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 - 三个月前,美国之音报道了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把一块340吨重的大岩石,从170公里外的采石场,搬运到市中心的博物馆,过程有如美国版的愚公移山记。这个星期天,巨石正式展出,为移山记画上完美的句点。
*巨石艺术家意外现身*
“悬浮的巨石斒且帐跫衣蹩硕荞階四十多年前的构想,这个隐居在内华达沙漠的艺术家,星期天竟然出现在撔〉木奘瘮热闹的开幕式。 但他保持一贯的低调作风,并没有上台讲话。美国之音记者在台下询问他把巨石通道的长度定为456尺的原因。
海泽回答说,他不能泄露天机,这是有魔力的秘密数字,所有的数字都有深意。"
洛杉矶市长维拉莱戈沙说,洛杉矶跟沙漠距离很近,天气越来越热,谢谢海泽把沙漠带来洛杉矶,可以提醒大家环保的重要。
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主任戈万指出,这块巨石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海泽曾经问他,几时看过一个雕塑的底部?
悬浮的巨石百分之百曝露在观众眼前,没有隐藏自己的任何一面 。
弗农和她的丈夫是开幕仪式后第一对穿越通道的观众。
弗农说,当他们走进岩石底下的阴影,可以感觉到岩石的重量悬在头顶上方,非常奇妙。他们继续行走,回头看到通道里的人潮,就像一条没有汽车、只有行人的高速公路 。做为通行典礼后第一个穿过通道的游客,他们非常兴奋。"
*欢迎巨石热情三月不减*
如果一块不动如山的巨石会让人兴奋,难怪在它的搬运过程中曾激起南加州居民的热情欢迎,让我们回顾三个月前的热潮。
戈万说: "艺术家迈克尔榆耠A六年前在采石场发现了这块大石头,因为要爬陡坡,他没法子把它运到内华达州,他只能把它搬来平坦的洛杉矶。"
戈万六年前他为博物馆的南面入口引进了艺术家克里斯概B顿设计的城市灯林,成为博物馆的地标。现在,他又引进海泽设计的悬浮巨石,即将成为博物馆北面入口的胜景。
戈万说: "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是个多元文化中心,这块岩石是永久的重量级标志,将座落在博物馆入口隧道最深处的顶上,当观众通过斜坡隧道,会有这块大石头在向上升起的错觉,所以这个展览叫做悬浮的巨石。"
这块岩石重达340吨,有两层楼高,宽度9.7米,可横跨三条车道。从采石场到洛杉矶县博物馆走直线只要一小时车程,但高速公路的立交桥恐怕不堪负荷,博物馆找到搬过核弹头、发电涡轮和大旅馆等高难度物体的艾米特国际搬运公司,为巨石量身打造90米长的拖车,二月28号夜里,终于开上十一天170公里的漫长行程。
*巨石列车昼伏夜出*
跨越五号高速公路的陆桥很陡。
卡车司机比尔在路边守候,他说: "他们会在拖车的前面加上两辆卡车在前面拉,在拖车的后面加上两辆卡车从后面推,非常有趣。"
费普斯是个会计师,她说: "太奇妙了,你看看这辆拖车到底有多少轮子,应该有一百多个吧,岩石也很奇妙,他们把拖车和岩石结合在一起实在太有意思了。"
为了减少妨碍交通,巨石列车每天昼伏夜出,没有料到沿途卷起围观热潮,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南加大劳里分析可能的原因。
劳里说: "因为这块石头没有特定明显的意义,民众可以自行诠释。我觉得最令人振奋的是民众的热烈反应,他们不一定常去博物馆,也不一定理解现代艺术,但是搬运巨石的过程让整个城市都兴奋起来,大家因为这块石头而产生共同的归属感。"
艾米特国际搬运公司总裁艾米特表示他从来没有看到民众反应如此热烈。
他说: "成千上万的民众围观运往博物馆途中的巨石,他们的支持,和警方、工务水电单位的协助,大家齐心协力的搬运巨石,最让我感动。"
*千万美元价码激起千层浪*
愚公移山是以一家人的力量出击,而悬浮巨岩的项目,必须通过南加州人口稠密的四个县、22个城市,光是地方政府的批文就上百张。这块大石头的价钱只有七万美元,整个项目的总经费却高达一千万美元 。
费普斯说: "我知道很多人说一千万美元可以用在民众身上,但据我所知,钱是私人捐款而不是政府经费,只是一些对艺术有兴趣的人所做的投资。石头的艺术价值引起更多争议。"
艺术博物馆公关主任卡罗尔说: "拖车上的岩石自成一个艺术品,像是表演艺术。"
建筑师肖也附议,他说: "艺术是想象、执着和实行的结合,我们看到一个在城市看不到的东西,刺激观众的传统思维。他们要把这块巨岩搬到市区,证明了他们的执着,至于整个搬运过程更是明显的艺术。所以我认为这是艺术。"
卡车司机比尔不认为一块大岩石是艺术品。但他为什么眼巴巴的半夜在路边守候?
