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泸定桥参观的人很多。不过其商业和娱乐功能似乎远远超过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许多人来这里似乎就是为了玩,参观完了问他当年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仍然讲不清楚。
桥头商店里有各种服装出租,供游人照像。有藏装(每件20元到30元)、古装(每件10元)、红军服装(每件10元)、土匪装(每件10元),还有手榴弹、步枪、手枪、粮袋、红军书包等各种道具(每件5元)。国民党军服和苏联红军女装也有出租。
有三个年轻人在照像,男的穿国民党军服立于中间,两旁的女孩一人穿中国红军装,另一人穿苏联红军服,真有点不伦不类之感。有游客穿上红军指挥员服装,一本正经地挺立桥头,一派英雄气概。可是不一会儿,又应邀一遍一遍地跟素不相识的美女游客们合影留念。
在照像部陈列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摆出红军攻桥姿势的集体合影,还可以看到肩跨盒子枪、身穿红军服的幼童,也能看到穿着土匪装、高举匣子枪的还乡团形像。
两个漂亮的年轻女子选择了藏装,摆出各种姿势,用两只手机轮流照像,十分投入。对于她们来说,这里不过是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商店内穿苏联红军女装的金发女郎塑料模特格外扎眼。我问店员,“苏联红军来过这里吗?”答称,“来过,跟中国红军一块儿长征过。”我说,“是有外国人参加长征,其中有个叫李德的。”他马上说,“对,就是他。”我又问,“他不是德国人吗?”店小二无语。“唉,不就是玩玩嘛,”一位女店员说。
是的,不就是玩玩嘛。商家要赚钱,群众要娱乐,无可厚非。现在毕竟不是天天高喊革命口号的“文革”时代了,只是当局希望利用红色景点进行革命教育的目的恐怕要大打折扣了。
在泸定桥采访时偶遇1935年红军夺取泸定桥时的目击者---今年89岁的马廷玉。马廷玉生于1921年,1935年时14岁。老人耳聋,但头脑清楚。
他说,他当时躲在山上的大树后面观看战斗,心里十分害怕。他虽然无法记得所有细节,但是证实当时确有战斗发生,不像有些外国出版物所说的,红军当年过桥时根本没有打仗。