府购入尖阁诸岛、把岛权国有化,升级了与中国争执该岛以及周边海域主权的纠纷后,前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同年12月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会谈中,提出设置两国高层次官员磋商,务求通过对话来回避东中国海随时可能发生冲突的建议下构筑的机制。2012年5月在杭州举行了第一轮磋商,随后轮流在两国举行,今年6月在日本福冈县举行过第七轮。

7次磋商中,讨论的议题既包括主权争端扩大到海、空对峙的本身危机和引起东中国海渔业纠纷、中国开发东中国海油气田引发的纠纷等,也包括两国取缔海上毒品交易、海上救援等原本可行的合作,但最主要还是构筑海、空紧急联络机制的议题。中方虽同意构筑紧急联络机制,但7次磋商不仅都没能具体落实,而且尽管保持了继续磋商的结果,但因为总是处于不欢而散状态,所以连原本可行的合作也被搁置。日方相信磋商没成果是因两国政治关系恶劣。

购岛是非

2011年8月野田佳彦政权匆匆决定购入尖阁诸岛的直接原因是时任东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宣布东京都购买尖阁诸岛并建设的计划,石原并已通过公开筹款,3个月就筹集到超过14亿日元(约1300万美元)的购岛款项。

至今日本大部分研究尖阁诸岛问题的人都不怀疑如果当时石原成功购岛,尖阁诸岛在石原手里无论是他扬言的建港湾或驻守设施,都会颠覆中日搁置争端的默契(日本政府否认存在搁置协议),主权纠纷就会上升到冲突阶段。

但日本政府除了购岛,是否还有其它阻止石原购岛的可行手段,日本的研究者们至今看法不一。不过在当时日本民主党执政,积极排除官僚主义的内政、外交混乱局面中,野田政权坚信政府购岛是便于日后管理、杜绝被政治化的最佳手段。

共同社客席论说委员冈田充是长年研究尖阁诸岛的日本人之一,他说2012年日本政府购岛期间出任日本驻中国大使的丹羽宇一郎向他说过购岛内幕。据丹羽说,野田政权事先没把购岛计划告诉他。当时中日关系已恶化,中国拒绝安排中日首脑正式会谈,野田2011年9月8日在海参威出席国际会议期间,只能“偶遇”胡锦涛。野田站着对胡锦涛说明日本政府准备购入尖阁诸岛的计划,胡锦涛答停止把钓鱼岛国有化。

危机潜伏

但两天后,内阁会议决定以20.5亿日元(约1864万美元)购岛。日本驻北京大使馆紧急开会,丹羽问有谁事先知道购岛计划,谁也不知道,整个驻中国大使馆蒙在鼓里。丹羽批评野田政权把尖阁诸岛国有化是把“内政纠纷作为外交理由”,但他也没能具体指出当时如果用其它什么手段比国有化更好。

而冈田指出,从2010年中日在东中国海撞船起,民主党政权的处理方法就一错再错,以至于小泉纯一郎政权能把中日尖阁诸岛纠纷大事化小,而民主党政权下只有不断恶化。

近年日本各项民意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日本人对中日关系前景悲观,主要原因之一是相信中日政府无法化解东中国海领土纠纷。而研究者之间则广泛认为,中国能与俄罗斯解决领土纠纷,但不可能与日本解决领土纠纷。

在日本,尖阁诸岛问题也仍堆着一些“干柴”,不仅社会上不时有舆论批评尖阁诸岛无人驻守是政府管理不善,而且石原筹得的超过14亿日元购岛款至今存在东京都,由于难以退回,社会上也不时有舆论敦促用于建设尖阁诸岛的声音。

VOA卫视最新视频

美国之音专访缅甸诈骗园区的受害者 - 台湾特技表演者谢岳鹏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05:00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