比尔说: "这一切的协调整合,不论是谁把这个项目规划出来,包括打造拖车、选择路线、排除障碍、管制交通,整个协调作业让人叹为观止。"
但也有人对这个艺术品嗤之以鼻。博物馆附近居民阿伦不愿意正面出镜。
但他表示,他认为这是他看过最蠢的事,也许从岩石底下走过的那一会儿的感觉不错,但他们大可把这块石头放在别的地方,为了一块石头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金钱,他真想不通。
模特艺术家莱斯利概Q维指出,虽然经费是民间捐献,但艺术博物馆的人事经费仍然有纳税人的钱,她认为这么多钱应该可以用在更有意义的项目,包括还在筹款的民主女神像。
悬浮的巨石沉默无语,却能聚集群众、激动人心、促进对话和刺激思考,它所蕴藏的能量,尽在不言中,是否能成为洛杉矶的最新地标,还有待时间考验。
*巨石艺术家意外现身*
“悬浮的巨石斒且帐跫衣蹩硕荞階四十多年前的构想,这个隐居在内华达沙漠的艺术家,星期天竟然出现在撔〉木奘瘮热闹的开幕式。 但他保持一贯的低调作风,并没有上台讲话。美国之音记者在台下询问他把巨石通道的长度定为456尺的原因。
海泽回答说,他不能泄露天机,这是有魔力的秘密数字,所有的数字都有深意。"
洛杉矶市长维拉莱戈沙说,洛杉矶跟沙漠距离很近,天气越来越热,谢谢海泽把沙漠带来洛杉矶,可以提醒大家环保的重要。
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主任戈万指出,这块巨石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海泽曾经问他,几时看过一个雕塑的底部?
悬浮的巨石百分之百曝露在观众眼前,没有隐藏自己的任何一面 。
弗农和她的丈夫是开幕仪式后第一对穿越通道的观众。
弗农说,当他们走进岩石底下的阴影,可以感觉到岩石的重量悬在头顶上方,非常奇妙。他们继续行走,回头看到通道里的人潮,就像一条没有汽车、只有行人的高速公路 。做为通行典礼后第一个穿过通道的游客,他们非常兴奋。"
*欢迎巨石热情三月不减*
如果一块不动如山的巨石会让人兴奋,难怪在它的搬运过程中曾激起南加州居民的热情欢迎,让我们回顾三个月前的热潮。
戈万说: "艺术家迈克尔榆耠A六年前在采石场发现了这块大石头,因为要爬陡坡,他没法子把它运到内华达州,他只能把它搬来平坦的洛杉矶。"
戈万六年前他为博物馆的南面入口引进了艺术家克里斯概B顿设计的城市灯林,成为博物馆的地标。现在,他又引进海泽设计的悬浮巨石,即将成为博物馆北面入口的胜景。
戈万说: "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是个多元文化中心,这块岩石是永久的重量级标志,将座落在博物馆入口隧道最深处的顶上,当观众通过斜坡隧道,会有这块大石头在向上升起的错觉,所以这个展览叫做悬浮的巨石。"
这块岩石重达340吨,有两层楼高,宽度9.7米,可横跨三条车道。从采石场到洛杉矶县博物馆走直线只要一小时车程,但高速公路的立交桥恐怕不堪负荷,博物馆找到搬过核弹头、发电涡轮和大旅馆等高难度物体的艾米特国际搬运公司,为巨石量身打造90米长的拖车,二月28号夜里,终于开上十一天170公里的漫长行程。
*巨石列车昼伏夜出*
跨越五号高速公路的陆桥很陡。
卡车司机比尔在路边守候,他说: "他们会在拖车的前面加上两辆卡车在前面拉,在拖车的后面加上两辆卡车从后面推,非常有趣。"
费普斯是个会计师,她说: "太奇妙了,你看看这辆拖车到底有多少轮子,应该有一百多个吧,岩石也很奇妙,他们把拖车和岩石结合在一起实在太有意思了。"
为了减少妨碍交通,巨石列车每天昼伏夜出,没有料到沿途卷起围观热潮,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南加大劳里分析可能的原因。
劳里说: "因为这块石头没有特定明显的意义,民众可以自行诠释。我觉得最令人振奋的是民众的热烈反应,他们不一定常去博物馆,也不一定理解现代艺术,但是搬运巨石的过程让整个城市都兴奋起来,大家因为这块石头而产生共同的归属感。"
艾米特国际搬运公司总裁艾米特表示他从来没有看到民众反应如此热烈。
他说: "成千上万的民众围观运往博物馆途中的巨石,他们的支持,和警方、工务水电单位的协助,大家齐心协力的搬运巨石,最让我感动。"
*千万美元价码激起千层浪*
愚公移山是以一家人的力量出击,而悬浮巨岩的项目,必须通过南加州人口稠密的四个县、22个城市,光是地方政府的批文就上百张。这块大石头的价钱只有七万美元,整个项目的总经费却高达一千万美元 。
费普斯说: "我知道很多人说一千万美元可以用在民众身上,但据我所知,钱是私人捐款而不是政府经费,只是一些对艺术有兴趣的人所做的投资。石头的艺术价值引起更多争议。"
艺术博物馆公关主任卡罗尔说: "拖车上的岩石自成一个艺术品,像是表演艺术。"
建筑师肖也附议,他说: "艺术是想象、执着和实行的结合,我们看到一个在城市看不到的东西,刺激观众的传统思维。他们要把这块巨岩搬到市区,证明了他们的执着,至于整个搬运过程更是明显的艺术。所以我认为这是艺术。"
卡车司机比尔不认为一块大岩石是艺术品。但他为什么眼巴巴的半夜在路边守候?
比尔说: "这一切的协调整合,不论是谁把这个项目规划出来,包括打造拖车、选择路线、排除障碍、管制交通,整个协调作业让人叹为观止。"
但也有人对这个艺术品嗤之以鼻。博物馆附近居民阿伦不愿意正面出镜。
但他表示,他认为这是他看过最蠢的事,也许从岩石底下走过的那一会儿的感觉不错,但他们大可把这块石头放在别的地方,为了一块石头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金钱,他真想不通。
模特艺术家莱斯利概Q维指出,虽然经费是民间捐献,但艺术博物馆的人事经费仍然有纳税人的钱,她认为这么多钱应该可以用在更有意义的项目,包括还在筹款的民主女神像。
悬浮的巨石沉默无语,却能聚集群众、激动人心、促进对话和刺激思考,它所蕴藏的能量,尽在不言中,是否能成为洛杉矶的最新地标,还有待时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